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前不久,中国头部新能源车企比亚迪发布了2023年全年的销量成绩单。

整个2023年,比亚迪携旗下的比亚迪、腾势、方程豹等品牌,年营业收入高达6023亿元,同比增长42%,堪称是中国的第一大汽车巨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加令人惊喜的是,2024年开年,比亚迪在国内汽车市场上的销量态势同样喜人。

以3月份第二周为例,比亚迪在这一周共计卖出了57144辆车,销量高居所有汽车品牌的第一位,且比排第二、三名的大众、丰田之和还要多,这足以见得比亚迪确实获得了大多数国人的认可。

那么,比亚迪是如何成长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巨头的呢?比亚迪的强势崛起,对其他国产汽车品牌又有着怎样的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从电池到电车,比亚迪砥砺前行

一、从电池到电车,比亚迪砥砺前行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比亚迪走上神坛的道路,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

在20世纪末期,比亚迪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电池生产厂商,以生产锂电池为主营业务。

但比亚迪在经营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CEO王传福的带领下,比亚迪采用半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迅速与诸多电子设备品牌达成合作,成为了中国首屈一指的电池工厂

或许是在电池领域的摸爬滚打,让王传福意识到,电能在未来有望代替燃油充当汽车的动力来源,于是他为企业制定了新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进军汽车市场。

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一家陕西的汽车厂正式开启了在汽车行业的摸爬滚打。

王传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传福

进入到汽车行业之后,比亚迪同样一直专注研发,推出了多款较为先进的技术,有效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在续航和安全性等两大领域的痛点,一款款优质产品应运而生

与此同时,命运也格外垂青比亚迪。

21世纪以来,中国开始逐步倡导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对新能源车企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获得了极佳的发展前景,国内外资本纷纷注资比亚迪,就连美国的股神巴菲特也在2008年用2.3亿美元收购了比亚迪10%的股份,足以见得比亚迪在当时资本市场上的热度之高。

巴菲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菲特

拥有资本的支持,比亚迪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比亚迪品牌的秦、宋、元等新车接连问世,每一款车型在市场上都拥有极佳的口碑。

这些口碑的积累,主要源自于其产品的价格、性能优势。从定位上看,比亚迪的几款车型价格普遍在10万-20万之间,用户群体为工薪阶层,潜在用户的数量空前庞大。

产品性能方面,比亚迪的车型拥有极为稳定的续航,内饰品质也不错,性价比极高。多种优势相结合,比亚迪品牌的销量自然一路走高,发展势头十分迅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最亮眼的销量里程碑来自2015年,这一年,品牌以38万辆的销量,正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品牌,从此之后,比亚迪携带这一头衔,每年的销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2023年,比亚迪总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总销量也达到了惊人的302.4万辆,不仅新能源汽车销量全国第一。

即便算上燃油车,比亚迪在整个汽车行业的销量,也是全国第一,中国第一大汽车巨头的身份毋庸置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新车售价进一步下探,打响开门红

二、新车售价进一步下探,打响开门红

当然,任何一次突破自我的过程,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站在行业顶端的比亚迪,时刻都处于重压之中。

整个2023年,比亚迪销量强势突破3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62%,增速令人惊叹。

于是,业内人士纷纷认为,比亚迪在今年同样会保持高增速,将突破400万辆的销量关口。

然而,比亚迪自身对目标的设定还是非常理性的,他们将今年的增长目标定为20%,以此增长率推算,比亚迪今年的销量目标大致在360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比亚迪在制定目标时为何如此保守呢?

这主要与市场环境有关,2023年以来,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迷,汽车行业竞争加剧,老百姓的消费趋于理性,多重不利因素的叠加之下,价格战应运而生

在国内市场,包含BBA等传统豪华品牌在内的诸多一线汽车品牌,纷纷选择降价,以此来力求在行业内获得生存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深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切忌盲目的好大喜功,只有脚踏实地谨慎行事,才能够继续保持销量增长,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一策略的主导之下,2024年一开年,比亚迪就抢占先机,率先祭出了一波十分强势的优惠政策。

素有“网约车首选”之称的比亚迪秦PLUS,其混动版车型发售价直接降到了7.98万,纯电版车型也降到了10万出头,在市场上掀起了一波热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心而论,如此优惠的价格确实非常有竞争力,即便比亚迪秦PLUS的车主们纷纷叹息后悔,但还是无法影响国内消费者的竞相抢购。

这一波优惠,也完全支撑起了比亚迪在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整个一季度,比亚迪共计完成了62.63万辆车的销售,同比增长13%

增长速度虽然有所放缓,但在当前多数主流车企销量纷纷下滑的市场环境下,比亚迪能够做到逆势上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3月份的第2周,比亚迪还交出了单周销量5万辆以上的成绩单,而紧随其后的德国合资品牌大众和日本合资品牌丰田,销量都只有两万多。

二者相加都难以超过比亚迪,足以见得比亚迪在销量层面,实现了对其他汽车品牌的断档领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邂逅时代红利,中国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三、邂逅时代红利,中国汽车产业强势崛起

要知道,大众、丰田这两个汽车品牌是中国老百姓最喜爱的合资汽车品牌,性能稳定、售价低是它们的固有标签。

速腾、迈腾、凯美瑞等车型销量长期居高不下,品牌整体销量也持续领先,让国产汽车品牌难以望其项背。

所以,比亚迪单周销量大幅度领先大众、丰田这件事,在狭义层面上体现的是比亚迪品牌的雄厚实力,广义层面上证明的,则是中国汽车的强势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早先的汽车制造方面,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19世纪末期,西方国家就发明出了汽车,而中国的汽车工业则起步较晚,直到1953年,才在苏联的帮助下,有了第一个汽车制造厂。

但苏联的造车技术同样较差,西方国家一直敌视新中国,丝毫不肯将造车的尖端技术透露给中国,中国只能步履蹒跚的走在汽车行业的发展道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1世纪初期,日本某专家曾来到长春的一汽集团进行参观,参观过后,这名专家曾高调的表示,中国自主研发生产的发动机,与丰田的发动机至少存在着50年的差距

这一言论在国内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不过从国产车惨淡的销量上也能够感觉到,日本专家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在当时的世界汽车行业格局之下,尖端的造车技术基本被欧美国家所垄断,燃油车这块大蛋糕早已经被这些国家分割完毕,中国在这一领域想要打破垄断自然非常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在新能源汽车的及时出现,给予了中国汽车行业重新洗牌的机会。

相比石油资源,电能更容易获取,更环保,远远比石油更适合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

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续航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这也让全球诸多实力车企始终难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建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表现就要优秀的多。

近年来,比亚迪接连发布了800V超高压平台技术、升压充电技术、双枪超充技术、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复合直冷技术等五大全球首创技术。

有效提升电车实际续航的同时,还能够提升电池充电的速度,解决了北方极寒天气情况下电车实际续航不足的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内领先的电池技术,也带来了品牌销量的整体提升。

年营业收入增长超过40%,单周销量雄踞国内第一,足以证明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已然炉火纯青。

比亚迪的迅猛发展,自然带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当下的中国国产汽车,不仅赢得了国内用户的芳心,更做到了远销海外,让全世界人民感知到了中国的造车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刚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共计出口汽车522.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57.4%,力压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

就连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也在今年年初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中表示,

未来美国纽约街头会出现300万辆中国车,而北京则有能力让这些车同时熄火。

雷蒙多此言确实有些抹黑中国的意味,不过反过来想,这也是对中国造车技术的一种肯定,等于承认了中国当下领先于世界的新能源汽车造车实力。

雷蒙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蒙多

结语

结语

厚积薄发,勇于创新。

正是因为有多年的潜心研发,比亚迪才有了“中国第一大汽车巨头”的名号。

在比亚迪的强势销量表现之下,丰田、大众等合资品牌在国内市场纷纷黯然失色,这也证明了,时至今日,国产汽车终于在世界舞台上站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文献:

  1. 韩忠楠.新能源车企首季销量出炉 比亚迪累计售车超62万辆.证券时报
  2. 李弘.比亚迪:为什么行,凭什么强.深圳商报
  3. 朱俊青.中国新能源商用车市场迎龙年开门红.汽车与配件. 2024(06)
  4. 龚梦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举行 多部委就扩大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发声.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