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正文内容为金灿荣教授为一尘先生新书《走出美元陷阱》所写的序。4月20日(本周六)下午5点到7点,纯科学版主,《科学经济学原理》一书作者汪涛将参加一尘先生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举行该书签售会并作推荐发言。另一位实战派经济学者史帆先生(《破局:需求不足的成因及解决之道》作者,该书创立了科学的宏观经济学)也会到场祝贺。国际实战派经济学者基本都到场了。所以,这场签售会不仅是一尘先生个人新书的签售会,而且也可看作是中国经济学派的奠基礼。多位中国非常重量级的专家学者将会到场祝贺。人大金灿荣教授、中国经济出版社毛增余社长、《求是》杂志社杨发喜主任、前驻美国使馆国防武官退役陆军少将张力、军事战略专家 高东广教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典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我们是实战派经济学者,当然做事也得有所不同,要追求一些实际的经济性。本次签售会将是含金量极高、性价比超凡的,读者不仅可以利用此机会得到一尘先生的签名,既然那么多重量级专家学者在场,如果希望获得更多专家学者签名,就顺便作为福利。另外如果有想获得其他专家学者著述签名的,也可借此机会打包实现。本文后面列出了各位专家学者的著作,以方便大家选择。各位来一趟都不容易,让各位读者、支持我们的专家学者们、包括主办方等各个方面参加活动的投入产出比,全都能实现最大化,这就是实战派的科学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以下是金灿荣教授为《走出美元陷阱》一书所写序言全文:

很高兴看到一尘同志新书《走出美元陷阱》出版。金融是国家利器、大国重器,去年底中央召开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金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出美元陷阱》提出了很好的问题,揭示了美元霸权对全球经济掠夺和控制的本质,对我国金融体系如何抵御和避免美元肆意扩张和回流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和对国民财富的侵蚀作了理论思考,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与趋势提出了自己的判断。本书对读者理解当前国际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演进趋势及内在逻辑,具有鲜明的启示意义,对推进我国金融强国建设和金融理论创新是及时的、有益的。

俄乌冲突后,美西方凭借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主导地位,对俄罗斯实施极限制裁,让世界看清了美元霸权对其它主权国家的威胁和对全球经济稳定的冲击,也暴露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不公正的一面。美西方制裁不仅没有摧垮俄罗斯经济,相反俄罗斯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而美元信用却遭受前所未有的质疑,越来越多国家掀起“去美元化”行动。国际学界也开始反思“货币”的本质以及“货”与“币”的关系,国际货币体系面临重大转折关头。有学者甚至预言:世界正在重回“商品货币”时代。

我是做美国问题研究的,这其中离不开对中美经济金融的比较观察。我在以前的节目中讲过,中国作为世界超级制造业大国、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贡献了世界最大份额的工业产品,但是我们从中却拿到很少的利润,我们的劳动者拼命地生产劳作,苦哈哈的,收入却很低。我还讲过,我们去年GDP增长5.2%,美国增长2.5%,但我们经济总量与美国的差距反而进一步拉大了,我在节目中也分析了原因。虽然这些现象成因很复杂,但金融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秘密藏在金融里。作者一尘在这本书里对这些现象和问题都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回答。

从我研究中美关系的视角,我觉得这本书有几点值得引起大家的思考和讨论,也能够给读者启发:

一是深刻揭示了美元霸权的掠夺性。大家知道美国在疫情三年中,美联储开启无限量化宽松,说得直白点就是疯狂开启印钞机,三年中美元增发8万多亿。现在美元的增发不像1970年以前金本位时代,需要等价值的黄金作为储备,而是仅仅由美联储购入的国债做基础,就可以发行美元货币,等于是凭空“生产”美元。我们一年辛辛苦苦出口那么多商品,才能赚回两三千亿美元顺差,这都是中国人民汗水和劳动凝结成的,是货真价实的实体财富。而美联储的手指动一动,数万亿的美元就像魔法一样变出来了。依靠美元的增发,美国对其国民和企业进行救助和补贴,开启直升机撒钱模式,支撑着美国人的福利生活,所以作者说“美国是可以躺着挣钱的”。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国凭空增发的美元,冲到世界就能够拿回自己所需的资源、资产与财富,这是对世界的一轮财富收割。美元的无限量扩张,随即引发全球大通胀,美国自己也没能幸免,通胀直线飙升,一度达到9%的历史记录。为了遏制通胀,美联储又开启激进加息模式,引发美元回流美国,导致全球美元荒和资产价格下跌,本国货币贬值,而美国凭借庞大的资本实力,抄底收购和控制别国的优质资产。这是美元霸权对全球财富的又一轮收割。

二是揭示了美元霸权的反噬性。作者认为,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给美国带来超级特权。但另一方面,美元既能成为武器,但同时又是“双刃剑”,也给美国自身带来伤害,最终导致美元信用下降甚至可能崩塌。作者借用“资源的诅咒”一词,把美元的这种反噬力量称为“美元的诅咒”。这种反噬包括:

首先是美国政府债务无止境的上升,不断突破债务上限。到现在美国国债已经突破34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着10万美元的政府债务。因为现在美元利率很高,光是偿付国债利息,美国政府就不堪重负。所以美联储主席最近出来说,“美国财政正走在不可持续的路上”。美国两党基本上每年都要为是否放开债务上限吵个不可开交,严重时导致政府停摆和关门,这样的闹剧几乎每年都会重演。作者把这个称为美国的“债务黑洞”。今年内美国财政部到期国债高达8万亿美元,所以它的财政部长耶伦就很焦虑,她得四处寻找美债承接者,把新发行的国债兜售出去,不然的话美国财政就没法运转。

第二个就是高通胀。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由于中国等制造业国家对美国出口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长期以来尽管美元持续增发,美国仍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长和低通胀,通胀率长期保持在2%以下。比如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美国同样采取了量化宽松来转嫁国内危机,也没有导致通胀问题。因此有句话叫“美国的美元,永远是别国的问题”。但这一次不同了,可以说美国第一次尝到了过度增发美元酿成的通胀苦果,通胀最高时达到9%。美国一般民众也感受到了物价高涨的煎熬。作者在多数人认为美国“通胀是暂时的”时候,较早撰文指出美国的高通胀不可避免。

第三个是美国经济的过度虚拟化、金融化、泡沫化以及制造业的空心化。以金融资本和高科技为支柱的美国经济生态,已经不是适宜制造业生存的土壤了。服务业在美国GDP中占比高达85%以上,而金融业占比已经超过21%,这个数字在1987年仅为5.7%,1997年上升至6.73%。现在股市成为美国的造富工具,美股一路高升,取得惊人的财富效应。美股“七姐妹”(苹果、微软、alphabet、亚马逊、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去年市值增长4万多亿美元,股价涨幅基本在60%-80%。由于凭借美元这个工具,通过金融投资,美国能够轻松获取巨额利润,积累大量财富,如同吸毒成瘾,美国反而把自己的看家本事制造业给废掉了。美国曾经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制造业产值按联合国1948年发布的《世界经济报告》,几乎和“其他国家”两分天下。但现在制造业在美国GDP中占比仅11%左右。其中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沦为萧条的“铁锈带”。现在美国政府想起来重振制造业,采取各种刺激和补贴政策试图实现“制造业回流”,但产业链再造、基础设施的完善、劳动力、技术工人和大批工程师的养成,绝非短期内能够实现。

第四个就是社会分配的极端两极分化。美国的金融造富模式,使美国的财富日益集中在极少数华尔街金融精英和硅谷科技精英手中。美国最富有的1%的人所拥有的财富超过了整个中产阶级的财富。中产阶级和底层民众收入增长有限,成为被财富“抛下”的群体。财富的两极分化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并引发了早些年席卷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黑命贵”运动、国会山骚乱以及无处不在的种族仇恨等等。

三是印证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东升西降,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强势崛起,这也是我一再阐述的观点。作者对中美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入比较,尤其是对中国全面工业化的成就、产业升级、科技创新的迅速进步与超越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中国已进入“世界工厂2.0时代”,我对此高度认同。最近美国一个经济学家、瑞士洛桑IMD商学院教授,理查德·鲍德温,发表了一篇分析文章----《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制造业大国:崛起的轮廓》,他提出了一个观点:中国是工业领域的至尊王者,是世界唯一的工业超级大国。他用客观严谨的数据表明,中国的工业产值超过了世界工业产值第2到第10的9个工业强国的总和。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制造业正全方位向高端挺进,光伏、风电产业碾压全球,新能源汽车实现换道超车,并在国际市场绝对领跑,高铁、造船、量子计算、5G 应用、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在全世界领先,人工智能已经能够与美国并驾齐驱,这是我们产业上的优势。中国科技创新实力也实现快速追赶与超越,中国专利申请数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科研论文数量(论文总数、引用次数进入前1%的“顶尖论文”数量、引用次数进入前10%的“受关注论文”篇数三大关键指标)全面超越美国,跃居全球首位。

四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深厚家国情怀。作者满怀对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自信,文中充满昂扬的奋斗精神与历史主动精神。作者的论述饱含深沉宏阔的大历史观,展示了强大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觉。作者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动荡变革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关键临界点,世界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美元独霸天下的旧的国际货币体系正走向黄昏。但是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是面临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挑战。我们不能期望美元霸权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需要一个过程和艰苦顽强的斗争。毛主席说过:“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勇于冲破“美元陷阱”,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着公平、公正、多元、有序的方向改革,这既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这种志气、骨气和坚定自信,正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所不可缺的精神气质。

因此,我认为这本书对读者理解国际金融的复杂博弈和当今国际格局的急剧演变,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和思想营养。

4月20日下午5点至7点签售会议程:

1、刘典先生主持

2、毛增余社长致辞

3、作者一尘介绍图书主旨

4、汪涛推荐发言

5、观察者网周远方推介发言

6、其他嘉宾致辞

7、金灿荣教授推荐点评

8、签售

其他专家学者著作清单:

史帆:

《破局:需求不足的成因及解决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2024年1月

金灿荣:

  1. 《绥靖主义 还是现实主义(1937-1941年美国对华政策)》,美国研究所84级研究生 金灿荣,1986年4月

  2. 《美国联邦行政机构的政治地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1987年5月,金灿荣硕士研究生毕业学位论文

  3. 《冷战后的美国国会与美国贸易政策》,专著(根据金灿荣博士论文改写),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4. 《国家公务员必读400题》,金灿荣任 主编和两位作者之一,现代出版社,1989年。

  5. 《过去十年的中美关系》,金灿荣 担任责任编辑,商务印书馆,1991年

  6. 《20世纪美国与亚太地区国际关系》,金灿荣任责任编辑 现代出版社,1992年

  7. 《希望与历史之间:迎接21世纪对美国的挑战》(美)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著,金灿荣 译,海南出版社,1997年

  8. 《历史的回响,美国总统竞选辩论实录》,金灿荣 译, 海南出版社,1998年9月

  9. 《大外交》,(美)亨利 · 基辛格著,顾淑馨、林添贵译,金灿荣任 审校,海南出版社,1998年1月。

  10. 《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金灿荣任执行主编之一,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11. 《应对危机:美国国家安全决策机制》,金灿荣任主编之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2月

  12. 《发达国家政府管理制度文库》,金灿荣任主编之一,北京时事出版社,2001年5月

  13. 《希特勒之死》,(俄) 阿达.彼特卢娃,彼得.沃森 著, 金灿荣 译,海南出版社,2002年5月

  14. 《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美)路易斯.哈茨 著,张敏谦/译,金灿荣/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0月

  15. 《多边主义与东亚合作》,金灿荣 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7月

  16. 《中国学者看世界3:大国战略卷》,金灿荣著,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1月

  17. 《大家西学20讲 丛书 美国20讲 》,金灿荣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

  18. 《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 1978-2008 国际问题研究》,主编 金灿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19. 《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0. 《中国的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

  21. 《新的拔河:国会、行政部门与国家安全》(杰若米•罗森纳著,金灿荣担任 主译和审校),北京新华出版社。

  22. 《美国国会概论》(全国人大研究室"各国议会研究丛书"之一),北京华夏出版社。

  23. 《打铁还需自身硬:大危机时代的中国式突围》,现代出版社,2013年6月

  24. 《和平发展——大国的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

  25. 《大国来了》,华文出版社,2017年1月

  26. 《中国智慧—— 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7月

  27. 《新石油战争》,石油工业出版社,2017年8月

  28. 《大国远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1月

毛增余:

  1. 《中国工商银行,全国联行往来制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1月

  2. 《精彩广告用语集萃》,毛增余为主编之一,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2月

  3. 《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对话》(第一到第八辑),总策划之一,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至2005年

  4. 《与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对话》,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

  5. 《斯蒂格利与转轨经济学:从“华盛顿共识”到“后华盛顿共识”再到“北京共识”》,毛增余专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9月

  6. 《吴易风经济思想评说》,毛增余为主编之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4月

  7. 《中国经济是否会硬着陆》,毛增余为总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3月

  8. 《评级真相》,毛增余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年2月

  9. 《爱上收藏赚大钱》系列,毛增余为主编之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年

  10. 《国资报告》,毛增余任总编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19年

杨发喜:

《从协和万邦到建设和谐世界》,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高东广:

《军演:走近还是远离战争》,金盾出版社,2014年

刘典:

《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24年04月

汪涛:

  1. 《通播网宣言》,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2. 《生态社会人口论》,人民出版社,2015年6月。

  3. 《超越战争论》,东方出版社,2016年7月。

  4. 《即将来临的粮食世界大战》,东方出版社,2018年5月。

  5. 《纯电动一统天下》,东方出版社,2018年5月。。

  6. 《实验、测量与科学》,东方出版社,2017年7月。

  7. 《科学经济学原理》,东方出版社,2019年3月

  8. 《不可思议的印度》,东方出版社,2022年1月

  9. 华为《大交通时代》一书的顾问,电子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