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5年7月16日美国进行了首次原子弹试验至今,核武器问世已经接近80年,关于核武器的使用理论也是层出不穷。由于核武器的巨大威力,任何涉及到核武器的战略及使用理论,必将是复杂甚至是反人性的,下面就试举三例。

一、核捆绑

这种理论说来很容易理解:核力量相对弱小的国家(如我们的一个邻居)通过已方核力量将某个具有更强核能力的国家(如我们或者另一个邻居)捆绑于己方的战车上,即在无预警的情况下核攻击其中一方,以挑起“核误判”。其目的是防止一个核战力强于己方、而已方难以打击的第三方(如我们对岸大国)对自己发起核攻击。

从本质上看,“核捆绑”理论相当于“核讹诈”,只不过讹诈的口号从“我们能毁灭你”变成了“你毁灭我我就毁灭世界”,等于是把世界捆绑到核大战上。

电子游戏中多颗核武器同时爆炸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子游戏中多颗核武器同时爆炸的场景

“核捆绑”并非是小国才可能实施的理论,在蓝星存在多个大国的情况下,如果其中某两个大国互相向对方实行了饱和的核打击,那么另外的大国就将从核大战中受益,这是完全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出于“我完蛋了但我还要翻身”的考虑,大国也有可能进行“核捆绑”,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将是全人类的共同退步。

随着装备红外观测系统的卫星投入使用,只要观测到洲际弹道导弹发射出井的红外特征,便可知道是哪个国家发射了核弹,这实际上也就阻断了小国进行核捆绑的可能性。

二、自动核反击

核大国普遍拥有“自动核反击系统”,其产生的原因不难理解:核攻击给予己方的预警时间是非常短的,如冷战期间北约国家从西欧发射核弹的话,苏联只有2-3分钟的反应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己方的整个领导中枢存在全部毁灭的可能,通讯系统可能会陷入到完全瘫痪。在这时就需要一套全自动的触发机制,使得即使在整个指挥层全灭/通讯完全陷入瘫痪的状况下,也将会自动进行核反击。

我们可以猜想,中、美、苏/俄包括英法可能都拥有这样的系统,其中苏/俄的“死手系统”最大众所知晓,实际上“死亡之手”只是一个形容这套系统强大威力的俗称,这套系统正式的名称被称为“周界”(俄语:Периметр)

这套系统的运转模式是这样的:在开机状态下,“周界”系统将会检测地震波、放射线等数据,判定苏/俄是否已经遭到核攻击,如果判定遭到了核攻击,系统会发射特别的“广播导弹”,这枚导弹将会向全苏/俄的核弹道导弹系统发射广播(或许也可以通过甚低频通讯让深海的潜艇也接收到信号)收到信号后的核弹发射系统将会按照事先设定好的诸元向预定目标发射,达到核反击的目的。

一图显示“周界”系统的核打击方式(图片来源:www.kp.r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图显示“周界”系统的核打击方式(图片来源:www.kp.ru)

这套系统在设计之初,确实是作为“自动核反击系统”——在系统开机后,将会持续接受由某个设备(如位于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境内,Yamantau山中的花岗岩巨型战略核掩体)发出的信号,如果一段时间内没有接受到信号,“周界”系统将会根据系统自身判断,自动发起核反击。

在游戏《地铁·离去》中玩家就会来到Yamantau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游戏《地铁·离去》中玩家就会来到Yamantau山

当然,即使是最疯狂的战争狂人(只要他还有成为国家领导人的理智的话)也不敢把全人类的命运捆绑在几段计算机代码上。根据苏联解体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周界”系统的运行模式是这样的:

1、 是否发生核袭击(辐射,地震活动的测量等);

2、 与总参谋部沟通。如果确认连接,则系统被禁用;

3、 在没有答复的情况下,系统试图联系“Kazbek”,即“核手提箱”;

4、 如果Kazbek没有回应,则“周界”系统有权对任何剩余的,在指挥掩体中的任何一人作出报复性核打击的决定;

5、 如果没有接受到任何指令,但有迹象表明发生了大规模的核攻击,系统将进入全自动模式,发射指挥导弹,引导发射所有幸存的核导弹进行打击。

1979年12月,进行了“周界”系统的首次成功试验。1984年11月,“周界”系统的广播导弹成功启动了一枚R-36M洲际弹道导弹(北约名称SS-18“撒旦”)的发射,该导弹成功地袭击了堪察加半岛库拉训练场的目标。

15A11指令导弹的外观(图片来源:www.kp.ru)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A11指令导弹的外观(图片来源:www.kp.ru)

三、 在己方国土人为制造核沾染区

《红警2》中伊拉克的辐射工兵相信大部分玩家都知道,人为制造一个核沾染区,去阻断敌人的攻势,为自身赢得时间,这不仅是游戏可以这么设定,现实中这也是核武器使用方式的一种。

假如某个秘密拥有核弹的国家,其并不具备将核武器小型化进行投掷的能力,或者说其核投掷能力遭到了摧毁,但却遭到了另外一个国家的地面入侵。战局对该国不利,敌人随时都有攻入首都的可能,现政权眼看就要土崩瓦解。此时该国在核弹使用上就有一个选择,即在自己的国土上引爆核弹,即使给予不了敌人以杀伤,也可以人为制造核沾染区,阻碍敌人的行动,为自身国防力量的重组、国际斡旋等争取时间。

2011年福岛核事故在当地依然堆放着大量核沾染过的泥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福岛核事故在当地依然堆放着大量核沾染过的泥土

在战争期间在自身国土上引爆核弹,如何尽量确保核爆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如何减少放射性核沉降的影响?如何应对汹涌而来的民意?这都是一个生活在当今世界的主权国家的决策层所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思考:

如果真的存在一种将全球拉入核大战的“末日反击”策略,那么如何证明给自己的对手看?

是否需要一种无法关闭、不可逆转的核反击策略,以防止人性的脆弱,比如像《三体》中的程心那样,由于理性人的投降而导致的满盘皆输?

是否需要依靠“核捆绑”,使得在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到核武库的情况下,又能触发足以对潜在对手造成惩罚的核打击?

如果“核捆绑”理论成立,在已经遭受了核打击的情况下,是否要保留一定量的核反击能力,以防“第三国”的核打击,甚至保证自己在战后建立起独一无二的核威慑?

最后,分享一段小故事——

前苏联战略导弹部队总参谋部前总干事维克多·耶辛(Виктор Есин)上校讲了这个故事:被解雇后,他继续在安全理事会工作,并作为一个代表团的成员来到美国人那里:“我正和美国人乘坐公共汽车在旧金山旅行。每个人都在说笑。我们驶过灯塔。我看着他说:‘我知道这座灯塔。’美国人:‘这是您第一次来旧金山,您怎么知道他?’我回答:‘您忘记了我从事核计划。您的这个信标是我们的目标。在他附近,地壳深陷。如果有核导弹在这里命中,将会发生巨大的滑坡。加利福尼亚的一半将在海洋中。’每个人都默默地开车到目的地……”

无论如何,感谢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