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非有句谚语:“盐从北方来,金子从南方来,知识和学问,都得从廷巴克图(Timbuktu)来。”形象地说明了廷巴克图这座古城在当年的显赫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地理位置上看,廷巴克图位于西非的母亲河尼日尔河的中间点。在公元10世纪,廷巴克图只是北方游牧民族图阿格雷人在尼日尔河沿岸的一个季节性定居点,处于北非阿拉伯人、柏柏尔人文明和黑非洲黑人文明交汇点的位置,黄金、象牙、奴隶和食盐在此集散,使这里逐渐成为一个富庶的城市。到了公元13世纪,随着以尼日尔河为经济中心的马里帝国的崛起,廷巴克图的地理位置日渐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24年,马里帝国皇帝曼萨·穆萨一世以“同信一个宗教(伊斯兰教)”的理由,成功劝说廷巴克图城市归附,廷巴克图向马里称臣,换取帝国商贸特许权。1325年,皇帝发动历史上著名的“黄金朝圣”,率领号称6万的大队人马远赴麦加朝圣。据记载,皇帝随行有驮金骆驼80-100峰,每峰携带黄金300磅;贴身奴仆500名,每人携带黄金6磅。皇帝所过之处出手豪阔挥金似土,对宗教圣地不吝捐赠,对巧匠学者重金延揽,据说由于其在开罗的大采购,当地金价竟下跌了12%。 “黄金朝圣”让隐藏在撒哈拉大漠深处的廷巴克图一下成为举世闻名的神秘之都,随皇帝回国的学者、工匠更帮助兴建了保存至今的廷巴克图城市轮廓、王宫和津加里贝尔大清真寺。

津加里贝尔大清真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津加里贝尔大清真寺

15世纪,马里帝国衰落,桑海帝国取而代之,最初的桑海皇帝阿里.贝里对廷巴克图采取敌视态度,并于1469年破城,屠杀了桑科尔大学所有学者。但到了阿斯基亚大帝时代,廷巴克图再度兴起,桑科尔大学被恢复,1496年10月率步兵1000、骑兵500,携金币30万,亲赴麦加朝圣,重演了马里帝国的辉煌一幕,史称“第二次黄金朝圣”,令整个伊斯兰世界为之震动。

16世纪时,廷巴克图的声名达到顶点,当时的皇帝达乌德每天早晨都要和一位学者进行学术探讨,并出资扩建廷巴克图津家里贝尔大清真寺、修建新的图书馆和大学,还修建了伊斯兰金库,在他的感染和鼓励下,廷巴克图学术之风更盛。

在全盛时期,廷巴克图据说有20万以上人口,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建造出了津加里贝尔大清真寺、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古老学府桑科尔大学、西迪·牙希亚清真寺等众多建筑,环绕着这些建筑的是5公里长的城墙。彼时,在欧洲人的地图上,廷巴克图作为桑海帝国的首都赫然位于地图之上,这里也是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的著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地之一。

环绕着廷巴克图的城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绕着廷巴克图的城墙

16世纪末桑海帝国因宫廷内讧和外敌入侵衰落,尼日尔河的改道更是要了这座沙漠城市的命。大航海时代后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先后来到了这里。1894年,法国殖民军占领廷巴克图,并将之作为法属西非首府。

当然,作为殖民者来讲,廷巴克图这样一个内陆城市显然提不起法国人的兴趣,于是1904年,法国人将首府移到了1600公里之外的海滨城市达喀尔。廷巴克图从西非伊斯兰教的“梦幻之城”变成了一座人口不到两万人的破败小城。

1830年法国探险家René Caillié笔下的廷巴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30年法国探险家René Caillié笔下的廷巴克图

16世纪时仅一个叫艾哈迈德・巴巴的学者就藏有1600部珍贵手稿,可如今城里竟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

今天的廷巴克图只是一个人口五万人的沙漠边缘的城市,如果不是亲眼看到那些在黄沙中雄伟的宫殿,谁还会想起这座曾经是伊斯兰世界的“香格里拉”呢?

2013年马里安全危机时一名马里士兵正在驱赶人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3年马里安全危机时一名马里士兵正在驱赶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