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气温一路上扬,换上短袖的一瞬间,吃货们迎来了季节性的思考题:凉皮凉面什么时候回归啊!

八宝前街的「芳姐重庆名小吃」,南京广电人的编外食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气温一高,老广电人就开始坐不住了,朋友圈在线求解答:芳姐的夏天什么时候来啊……

一看就是又想吃芳姐家的凉皮凉面了,懂的都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芳姐重庆名小吃,今年是扎根八宝前街第个20年头。

20年时光里,小芳变成芳姐。这家主打重庆小吃的店,也成了被很多人反复刷的网红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起它,附近大光路小学、南航附中、公园路体校的长大的孩子们,一脸傲娇:

我从学生时代吃到成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南京广电集团和江苏中天龙文化传媒出品了一部纪录片《秦淮河边一间房》,主角就是芳姐和她的女儿。

纪录片是冯华编剧执导,讲述的是南京打拼异乡人的真实故事。取景地集中在八宝前街、大光路、龙蟠中路、东水关遗址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年前探店,加了芳姐微信。没想到,去年在电影院大屏幕上看到“女明星”芳姐,既意外又震惊。

拍照发微信给她,芳姐秒回:我也没想到我这样平凡的人还能上大屏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纪录片没有戏剧化的冲突,也没有刁钻的拍摄剪辑技巧,贯穿始终的都是普通人努力拼搏扎根城市的庸常日子。

跟着纪录片的镜头深潜生活,你会发现,平凡如芳姐,一直守着八宝前街,也一直努力活在烟火气的生活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季节性很强的凉皮凉面一回归,芳姐的夏天先来了!

芳姐家的凉皮凉面,独到之处是,不是单调的配点豆芽黄瓜丝,而是配上各种蔬菜自选混搭。

西红柿、西兰花、藕片、胡萝卜丝、平菇、木耳、莴笋、紫甘蓝……一整排的的蔬菜区,直接吃出自助餐的恍惚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能加煎蛋、素鸡、肉丸、面筋包……一起称重算钱。

站在点单台前,即便再克制,很快一盆塞不下了。压根控制不住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吃法,很不四川,却很芳姐。

辣椒油、花椒都是选用四川当地的。拌凉皮凉面的卤水,是芳姐自己调配的。

生姜泥、蒜泥、香菜、醋、蒜叶、糖、盐等佐料调味,没有科技与狠活,但就是一吃就会上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赞的是,拌面拌凉皮时,芳姐还会征询一下客人的喜好。

拌凉皮凉面的颠锅过程,一气呵成又相当治愈。辣油的香气,扑鼻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芳姐家,不存在相同的两碗凉皮凉面。

自选混搭出来,每一碗都是独一份的。辣度尝试了微辣,一口凉面下肚,酸、辣、麻、甜,滋味层层叠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芳姐家凉皮凉面加肉圆或者面筋包塞肉,足以成为我吃过的豪华MAX款。

没想到外表普通的肉圆,咬开来还别有洞天,里面竟然藏着一整个鸭蛋黄。

只想给芳姐家的凉皮凉面,原地封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宝前街的「芳姐重庆名小吃」,有一种神奇魔力,就是反复刷都吃不腻。

旦旦面、豌杂面、泡椒鸡杂面、红烧肥肠面、重庆小面……从面条到米线,不存在踩雷的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旦旦面,肉沫和酸豇豆调酱。不管是不带汤的干旦旦面,还是带汤的水旦旦面,一口难忘。

泡椒鸡杂面和红烧肥肠面,汤、面、浇头,都精准地击中你的味蕾,很麻很辣很四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一到夏天,就想去「芳姐重庆名小吃」?一大原因就是店里会有很多冰镇款的“重庆甜品”。

当你吃遍了麻辣重口的面条,来一碗冰镇过红糖口味的凉糕和凉虾,有多清爽解腻,谁吃谁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想打卡「芳姐重庆名小吃」,饭点排队的心理建设是必须的。

看着漫出店里的人气,突然想起纪录片里芳姐说过最绝的一句话:“我觉得自从离婚了之后,我就开始走运了。”

摄影 / 达文西

商务 / 王旭丽 (微信号:H13337716453)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