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区工作者是不是坐办公室的,还是要在外面跑的?

碧翰烽/文

实话实说,社区工作者是坐在办公室,还是在外面跑?应该交给基层社区自己来决定,有关上级不必要操太多心了,不用管得过多过频。

要相信这么点小事情,基层社区还是做得好的。如果连这都做不好,还指望基层社区能够做什么事呢?还能放心他们服务好群众、治理好社会吗?

过去,有的地方为了加强社区工作者管理,规定了坐班制和打卡签到;现在为了减负赋能,提出了不能全员坐在办公室,要多去外面走访、巡查和服务。

然而,在现实工作当中,社区工作者是坐在办公室,还是在外面跑?是与自己的工作实际内容有关的。比如要入户调查、调解矛盾、群众工作等,当然就需要到外面跑,但也可能把人员召集到办公室进行协调沟通。再比如要填报表格、整理台账、录入信息等,当然就得在办公室里办公,尽管有些内容可能需要在外面才能获得。

所以,怎么可能“一刀切”“机械式”的规定是坐班还是去外面?这点自主权,应该是基层社区的;这点信任基础,应该还是要有的。否则,怎么开展得好工作?

实际上,加强对社区工作者的日常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比较重要:一是社区工作者的职责任务事项究竟是什么?事项明确了,大家就有了努力方向;二是如何改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方式明确了,大家就知道该怎么做;三是如何科学考核奖惩社区工作者?考核明确了,监督管理就有了实效。

首先,要清晰界定社区工作者的职责任务事项。这一点,不少地方都曾制定过权责清单。现在关键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执行要具有刚性,不能随意改变,比如有的地方就将清单视为纸面文章,真正做的时候不按清单执行,想一出是一出;

再一个是要突出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比如有的地方社区权责清单事项太多太长太复杂了,样样都是重点,社区那么几个人,怎么做得到位?即使是协助事项,也要进行严格限制。

那么,社区工作者的重点是什么?可以从中办国办制定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意见当中来考虑。比如注重加强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训练,提高社区工作者社区治理和服务能力。比如增强服务居民群众意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社区工作者用心用情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营造邻里和睦、社区和谐的良好氛围。

从这些要求来看,就是社区工作者的重点工作,重点工作抓住了,就有了日常管理、考核奖惩的目标方向。

其次是要改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做好基层社区工作,方式方法要多元化。一方面要增加与群众面对面的开展工作,比如矛盾调解、应急处突等是需要现场开展的;另一方面要适应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所以才有社区工作者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既是解决基础数据的需要,实现基层数据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又是提高大数据思维方式的要求,通过数据来驱动促进工作落实;还是比较适应城市社区陌生社会这个特征的需要。

比如严格队伍管理,建立健全网格化服务管理、上门走访、结对帮扶、代办服务、首问负责等工作制度。就是对社区工作者工作方式方法的多元化要求。

既然是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方法,就不要过度限制社区工作者的工作阵地和场所。

最后就是科学考核奖惩。如果有了一套科学管用有效的考核奖惩体系,还有必要去管是坐班还是在外面的细节吗?完全没有必要。考核奖惩就是指挥棒。

从基层工作的特点来看,考核评价重点在于结果导向,就是看结果、查现场、听民意。所以,针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内容,明确以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和居民群众满意度为重点,而且是由县级层面来制定。这就是结果导向。

关于这些结果方面的数据指标,完全可以简单化,完全可以通过部门数据共享、民意调查等方式来获取,不需要通过开会发文、台账资料、刻意留痕等方式来检查。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证社区工作者有更多时间、精力为居民群众服务,让基层社区有更多自主性、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