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听说过贫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贫血?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贫血?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贫血”这个话题。

1.什么是贫血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周围血液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值低限的一种临床症状,。

2.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目前,临床上一般采用血常规检查来诊断是否有贫血,其具有方便、快捷、成本较低等优点。其他检查有:红细胞形态学检验、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

3.贫血的主要症状

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血液携带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各组织和器官缺氧与功能障碍,可表现出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这些临床症状取决于引起贫血的基础疾病。一般表现为疲乏、无力,皮肤、黏膜和甲床苍白;头晕、头痛、畏寒、嗜睡、精神萎靡等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出现心悸,心率加快及呼吸加深,且活动后明显加重等症状,重者发生心力衰竭等情况危及生命。

4.贫血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贫血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三大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①造血干细胞增值分化障碍导致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②造血调节异常:骨髓基质细胞及造血微环境受损,被异常组织浸润,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纤维化等:③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如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铁缺乏或铁的利用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等。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本身的缺陷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如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地中海贫血;也可由于免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外在因素导致红细胞大量破坏,超过骨髓的代偿功能而发生,如自身免疫性溶血、脾功能亢进等。

(三)失血性贫血: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失血,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①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血友病等;②非出血性疾病:如外伤、消化性溃疡出血、月经量大、痔疮等。

5我们如何应对贫血

(1)饮食调节:一般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加强营养,全面均衡,以改善全身状况。

(2)休息与运动: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轻度贫血者,无需太多限制,但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中度贫血者,增加卧床休息时间,但若病情允许,应鼓励其生活自理,活动量以不加重症状为主,活动若出现明显心悸、气促时,应停止活动。重度贫血者多伴有心脏病,缺氧症状明显,应以舒适体位(如半坐卧位)卧床休息,以达到减少回心血量、增加肺泡通气量的目的,并予氧气吸入,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3)药物治疗:要在明确贫血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基础上进行药物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治疗巨幼细胞性贫血,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并注意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随意增减剂量,及时咨询医生,定期检测血常规。

(4)输血治疗;输血是纠正贫血的有效治疗措施,可根据具体情况输注全血或选择红细胞成分输血。

(5)心理护理:贫血或药物的不良反应会造成身体不适,可通过转移注意力等方式放松心情,家属多陪伴安慰。

总之,贫血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旦发现有贫血症状,立即就医检查,积极寻找和去除病因是治疗贫血的首要原则,只有去除原发病,才能达到纠正贫血并彻底治愈的目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结合饮食、运动和体息来改善贫血的症状,促进身体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