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欲得福报

必先改过

至诚合天。福之将至,观其善而必先知之矣;祸之将至,观其不善而必先知之矣。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译文】一个人如果能以至诚之心待人,那么他的心就会与天道吻合。那么一个人的福报是否即将到来,只须看他所做的善行,就必定能够预先得知了;他的灾祸是否即将降临,只须看他所做的恶行,也必定能够预先推测出来。现在想要获得福报而远离灾祸,在还没有讲到行善之前,就必须先从改正自己的缺点、过失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唯修己德

不怨不恨

如前日好怒,必思曰: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本无可怒者。又思天下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译文】比如以前我喜欢发脾气,就应该想到:每个人都会有短处,从情理上来说,这本来就应该加以同情和原谅;如果有人违反情理而冒犯了我,那是他自己的过失,与我又有什么关联呢?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愤怒的。还应想到,天下没有自以为是的英雄豪杰,也没有怨恨别人的学问;如果所做的事情不能称心如意,那都是自己的德行修得不好,涵养不足,感动人的力量还不够。如果这些我都能够自我反省,那么各种外来的毁谤与伤害,都将成为磨炼我、成就我的助缘,因此,我将要高高兴兴地接受别人的指摘和批评,又有什么可怒可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积德行善

不求名声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译文】凡是一个人做善事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有阴德的人,上天自然会知道并且会回报他。有阳善的人,大家都知道他,称赞他,他便能享受世上的美名。享受好名声,这也是福。但是名声这个东西,为天地所忌,天地往往不喜欢爱名之人。世上那些享受极大名声的人,如果他的实际功德配不上他所享受的名声,便常会遭遇到料想不到的横祸;一个没有过失差错而被冤枉,无缘无故被人栽上恶名的人,他的子孙往往会忽然间发达起来。可见,阴德和阳善之间关联真是太细微了,不可不加以分辨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心行善

才得满福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译文】一个人做了善事,如果内心能不执着于所做善事,那么随便他所做的任何善事,都能够成功而且圆满。若是做了件善事,而内心就牢记在这件善事上,那么即使他一生都很勤勉地做善事,也只不过是半善而已。譬如拿钱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我,外不见受布施的人,中不见布施的钱,这才叫做三轮体空,也叫做一心清净。如果能够这样的布施,纵使布施不过一斗米,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即使布施一文钱,也可以消除一千劫所造的罪。如果心中不能够忘掉所做的善事,即使用了万镒黄金去救济别人,能够得到的福也是不圆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念念谦虚

造福由我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译文】古人有说:“有心要求取功名的人,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求得富贵的人,一定可以获得富贵。”一个人有着理想和志向,就像一棵树有了根一样。人只要立定了这种伟大的志向,那么所有的念头都必须要谦虚,即使碰到像灰尘一样极小的事情,也要给人以方便。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自然能够感动天地,而为自己造福,也要全靠自己真心,才能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