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仅过去两年时间,中国GDP就骤降至美国的65%。

一时之间,各大国际机构纷纷传来唱衰的声音,称中国崛起之路已被美国堵死,说我们永远无法追赶上老美。

那么,中对美GDP比重下降趋势的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究竟是“70%魔咒”显灵,还是美联储暴力加息扭转了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0%魔咒真的应验了吗

自1894年超越英国以来,美国的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球第一,这跟美国一直以来对世界第二的打压有关。

历史上,苏联和日本都曾冲击过世界之巅,但无一例外,全失败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GDP刚占到美国70.4%的时候,就被对方一招广场协议打回了原型。

美国先是升值日币,打压日本出口贸易,再签订半导体协议,限制日本科技,并派遣驻军修建基地,使日本成为美国的军事附庸和半殖民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至于现在的日本,连世界第四的位置都保不住,经济总量更是只剩美国的六分之一,被印度赶超也只是时间问题。

苏联就更不用说了,和美国斗了半个世纪,最终亡于军备竞赛,成为历史名词。

基于日本和苏联的遭遇,键政圈提出了这么一个玄乎其神的概念,叫做“70%魔咒”。

意思是说,当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占到美国七成的时候,就会被动由盛转衰,与美国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时代的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因美国不允许任何国家动摇到他世界霸主的地位,于是就设置了一个70%的“阙值”,以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会对其构成威胁。

只要接近这个阈值,就会遭来美国的残酷打压,打压的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政治颠覆、科技封锁、以及经济制裁。日本和苏联就曾深受其害。

现如今,压力给到了中国这边。2017年,中国对美GDP占比达到66%。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美国一看,这怎么行?于是就启动了贸易战和华为禁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特朗普到拜登,美国的对华打压,历经了两位总统。疫情过后,他们的措施,似乎有所成效。

2021年,中美GDP差距缩小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就在中国对美GDP占比逼近77%的时候,局面发生了逆转。

仅过去一年,这一比重又骤然落回到70%。去年,中美GDP差距再次拉大,中国对美GDP占比降回到2017年的水平。

乍一看,之前六年的追赶,似乎全都白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一些人深表担忧。也就是在这一年,著名经济刊物发表了一篇大作,叫做《中国触顶论》。

通篇鼓吹所谓的“70%魔咒”,认为中国已经耗尽经济增长的潜能,经济水平达到穹顶,再也无法比肩美国。

此话一出,更加剧了人们的担忧。

中美GDP差距拉大的真实原因——美元升值和通货膨胀

“70%魔咒”难道真的显灵了吗?其实不然,因为深入分析之后发现。

近两年来,中美GDP差距扩大的背后,存在着几种特殊原因,导致中美的GDP数值不能准确反映两国的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GDP差值的拉大,不是中国落了伍,而是美国掺了水。

首当其冲的是汇率问题。例如,中国去年全年的GDP总量为126.06万亿元,同比前年增长了5.20%。

这一增速很明显已经超越了同时期的许多发达国家,至少能够说明,中国没有放缓脚步或是原地踏步。

相反是美国,去年全年的GDP增速仅有2%到3%,低于以往水平。按理说,中美两国的差距不可能越拉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奇怪的是,将上面这些数字全部换算成美元之后。

就会发现,中国的GDP数值被严重缩小,只剩下美国的百分之六十几,增速也大不如前,似乎是支棱不起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出在汇率上。

众所周知,各国GDP在与美国进行对比之前,需要统一换算成美元,才能看出彼此的高低以及相互的占比。

可问题就在于,汇率不是固定的。一旦发生剧烈波动,就很难反映国与国之间的真实水平。

特别是当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时,以美元计价的GDP比较就成了美国的主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几乎很难超过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巧的是,这两年又是美元汇率跌宕起伏最严重的时期。

事情的起因,还得从两年前说起。2022年,美国突然宣布要加息,随后美联储就开启了暴力加息。

美联储是美国的央行,而众所周知的是,当一国央行宣布提高利息率之后,该国对应货币的储蓄回报率也会随之增加,这就导致更多的资金从消费领域流向储蓄市场。

因为利息更高了,人们更愿意往银行存钱。这种资金流动减少了市场上的货币流通,从而推高了美元的币价。

此外,美元不仅是美国的法定货币,还是全球贸易和国际投资的结算货币。

这就意味着,美联储加息,还会吸引全球美元资本流回美国,进一步刺激了美元的市场需求,在推高美元汇率的同时,导致其他非美元货币贬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居高不下的物价,也是造成美国GDP狂飙的一大动因。

在解释这个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何为GDP。所谓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单位时间内,一切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总和。

这一数值,通常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来衡量,这就意味着,在生产商品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价格同比上涨,GDP也会跟着涨。

而美国从2022年开始,就陷进了40年多来从未有过的高水平通货膨胀中,通胀率一度达到7%以上,关键商品的价格以3.5个百分点的速度逐月上涨。

随着物价上涨,消费支出增加,美国GDP也被推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并且,与中国不同,美国的GDP统计方法更加侧重于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2022年为例,美国的私人消费支出就占到了GDP总额的68.17%。并且,美国在统计GDP时,还会把通胀带来的物价上涨算进去,导致数值虚胖。

这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国家统计局在国民经济核算报告中强调,要以不变的价格计算GDP,剔除通胀的因素。

中国的GDP统计方法侧重生产,这么做的好处在于,确保了统计进去的每一块钱,都对应着实实在在的商品和服务。

坏处就在于,统计出来的最终数值没有美国的好看,助长了“70%魔咒”这种歪门邪说。

许多人总喜欢拿过去的苏联和日本,来跟现在的中国作比较。

认为日本苏联都输了,中国就一定不行,美其名曰:以史为鉴。但是,这种类比未免太过妄自菲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中国,拥有日本遥不可及的战略纵深和主权完整性,同时具备苏联缺乏的经济优势,崛起之路势不可挡。

美国想方设法利用曾经对付苏联、日本的方法针对中国,已显得力不从心,中国的崛起并未被打断。事实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国GDP已经连续保持多年高速增长,虽然一些指标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波动。

但是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政府也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包括加强创新驱动、优化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崛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历各种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企业一直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抓住发展机遇。

在了解中美GDP数值差距短期扩大的背后原因之后,我们发现,中美GDP差距长期缩小是大概率事件。

首先,有数据显示,美国国内的通胀率已经开始回落,并有望在今年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意味着,美国社会因物价上涨带来的消费支出将会减少,通胀和物价上涨对GDP增长的推动效果将持续减弱。

其次,美联储加息不是永续的,而是呈周期性的一个过程。国际机构普遍预计,今年,美联储将停止加息,进入降息环节。

到时,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回落,以美元计价的GDP将更有利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简而言之,中国GDP降至美国的65%或达到77%,这只是数字上的变化,并不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事实上,中国经济近年来一直保持稳定增长,并且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看待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成就。毕竟,GDP不是唯一的参考指标。

参考资料:

1、韩兆洲.中美两国经济实力与潜力的比较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