引言

蒙古国,一个令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内陆国家。

该国所处的蒙古高原,历史上曾拥有过亚洲最优质的草场。然而,近年来却在遭受严重破坏——草场退化,大片沃土沦为荒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威胁到的不仅是本国牧民的生计,还有邻国人民的安全。其中,我国受到的伤害最为突出。

拜蒙古国沙漠化所赐,我国北方省份去年遭受了8次沙暴冲击,出现了10年难得一见的噩梦天气

漫天飞舞的黄沙遮蔽了车辆的视线。交通事故一起连着一起,减少外出的预警一个接着一个。

那么,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因何而起?有多严重?又会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蒙古国为什么草场退化

在解释这些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基本概念。

沙漠化,是指土壤没了水和养分,就只剩下一捧细散流沙。这一现象,通常与地表起到巩固水土作用的植被遭到破坏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大量的细微颗粒物被大风卷入高空,就会形成沙尘暴

那么,中国不是有连横数省的三北防护林吗?为什么还会有沙暴肆虐呢?

对此,专家分析,去年在华北作乱的沙子,虽然有部分是国产的,但主要还是“进口沙”。而我们的北方邻居——蒙古国。

就是近期一系列沙暴天气的沙源地。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方面,蒙古国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国家。气候特征表现为降水量少,蒸发量大,雨季短暂。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保持在300毫米以下。

同时,蒙古国也处于高纬度、高原地区。

纬度高,意味着冬季漫长严寒。海拔高,意味着即便有降水,也会受重力的影响,流到其他地方去,地表很难留住水分。

这些气候特征,致使蒙古国土壤普遍含水量低,植被缺水很难生长。

这也是为什么,海拔较低的内蒙古拥有大片优质草场,而蒙古国南部好几个省份,却都是戈壁遍布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受到近些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蒙古国的干旱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被加剧了。相对应的,沙漠化问题也更加突出。

人为因素方面,无序开采和过度放牧,是导致蒙古国土地沙漠化的两条“断头路”。这两大原因,正好对应了蒙古国的两大支柱产业——矿业和畜牧业。

一方面,蒙古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包括铜、煤、铁等。这些资源刺激了矿业的繁荣。

然而,资源开发在提高收入和增加就业的同时,又消耗了宝贵的地下水,破坏了地表植被,加剧了水资源枯竭,引发了土壤沙漠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采矿的过程中还伴随着大量的废石、废渣、废水等废弃物的产生。

这些废弃物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毒害土地,造成草场退化,导致被挖开的草场无法再生。

特别是蒙古国的矿产开发,还停留在技术含量极低的粗放阶段。矿石精炼能力不足、矿场环保善后工作不到位。

只能大规模出口低附加值的粗加工产品,走薄利多销的路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过度放牧的问题,本质上也是人地矛盾的问题。

近几十年来,得益于医疗条件及收入水平改善的缘故,蒙古国人口增加,对牛羊牲畜的需求与日俱增。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羊群的总量超出了草场的生态容量,羊吃草的速度更是超过了牧草的长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放牧时间过长、牧区人口过多和无序转移等因素,导致草原过度利用,植被恢复不良,土地水分不足,形成了沙漠化。

那么,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到底有多严重?我们从卫星地图俯看一下就知道了。这个国家遍地的沙黄,几乎见不到一点青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古诗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不同。现如今的蒙古国,已有76%的领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沙漠化,植被覆盖率更是仅有可怜的7.9%。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有超过500条河流断流,400多个湖泊干涸。

就连乌兰巴托,作为蒙古国的门面,其PM2.5值都达到了国际安全标准的133倍。被世卫组织评选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严重的空气污染,也让一些蒙古倒爷发现了商机。

在乌兰巴托的超市货架上,罐装新鲜空气甚至比饮料更受欢迎。因为蒙古国人相信,新鲜空气和酒混在一起喝,能够净化自己的心肺。

蒙古国沙化,中国买单

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如此严重,相对应,由此引发的沙尘暴天气也是相当恐怖的。

据统计,步入新世纪以来,蒙古国平均每年有57天的时间沉浸在沙尘暴的肆虐当中。

在2023年的“5·19”超强沙尘暴中,蒙古国失踪了120人、另有20多座楼房和18个蒙古包被掀翻、损失的牛羊马匹不计其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且,中国的三北防护林根本防不住。在大气活动的影响下,蒙古国的沙尘暴可以很轻易地南下,越过中蒙边境,在我国的北方肆虐。

甚至让南方一些地区,例如四川盆地的污染指数都有所上升。虽然说,沙暴天气很难在短时间内直接置人于死地。

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后患无穷。因为这是一种由沙尘颗粒混合在空气中的强风暴天气现象。

当沙尘颗粒被大风扬起并带到高空,再散播到其他地区时,就会给交通出行和身体健康带来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交通运输领域,沙暴危害一般表现为——降低能见度和破坏基础设施。

例如,当特大沙暴来临时,飞行员在客机上仅能看到满目的黄沙,凭肉眼很难分辨出地面的机场跑道,因此不敢贸然降落。

考虑到这一点,机场为了保障乘客的安全,往往会在沙尘暴预警发出的日期里,宣布航班暂停或取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如,对于动车设施来说,细微颗粒更是一个祸害。

当风沙侵入铁路电网,附着在高压电设备上时。跳闸断电就会经常发生。严重情况下,还会使整条列车的电力供应出现中断。

沙尘暴对健康领域的危害,则主要体现在诱发眼部、肺部以及呼吸道疾病上。

沙暴来临时,空气中的细小沙尘会很容易地进入到人的眼睛中,致使结膜炎、角膜炎高发。

此外,这些东西还会通过呼吸作用,进入到人类的呼吸道甚至是肺部中,进而引发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结核等疾病。

除了降低空气质量,影响人们的出行和工作之外。沙尘暴还会导致沙漠化扩散,加剧水土流失,影响农牧业生产,破坏我国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看出,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以及中国的沙尘暴现象,都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自然灾难面前,人类是一个整体。

明明是蒙古国无节制地向大自然地索取,遭来了万劫不复的恶果。

但大自然在惩罚人类的时候,从来不会区分彼此。以至于其他国家造成沙漠化,被动躺枪的却是中国。

事实上,就在蒙古国向周边国家无脑输出沙尘暴的同时,有一个国家在背后默默地为他们的行为买单,那就是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让21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变成绿林、绿地,并构建了规模庞大的三北防护林工程。

但遭不住外蒙人太能造,抢救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别人破坏的速度。我们管得了自己,可惜管不了邻居。

那么,既然蒙古国的沙漠化问题这么严重,他们自己难道就没有意识到吗?

意识到了。但没办法,太穷了。蒙古全国的GDP,只有中国内蒙的二十二分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绿水青山固然重要,但对一个连温饱都成问题的国家来说,环保就是个笑话。

搁古代,高原不长草,蒙古部落兴许可以派骑兵南下,到中原地区“打谷子”,通过抢劫别人来化解自身人地矛盾。

但在“能歌善舞”的现代,他们除了自我破坏之外,又能拿出什么妙计,解决当务之急的吃饭问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简而言之,靠破坏来发展经济,破坏之后又拿不出对策治理。蒙古国沙漠化的背后,藏着一笔经济坏账,以至于越破坏越穷,陷入一个无限死循环。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蒙古国人必须要深刻意识到,“先污染再治理”,是一条行不通的路线,这么做只会逼得自己在贫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务之急,就是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挑战。例如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从法律层面约束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再如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特别是对草原和林地的使用,严格控制过度放牧和采伐。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邻国共筑防护林,共同应对全球生态问题。

参考资料:

1.林泉.为什么沙尘暴多发生于北方的春季[J]百科知识 2021年13期
2.气候变化和荒漠化是蒙古国沙尘暴多发的“元凶”[J]环境与生活 2021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