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大概是每个人所接触到的第一首唐诗,反正我是这样的。我记得读小学时,学的第一首诗就是它,不过那时候没有标注作者,稍大一些通过课外读物才知道作者是孟浩然。这是一首情景小诗。诗中主要描写的是春天拂晓时分的情景。语言十分平淡,将人们的思绪带人到一个美好的想象空间当中去,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进行雕琢,但是营造出的画面感却十分唯美,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思就是指春天的夜晚睡的格外香甜,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拂晓时分,只听见外面到处都是鸟儿啼叫的声音,一片热闹的景象。这两句写诗人天亮醒来听见鸟叫的情景。诗人截取了清晨睡觉醒来的情景进行描述,从听觉方面描绘春天的美好,诗人没有写明媚的春光、醉人的景色,仅仅通过鸟儿的欢叫就将这一切展现出来,让人们通过春天的声音想到春天的美好,“处处” 展现出一片热闹的气氛,让人联想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一派欣欣然的景象,表明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意思就是指依稀记得昨夜风雨潇潇,不知道有多少的花瓣被吹落在地了。这两句写的是诗人对一夜风雨的猜想。诗人醒来以后,回想到昨夜的风雨情形,忽然想到多少的花朵被风雨摧残凋零, 表明了诗人对春天的怜惜之情,时间上的变化和感情的微妙转变,都使人感到无穷的韵味。
该诗短小精悍,富有非常浓厚的情趣,语言简洁顺畅,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将诗人心中细腻的情感变化完全描绘出来,展现出一种灵动的自然情趣。诗人将情感与环境相结合,似乎领略到大自然的神髓,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堪称是千古名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