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创作史上为数不多的女性词人,可以说,她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实际上,李清照的人生却鲜为人知。

她从家世显赫的贵女到流亡漂泊的老妇,经历了官场和战争的残酷。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她还能写出如此多优秀的诗词也令人惊叹不已,她在文学上的成就也不禁让人诧异。

李清照出生于齐鲁之家、书香门第、喜欢诗词、喜欢喝酒。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学门四学士之一。而母亲也是仁宗朝重臣状元王拱臣的孙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浓烈的学术氛围下,李清照从小就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而且随着她逐渐长大,父亲也发现女儿对诗词有着极高的领悟和见地。

“女子无才便是德”放在当时是真理,但她的父亲却认为这并不是绝对的。于是,父亲决定让李清照读书,也因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富足的生活,也让后来李清照的文学素养有了极大地提升。

12岁的李清照跟着父亲进京,或许是从小家庭的教育比较自由,相比于其他的同龄人,李清照看起来要比那些孩子更加活泼明快,词作也充满了质朴纯真。

那个时候她的词作大多是歌颂自然环境的比较多。她寄情于山水,非常热爱大自然,在她的诗中所表现出来也都是生机勃勃的活力。

可少女的情怀也会有心事,她一个人的时候也会有伤春悲秋的情感,少女心事也在她的诗中表露无遗。她通过美景,流露出对她惜花伤春的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暮春时节,引发了不少诗人的伤春情仇,李清照也是如此,在她的寥寥数语中也夹杂着深沉的苦闷蕴含其间,透露着对事物消散的惋惜。

尚未出阁的闺中少女,对爱情也难免有懵懂和向往,她正值芳龄,在诗中也透露出少女难以言传的爱意情思。

长大后的她也嫁了一位如意郎君,嫁入了宦官,过上了富贵人家的生活。

赵明诚作为她的郎君,父亲进士及第,有才干也有权术。两人门当户对,婚前双方就有所了解,两人的感情也都非常好。

早在两人还没认识的时候,赵明诚就在诗中对李清照一见钟情,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时刻牵引着的他想要见到李清照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后,两人志趣相投,伉俪情深,两人一拍即合。虽说赵明诚是官场上的人,但他也是一个非常热爱文学创作的人,非常喜欢和妻子在一起吟诗作对,也认可和推崇妻子在诗词上的成就。如此一来,两人的灵魂上也发生了碰撞,让二人更加亲密无间。

两人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新婚时期,他们步入婚姻,李清照在婚后一段时间的词作,几乎都是闺房昵意的欢愉之词。此时他的词作性情俏皮率真放纵恣意,心中也充满着对爱情的热烈执着。闺房情趣描写可谓是“乐而不淫、欢而不靡”。

其中有一首撩人的宋词,即便是如今读来,也不免让人羞红了脸。

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这首词句句撩人心弦,读来也令人春心荡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清照和赵明诚相守近30年,基本是非常幸福的。但在最后的几年,风云突变,国破家亡,此时的李清照已经40多岁,身处异乡的她对这一切都有些措手不及。

丈夫去世后,李清照大病了一场。

靖康之变不仅仅是北宋的转折点,也是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她独自一人要承受着亡夫之痛和颠沛流离的苦楚。晚年南渡定居杭州,自己也不慎染病。

晚年的她孤苦伶仃,身居异乡,卧病在榻,也不由得思想故乡。那个时期的她的词作更多的是背井离乡之愁,大多为思乡之情。

她从一位贵女到流亡的老妇,一生经历了宋朝从盛转衰的全景,她的一生也不由得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