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引言

中国是全球用电量最多的国家。

每到晚上,就有上亿户家庭要开灯照明。包括工厂生产、企业运营这些,也都离不开电力。

因此,每年用掉的电量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如果没有完备的电力供应作为依托,人民生活得有多困难,简直不敢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幸运的是,今天的中国,电力非常充足,几乎不用担心停电断电。

为了维持经济体正常运转,中国竭尽所能、因地制宜,尝试各种发电方式,形成了火力、核能、水力、风力、太阳能五大主要电力来源。

2023年,中国全年的发电量就达到了94564.4万亿度,相当于全球发达国家的总和。不仅能够满足本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需求,还可以出口到其他国家赚取外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换来的。

并且,从发电结构来看,中国现在还处在高度依赖烧煤的阶段。在五大电力来源中,火电就占到了55%。

而在其余四项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中,还有一项的装机容量及发电量不是世界第一,那就是核电。

那么,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逆袭成为电力大国的?中国核电,距离世界第一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中国核电:超越美国,就在今年!

全球范围内,核电装机量排在中国之上的国家,只有美国

别看美国人口3亿多,但他们的人均用电量都是相当惊人的,并且污染很小。这主要还得得益于该国发达且高效的核电业。

数据显示,去年年底,美国已经建造并正在运营的核电机组共有93座,装机容量达到9583.5万千瓦,领先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一现状将在今年发生逆转。

2024年初,在博鳌经济论坛上,中国某核电集团一高层人士向众人宣布,到今年年底,中国核电的装机总量有望超越美国,荣登榜首,成为第一核电大国。

他说出这话的依据在于,中国核电的装机规模,已经相当庞大,超过了一亿千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重要的是,截去年年底,中国还有26个核电机组正在建设中,在建装机容量达到3030万千瓦。等它们建好,中国就是世界第一。

这一成就的取得,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核电事业几十年如一日,不断追赶、创新、超越下的必然结果。

其实,中国之所以会如此重视核电,最开始并不是因为核电具备清洁、环保,以及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优点,而是基于传统发电模式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火电站靠烧煤发电,而煤炭又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北地区。煤炭分布不均匀,就意味着电力供应不均匀。

在东南沿海地区,缺煤就意味着少电,少电就意味着经济搞不起来。

要知道,这些地方,可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试点。如果电力问题不解决,那么整体的战略布局就会被扰乱。反复权衡之下,核电成了最好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发电方式具有低耗高效的特点,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电力,非常适合煤炭资源匮乏的地区。

例如,现如今在建及在运核电机组最多的地方,就是广东、福建、浙江这些远离煤炭产区的东南沿海省份。

其中,浙江的秦山核电站,年发电量超过500亿,一站即可供应上海市三分之一的电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望中国核电的起点,几乎是一片空白,全凭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开启了自主设计、建造的征程。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高层在上海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得出结论称:华东地区缺煤少油,要想电力跟得上,就得搞核电。

二、中国核电业的曲折发展,从无核电国到技术输出国

二、中国核电业的曲折发展,从无核电国到技术输出国

想法很好,可没有技术兜底,一切都是空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之初,中国曾提出过一个“581工程”,其中有一项计划是从苏联引进全套的核电技术。毕竟人家是最早将核能和平利用的国家,世界上第一个核电站就建在苏联。

然而,后面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清楚了。中苏交恶,苏联方面撤走了大量的技术专家,同时被带走的,还有成箱的核电站图纸。

随着苏联人的离开,中国核电事业没有起步即遭遇严重挫折,一直延迟到改革开放前夕才被重新提上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4年,领导人正式批准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的建造计划。任务层层下达,经过专家的勘测研究,最终确定选址为浙江海盐县秦山

理由是这里地质结构稳定,年降水量1000毫米,有河流经过,解决了淡水问题。靠近杭州湾,解决了冷却用的海水问题。

并且,秦山山角向着大海,山的三面构成一个抵御台风侵袭的天然屏障,非常适合核电站的修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秦山,方圆10公里内无大型企业分布,发电厂区5公里内常住居民仅有100余人。

区位上,距离上海、杭州又很近,发出来的电可以直接并入华东电网,供应华东大城市的电力需求。

1985年,秦山核电站开工;到6年后的1991年,秦山核电站成功并网发电。该核电站的建成,标志着中国正式结束了无核电的历史,开启了核电发展的新篇章,也让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核电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秦山核电站同一年代开工的,还有1987年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1994年,大亚湾1号和大亚湾2号压水堆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营。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核电产能,也推动了核电技术的引进和消化。

不同于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引用了外国先进技术。改革开放后,东西方关系缓和。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大亚湾核电站决定采用法国核电技术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广东的用电问题。

此前,改革开放的先声已经在广东响起,大量外资企业涌入珠三角投资建厂。

不过,中央的优惠政策虽然批下来了,但电力基础设施却一直没有跟上。迫于能源贫乏、电力紧张,厂子经常开四停三,无可奈何。

对此,领导人指出,“深圳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建大亚湾核电站,二是办深圳大学。”领导人非常重视大亚湾核电站,建设期间,听取汇报、作出批示不下十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核电站的建设,不仅提高了中国的电力供应能力,也推动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同时,核电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对于缓解中国的能源压力、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步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腾飞,能源电力需求逐年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核电事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2006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的出台,明确了核电在中国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核电建设。

这一时期,中国核电进入了积极发展阶段,核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实现了快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核电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就给全球核电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核电事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政府对所有在运在建核电项目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健全了核应急综合体系。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保障了中国核电事业的安全稳定发展,也为中国核电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中国核电事业更是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一方面,中国加大了对核电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度,形成了自主化三代压水堆“华龙一号”、“国和一号”等国产化品牌,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温气冷堆、快堆以及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等先进核电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另一方面,中国核电事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电合作,推动了中国核电技术的国际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中国核电事业正在冲击世界之巅。商运核电机组数量、总装机容量、发电量等关键指标,均位居全球前列。

这一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核电事业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更离不开全体核电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

结语

结语

展望未来,中国核电事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预计到2060年,核电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将有望提高到18%。

这不仅会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将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简而言之,中国核电事业的逆袭历程,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奋斗的道路。

但正是这条道路,见证了中国核电事业从追赶到超越的辉煌历程。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核电事业将继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为全球核电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1] 生态核电如何发展成为生态核能[N]. 张剑雯.山西经济日报,2019

[2]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核能将迎更广发展空间[N]. 陈瑜.科技日报,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