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缩减63.5%!

最近,苏州2024年供地计划出炉,供地总量为2040.15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供应约185公顷。

才185公顷?看到这数字我心头一惊,要知道去年苏州宅地供应还有507公顷,这次比腰斩还狠啊,直接创了十年新低。

难道说,苏州开始全面去库存了?

你别说,属实有点去库存的味道。我查了下,目前苏州市区住宅库存51766套,按照2024年一季度9800套新房去化速度,去化周期高达15.85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你看,截至3月29日,苏州存量住宅中,未动工地块多达50个,尤其是吴中、吴江以及相城三区居多;未销售房屋的土地面积高达413.1公顷,相城区和高新区库存位列前二。

这么一看也难怪,如果再有这么多供应,去哪找这么多接盘侠啊。

其实不光苏州,包括重庆、厦门、东莞、南京等城市,都不约而同的缩减供地量:

东莞2024年住宅用地总供应量为54.06公顷,其中商品住宅用地供应仅为46.26公顷,同比供应规模减少62.4%;厦门2024年住宅用地总供应量为162.56公顷,商品住宅用地供应仅为49公顷,同比下降约53.8%;

还有上海2024年商品住宅用地供应为440-545公顷,同比下降约12.9%等等。

看着不少热点城市纷纷缩减宅地供应,你多少有些困惑,这对于一些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城市不是自断财路嘛。

其实不然,照现在的行情,政府也学乖了,卖不出去的干脆就不卖了,我挑好的卖不就行了

你看北京中心城区2024年地块供应比2023年上升了5%;重庆则是按照“区位好、配套好、预期好”的原则,优先供应成熟区域优质地块等等。

回顾今年以来不少热点城市的土拍,难怪洋溢着暖洋洋的感觉:

3月27日,苏州园区双湖板块苏园土挂(2024)02号地块,经过51轮报价,由绿城以总价30.8亿拿下,成交楼面价65022元/方,再度刷新苏州最高楼面价。

你看过该地块的位置,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地价能拍到6.5万/方。这宗地在苏州两个最牛逼的湖金鸡湖-独墅湖中间,而且这个地方有11年没出地了

结合其1.02的容积率,相当于在金鸡湖和独墅湖中间造别墅。你想想这块地有多炸裂。

厦门同样在搬好地:岛内的一场土拍,地块位于老城区核心地段,学区极好,也是没有新房供应,最终经过152轮报价,溢价率40.79%,成交楼面价62671元/方。

宁波也是如此:鄞州江北区JB05-03-21a地块,四面临湖还是黄金板块,一个小区独享一个湖,最终成交楼面价32613元/方,成为新的地王等等。

显然,现在是宁可拿好地出来多拍点价钱,也不再卖差的地了。

对于不同城市大规模的缩减住宅供地,也表明既然需求端很难刺激的动的话,那么就从供给端下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为什么越来越多城市选择开始缩减土地供应?

房地产产能过剩的问题很严重。

产能过剩无非就两个方面,一个是供应量实在太大;另一个则是需求端大幅减少。

首先在供应量方面,自2019年开始到2023年,全国120城新建商品住宅供应面积达23.78亿平方米,远超22.69亿平方米的成交面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至于,各个城市被闲置的存量房根本释放不完。

最明显的深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存量用地总面积1176.85公顷,其中未动工土地面积314.57公顷,已动工未销售土地面积358.38公顷;如果剔除人才房、安居房以及可售型保障房,深圳2020-2023年新房住宅批售面积分别为540万方、612万方、454万方以及579万方,均高于2016年的474万方。

天量存量房的积压使得去化周期大大拉长。截至3月底,深圳新建商品住宅库存面积升至539万方,去化周期远超21个月,去化难度很大。

你再来看看杭州,杭州2023年四季度存量住宅用地总面积约3637.23公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普通商品房和人才专项租赁住房存量住宅用地总面积约2207.34公顷,未动工土地面积291.03公顷,已动工未竣工土地面积1916.31公顷,未销售土地面积885.72公顷;另外,安置房、公租房以及共有产权房存量住宅用地总面积约1429.89公顷,未动工土地面积395.92公顷,已动工未竣工土地面1033.97公顷。

虽然杭州去化周期比较健康,但随着市场下滑,去化难度也将会增加。

苏州未动工+已动工未竣工土地有1500公顷,未销售房屋对应的土地还有413公顷,直接可售存量去化周期创新高。

另一方面,需求端萎靡了近4成。

据了解,全国商品房销售量从2021年接近18亿方的峰值,掉到了2023年仅约11亿方,而且,需求能萎靡到什么程度还不得而知。

你说这样一来一回,房地产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更严重了。

当然,同时也表明,这将是自2021年以来房地产长周期的低谷

前几年针对需求端政策的刺激,不外乎是通过财政和货币在刺激逆周期,但这仅仅是小周期下的手段。

而且从结果上来看,很难说理想,显然是需要长周期的改变。而这一次全国大范围土地供应的缩减,就是一次针对土地端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你想想,需求不足的另一个意思是不是就是供给过剩,解决的方案要么是刺激需求,要么是限制供给,来出清部分产能

既然现实已经是缩减供应来缓解需求不足无法改变,那我们也不得不思考,为什么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只能是缩减供给?

我觉得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还是需要依靠一个城市的产业、人口等基本面来消化房地产产能过剩的问题。

你猜苏州为什么敢大幅度的缩减土地供应,主要是苏州的工业光环很强。要知道,苏州已经连续两年工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

苏州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以及489个工业小类,连续八年跻身国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万亿俱乐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实力上也不容小觑。截至2023年8月底,苏州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50家,其中境内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214家。而且看规模实力,去年上半年,A股“苏州板块”214家公司共实现净利润265.58亿,营收3915.11亿,占当地GDP比重34.12%。

也正是这一份底气,让苏州有摆脱土地财政依赖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轮土地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行业集中度会显著提高。

随着越来越多热点城市选择缩减土地供应,那么原先一些本地头部房企甚至是央国企,对于地块的争夺是更加激烈的。

价高者得的土拍模式,不就让那些家底厚的房企去抢优质地块;至于一些小型房企,地拿不到,生存下来就更加困难。

以至于,接下来会有两种较为极端的现状。

一方面,房地产行业的集中度会显著提高,会有一些底子厚的本地房企或者是央国企等扩大行业的集中度。

另一方面,一些站不稳的房企伴随着这一轮供给侧改革,出清的速度将明显加快,退出历史舞台。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的是,行业短期的阵痛。

千万别以为一些房企的淘汰好像不痛不痒,他们的退出也就意味着一些地方金融机构也将受牵连而暴雷。

这两天,平安信托旗下的一款叫做福宁615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是在2021年9月成立的,资金大概在7.72亿,后面该产品以股权投资的方式间接投资了厦门的一个房地产项目——臻华府。

因为房地产行情的下滑,房子难以卖出去,福宁615号非但没能依靠行情赚钱,还将自己的本金套了进去。

还有国企五矿集团旗下的多只信托产品出现了兑付危机等等。

这些地方金融机构还是其中一员,房地产市场的出清,还将影响到理财、股票、债券等,下一步就会传递到地方银行,尤其是一些中小商业银行。

毕竟,前些年的开发商为了搞到更多的钱,不仅向银行贷款,还会向信托机构借钱,所以一旦房子卖不出去,就都等着倒闭,因为没人给你托底。

那么,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来自不同行业的一些暴雷呢。

当然,我们也需要感知到,房地产回暖的速度可能会变得更加平缓。

相当长时间之下的高杠杆,以及房地产自身的大体量,想要一下子从ICU进到KTV的可能微乎其微。

也就是说,在未来好一阵子内,房地产总需求的扩张会更加蹒跚。

这一次掀起的土地供应缩减潮,可能就是在预告我们,走出困境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