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周鸿祎不敢承认的河南

“你是哪里人呢?”

“我是哪里人呢,这问题比较复杂,它取决于你是哪里人,对吧?”

“如果你是湖北人呢,我原籍属于湖北。”

“我碰上河南的媒体,我肯定说,我也算河南人,因为我出生在河南驻马店。”

“碰上陕西的媒体记者呢,那我18岁到25岁,本科、研究生都在西安交通大学。”

这是奇虎360创始人周鸿祎,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的笑谈。

“河南,骗子多!”“河南人,不好打交道。”“呵呵,河南人!”

这是不少人曾听过的话,也成了很多人心中的刻板印象。

周鸿祎,出生在河南省驻马店市,直到上大学,他都生活在河南。

但似乎,他并不太乐于承认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

河南出了很多名人,甚至仅仅是小小的三线城市驻马店,就走出了奇虎360的周鸿祎、高瓴资本的张磊、中科院院士的施一公等三位顶级大佬。

无一例外,他们没有一个人留在驻马店,甚至没有一个人留在号称“郑姆斯特丹”的河南省会郑州。

河南的人才流失,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是,为什么河南不能像其他省份一样,把人才留在省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不可思议的河南城市印象

众谈不是河南人,但因为工作原因,去过河南的绝大部分地级市,对此,有一定的发言权。

河南人,有很多非常聪明且务实,也确实有一些“不那么真诚”。河南城市,有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节)、开封(宋城)这种优质旅游城市,也有让人不可思议的“奇奇怪怪”的城市。

郑州:交通枢纽的乱象

郑州,作为河南省会,是全省的门面。

参照四川的成都、湖南的长沙、湖北的武汉,郑州也应该是河南全力打造的省内第一名片。

机场:但是,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大到层,极具现代化的崭新机场大厅内,居然仍会有一堆黑车司机公然揽客,让人恍惚间穿越回到了十年前。而监管人员,视而不见。个中缘由,也耐人寻味。

高铁:郑州东站,作为郑州最主要的高铁站,商旅人员必经的网约车上车点P5,居然要穿过一个跟绝大多数乘客没什么关系的“豫州行”停车场。而原因,据说是后者给车站交了更多的场地费。

高速:当然,郑州有一个很好的地方,就是本地车牌小客车免收当地高速费。但是呢,如果你从机场打车,大多数司机都会悄悄地收取一笔没有发票的高速费。

南阳:诸葛亮之后的贫瘠

南阳,号称副省级中心城市,人口千万,GDP总量高居全省第三。

2023年的中原迷笛音乐节村民偷盗事件,让南阳火爆全网。也让网友们调侃,诸葛亮之所以躬耕南阳,是因为丢了衣服,走不了了。其实,丢了衣服,还只是小事,甚至还有百万粉丝的南阳本地网红罗大美,在南阳丢了性命,而参与绑架和撕票的人,却是被他熟识良久的朋友。

为什么会这样?

说一个从当地朋友那听来的故事,未必准确,权当笑话吧。

数年前,某著名车企到南阳考察,以便投资建厂。当企业方领导向南阳当地领导提出征地需求时,被南阳当地领导断然拒绝。理由是:地都给你了你们建厂,我们的农民吃什么?

最终的结果,是车企去了南阳隔壁的湖北襄阳建厂,带动了数十万人就业,从而让襄阳坐上了湖北的第二把交椅。

而南阳,GDP经济总量愈发的大,人均收入却依旧是河南的吊车尾。

南阳人的收入很低,低到滴滴甚至都只有快车,没有专车。

而快车司机,还会按照出租车的标准,额外向乘客收取一笔滴滴不允许的燃油附加费,几乎无一例外。当然,这笔钱也没有发票。

固始:遥远的鹅块

信阳,在河南省的最南边,地处淮河以南,并不属于河南传统的北方气候,饮食也以米饭为主,信阳毛尖更可以说家喻户晓。

固始,则是信阳市下属最东边的县城,因为固始鹅块而闻名全国。

那到底有多远呢?

固始县城距离信阳市区的直线距离,超过两百公里。

如果要办一件当地办不了、去省会才能办的事,比如看病,信阳人大概率不会去郑州。信阳市区的人会去湖北武汉,而固始的人,则会去安徽合肥。

在固始县最大的三级医院之一河南信合医院的一墙之隔的隔壁,是散养着溜达鸡的农户。鸡屎尘土弥漫下的农村平房,和三级医院的人潮涌动的十几层大楼,似乎显得格格不入,而又格外真实。

或许,这才是河南的本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压力下的河南

河南,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

河南,不是有卫龙、双汇、王守义十三香,甚至胖东来吗?

但这些都是个例,甚至异类(换个营商环境优秀的省份,胖东来还会这样出类拔萃吗?)。

河南的定位,是农业大省。

坐上高铁,穿行河南,视线所及的,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

而河南的人口,是一个亿。

(对比之下,一直喊着要振兴的东三省,合计人口,也不过一个亿。

而东北的黑土地、老林区、大江、港口,要至少富裕河南数倍。更何况,作为共和国工业长子的底蕴,工业企业的基础,更是让河南拍马不及。)

农业,是养不活这么多人的。想挣钱,要么进城,要么出省。

河南农村多,爱生几个孩子的,也多。

孩子多了,养孩子要钱,上学要钱,生活还得要钱。

闲在家里的河南人,有的是时间,只要能搞钱,就会有很多人不择手段一拥而上。

而河南的高考压力,又是所有省份中最大的,没有之一。唯一的一所211郑州大学,还是已故总理李克强主政河南时全力争取出来的。

(对比之下,东三省的985及211高校,合计为15所。)

古话说,穷山恶水出刁民。河南,似乎也是类似的道理。

所以,在如此就业和教育压力之下的河南人,有更多的选择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