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开始和德国合作,比如组建30个德械调整师,当然最后没有组建那么多,在就是派遣国民党高级将领去德国学军事,其中就有著名的邱清泉,不仅如此老蒋还把自己的二儿子蒋纬国也派到了德国。

既然是留学德国,就必须要接触一个兵种,就是装甲兵兵种,因为当时德国就是以坦克战闻名的,所以蒋纬国邱清泉都系统的学习了德国的坦克战,那他们两个谁的坦克战掌握的更好一些那?有人说一定是邱清泉,因为他实战经验丰富,其实这样说也不完全对,他们两个的坦克战代表了两种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纬国和蒋介石

先说邱清泉对于坦克战的运用,他第一次运用就是在昆仑关大战的时候,当时的日军被邱清泉围困在五塘,邱部则是占领六塘,而日军被围困之后也是用电台呼叫了援兵,邱清泉面对敌人的援兵是这样应对的,他首先叫工兵炸毁了四塘与六塘之间的桥梁,断敌退路。

之后再使用诱敌深入的计策,把日军骗到六塘的洼地里面,而他则是率领坦克部队埋伏在两侧高地上,等日军一到,他是居高临下的叫坦克部队发动冲锋,他自己也驾驶着坦克大杀四方,最终大破日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邱清泉

其实这就是德国陆军大学坦克战的风格,就是把坦克的威力最大化,这属于坦克战战术层面的打法。

而蒋纬国学习的是德国慕尼黑学校的坦克战,这所学校更注重学习坦克战的战略层面,就比如蒋纬国在回国以后建议蒋介石组建快速纵队,其实这就是德国慕尼黑学校的风格,只不过当时的国民党还不具备德国坦克的水平和战术,所组建的快速纵队也不快速,主要就是步兵和坦克之间的协同不当,还有就是坦克的种类五花八门,还有许多日式坦克,所以就是说蒋纬国在德国慕尼黑学的坦克战不符合当时国民党的情况,还是邱清泉的战术更实用一些,但蒋纬国的理论知识是要比邱清泉丰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说蒋纬国的军旅生涯中一直没有打过胜仗,这也好理解,他是蒋介石的二公子,回国以后一直都属于没保护起来的状态,抗战期间他一直都在胡宗南的部队里,没有打过仗,后来加入青年军也是属于在第二线,到1946年,才进到国民党的装甲部队,担任战车团团长,唯一的实战经验就是在淮海战役期间,指挥战车来解救黄维兵团了,不过这时候他碰上的是我华野主力六纵,对于没有打过仗的他来说,面对这样的勇猛且战术灵活的部队,就只有败北的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要是说他一开始碰上的是日军那样相对呆板的部队,依着他对坦克战的理解,估计会小胜一场。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