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就是人化,文学就是人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桐庐,深奥古镇。一个老人将自家古宅的大门敞开,免费让游客进去参观。几个人五人六的游客进去指指点点,说什么你把房子弄得很难看,这里应该拆掉了,那里太残破了。一个旅游博主在拍摄,忍不住回怼:人家怎么住着怎么舒服怎么盖呗,没偷没抢的。

话题一转,他们说这古宅是文物,应该上交国家。老人分辩说,房子是祖上挣钱盖的,不是剥削来的。这几个混账听说老人的叔叔是烈士,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他们说,“那更加应该支持国家啊”。

旅游博主说:我们境界比较低,没到(你说的)那个层次。

混账”的话:“你们这么年轻,怎么思想会是这个样子呢?

小伙子回怼:“我什么思想啊?我觉得人家怎么活,人家舒服,你不要指指点点!”

网友们说这几个游客是“爹味说教”,我觉得这绝对不是什么“爹味说教”,这是一肚子坏水,是王秋赦敲锣!

看过电影《芙蓉镇》吧?里面有个著名的王秋赦,这个游手好闲的二流子,最喜欢的就是“运动喽”,最后他疯了,拎一个破锣,满街地敲:运动喽!

我说这几个人“人五人六”的,你看他们穿得挺时髦的,当然了,他们是来旅游的,他们有时间有闲钱,甚至文化层次并不低,也许还接受过大学教育。

这“人五人六”的背后,其实还有另一个面孔,就是“人模狗样”;这道貌岸然的背后,还有一个真相,就是“衣冠禽兽”。

你看他是个人,其实是狗;你看他衣冠楚楚,其实是衣冠禽兽。

他们的话让我毛骨悚然。老人的老伴已经去世了,她平时卖茶叶蛋卫生,面向来古镇的游客,她敞开大门让人进来,免费的,她的叔叔为国家献出了生命,而他们竟然盯上了老人的房产!吓得老人解释,不是剥削来的!

他们是想让老人无家可归吗?!

人的高线是佛是圣,人的低线是禽是兽,所谓衣冠禽兽,就是打扮成圣人的模样,行禽兽不如之事。

中国古代的“道德家”最愿意干这种事。

你看一个女人死了丈夫,于是全村的人都会盯着她的房门,看有没有男人给他挑水,看有没有男人偷偷给她送吃的,寡妇门前永远有是非,她会生活在所有人的目光中,直到她死了,成了贞洁烈女,人们给她树牌坊,表彰她的道德。

巴尔扎克说:“善的形式只有一种,恶的形式千变万化。”现在我们了解了,很多恶的形式,都有一个高大的理由,做道德审判。他们最喜欢打着“爱国”的旗号,道德的旗号,他们可以守住你的贞操,也可以剥夺你的私产,甚至不许你用苹果手机,甚至不许你贴招贴画,甚至干预你的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这些都可以上升为“道德”问题。

这种无限拔高的结果,就是生活无处不是做一篇小作文,人们口是心非,心口不一,口蜜腹剑,社会伪君子泛滥成灾。

《芙蓉镇》里的李国香,逼着谷燕山承认和胡玉音有男女私情,而她自己,却跟王秋赦滚在一起。

《芙蓉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芙蓉镇》

无一例外,这种人并不爱国,他们更不爱其他人,他们只爱自己。比如这位男士,他要求一个孤寡老人把房产上交国家,他怎么可能是“爹味说教”?他会让自己的儿子交出房产吗?

在侵犯他人利益的时候,他们冠冕堂皇;在看着自己的家底的时候,他们一毛不拔,就跟王八看蛋一样,那眼睛滴溜溜盯着,时刻不停!

还是胡适说得对: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胡适这段话的关键词是“规则”,人们在规则允许范围内行事,那是他的正当权利,人人都无权冒犯;当把仁义道德凌驾于规则之上,一定是满肚子男盗女娼,他们一定会干出禽兽不如的事来。

无论是大骂苹果店的上海大妈,还是教训孤寡老人的混账大爷,他们都被年轻人给怼了回去,这让我很高兴。社会在进步,两个拍摄文旅小视频的孩子,他们没有喊空洞的口号,但是他们身上,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唯一的遗憾,博主给他们打上了马赛克,这个完全没必要,对这种丑类,曝光就对了。如今社会整天高大上地审美,很缺乏“审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