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奇妙的数字。

前天上午10点钟,一季度的GDP、消费、投资、CPI、信贷、出口等一系列数据,全部出炉。

该怎么评价呢?

好的有点奇妙。

比如,

可能你很难理解——

为什么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分项增速均不足5%(社零增速4.7%、投资增速4.5%、出口增速4.9%)的前提下,最后GDP增速却高达5.3%?

给出的解释是,统计口径的不同。

Ok……

比如,

可能你也很难理解——

为什么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6.2%,但个人所得税收入却下跌了15.9%?

给出的解释是,是统计口径和计算方式的不同。

Ok……

当然,这并不重要,今天的重心也不在这些奇妙的数字上。

今天的重心,

藏在一季度经济成绩单里的四个微小数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先生:M1。

自前年年底开始,我就反复提醒大家一定要关注M1的数据。

所谓M1,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可以迅速转换为现金的活期存款。

什么情况下,M1才能保持较高增速?

宏观面保持中高增速、市场面投资机会繁多、情绪面预期积极乐观。企业和投资者,普遍认为存钱就是亏,必须得投资。手里时刻揣着活钱儿,时刻为投资做好准备。

比如,下图中的2015-2016年间:

M1增速接连攀升,股市楼市接连走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1增速,

既是资金活跃的晴雨表,也是经济活跃的晴雨表。

而自2022年以来,咱们的M1增速是一路下滑。仅在今年1月份突然反弹一下,而后再次下跌。

刚刚过去的3月份,M1增速仅为1.1%。

1.1%是什么水平?

过去20年间的同期最低点!

这说明当下的资金活跃度,接近冬眠状态。

就这还有人在问,股市能不能走出大牛,楼市还有没有阳春?

若资金瘫在地上,谈什么大牛和阳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敬请关注:产销率。

人人都怕通缩,但通不通缩,还得看CPI。

2024年3月,CPI同比增长0.1%,环比增长-1%。

当然,你也可以说:咱们的CPI已经连续两个月保持在正增长了。

但我们更要看到的是——

好不容易维持了连续四个月向上的CPI复苏趋势,在3月份被打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根据国际标准,CPI指数已经处于2%以下“近通缩”区间,怎奈何咱自己认为咱没通缩。

好,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

当你消费向下走的同时,生产却在往上走(3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5%),会发生什么?

产能过剩!

2024年3月份,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销售/产出)为93.1%。正常情况下,这个数据应该在96%-98%之间。

上一次录得这么低的数据,是在1998年的产能过剩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98年的产能过剩是如何闯关成功的?

  • 加入WTO,向外输出产能;

  • 城镇化加速,大基建列车轰隆向前;

  • 取消福利分房,进入野马脱缰的商品房时代;

这次的产能过剩,又该如何化解?

历史的列车又驶入同样的轨道,当年的三台发动机,还能否产生同样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潜在风险:大宗价格。

当下最火热的投资品是什么?

请大声喊出它的名字:

黄金!

自春节以来,金价走出了一条完全不讲理的上涨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

自3月中下旬以来,不止是黄金价格上涨。

20个大宗商品中,有16个都在上涨,占比达到80%。

近半月以来——

  • 锡、锌、铁矿石等品种涨幅,均超过10%;

  • 铜、焦炭、铝、焦煤、镍、铅等品种涨幅,超过5%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大宗商品的价格会集体上涨?

有欧美需求复苏的原因;

也有美元降息预期走强的原因;

还有地缘冲突加剧各国要囤货避险的原因……

原因重要么?

不重要!

重要的是,

如果上游的原材料价格一直这么涨,咱们该怎么办?

有人说,随行就市,跟着涨呗,大通胀要来了,得赶紧买资产、买房啊!

涨个屁!

通胀个屁!

还记得咱们前面说的么?

当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需求不振,下游消费在通缩。

若上游的原材料价格跟着国际形势变化一路走高,而我们下游的消费却一直提不上来,会发生什么?

上游通胀,下游通缩!

夹在中间的企业利润,被进一步削薄!

作为全球贸易体系中的生产国,我们无法左右上游原材料的价格,若一直无法提振下游的消费,夹在中间只会如钝刀子拉肉一般越来越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敏感词:产业外流。

关于这个,极其敏感,恕我不无法说的太直白。

看完前面的内容,可能会有人说:

  • 内需不振没关系,咱们搞外需

  • 产能过剩没关系,咱们搞出口,向外输出产能;

  • 上游通胀没关系,咱们搞出口,向外输出通胀。

你看,

一季度的出口不是蛮好的!

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我建议大家关注一下各出口大项中,机电设备、通用机械设备、装备制造等类目的数据。

它们的占比高的吓人!

比如,

机电产品出口达3.39万亿,占出口总值的一半以上。

举个例子,

生产注塑机的宁波海天,仅3月份的订单高达20亿元以上,交货期排到45天之后。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咱们装备制造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全球都来中国买设备?

你非要这么理解,那也对。

但我想说的是,

装备制造、通用机械设备、机电产品,都属于生产资料,而非消费品。

国外嗷嗷叫的来中国进口生产设备,意味着什么?

海外某些国家在强劲扩张产能,并计划替代咱们的传统强项:

制造业。

都是谁在进口咱们的生产设备?

一季度,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增速高达24.1%,对墨西哥的出口增速高达20.8%。其中,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增速高达15.5%。

我再建议大家可以关注一下近几个月的“国际收支资本”:流出去的,确实比进来的多。

出去的,

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墨西哥和越南。

不要骂那些提着设备外迁的资本们,有时也是无奈之举。

鹰酱现在玩“近岸外包”和“友岸外包”,拉着墨西哥更新了北美自贸区,对大部分进口货物实行零关税,而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课征25%的高关税。

如果你是企业主,你会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说了一大堆,症结在哪里?

需求!

解决产能过剩的关键,在需求。解决M1增速的关键,也在需求。

只要需求上来了,产能自然就平衡了,投资也就敢扩张了,资金就不再趴窝了。

解决上游通胀的关键,还在需求。解决产业外流的关键,更在需求。

只要下游消费提上来,上游上涨的成本就能丝滑转移到下游的商品价格上。但凡内需能跟得上,国内订单嗷嗷来,谁愿意跑到墨西哥。

解决需求的关键在哪里?又该如何刺激需求?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不知道。

但我想说的是——

一定要先正视问题!

说实话,咱从不怕困难。

我泱泱中华,历史上所遇到的比现在还艰难百倍的情况多的是,数不胜数。

咱最怕的是——

用宏观数据的看似乐观,掩盖企业、家庭等微观个体的不乐观。

自一季度数据出来后,各路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

  • 5.3%的增速,远超预期!

  • CPI连续两个月为正,消费复苏趋势不改!

  • 进出口数据一片大好,规模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

  • 涨涨涨!电费涨、水费涨、大宗商品涨,我们即将进入大通胀!

当舆论环境充斥着乐观的预期、通胀的预期、消费复苏的预期、出口大涨的预期,是否会让决策者认为——

政策出的差不多了,不用再刺激了;

不敢再投放货币政策了,更不敢再降息了;

甚至,还得往回收收流动性,万一真通胀了呢?

仍记得,

去年春节后同样也是宏观面刚有好转,但微观个体仍不乐观之时,多少人呼喊着“形势一片大好”。然后,政策戛然而止。

只因,那句“市场有过热趋势”。

此时此刻,我最担心的就是去年的情景重现!

正如前文所说,当下迫在眉睫的是刺激需求。而无论我们选择哪条需求刺激之路,都离不开宽松的货币环境和充裕的流动性,更离不开降准降息。

我最担心的就是——

高举着“5.3%的增速”,乐观的呼喊着“远超预期”,不慌不忙的抽回了早该释放的“货币政策”。

再慢悠悠的说上一句:

等等看。

唉……

最后,放个我助理的二维码吧。

最近写稿越来越少,有些话真没法说。包括这篇文章,你们也看出来了,写的很憋屈,写的很收敛,敏感的能不说就尽量不说。

即便如此,可能也随时都会失联。

留个二维码,一为失联后你能找到我,二为偶尔讲点悄悄话。

置业逻辑:

环京:|||

武汉:城市分析

长三角:

大湾区:

沈阳:||

大连:||

其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