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是谁?相信除非是熟读过东晋十六国历史的人,否则决计是和人物对不上号的,也难怪,这样一位当世名将,在现代却资料阙如,似乎也没有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有提到这个人。

中文网络上的陈安,实则三国志13中自建人物的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文网络上的陈安,实则三国志13中自建人物的图片

陈安,生年不详,成纪(今甘肃省静宁县)人,南阳王司马模的帐下都尉,后来司马模战败被杀,司马保继承南阳王的爵位,陈安自然归于了司马保帐下。

司马保这个人,大概可以类比于三国时期的刘璋,都是趁乱割据一方,都是有野心,但不多。趁着西晋灭亡,东晋初立的时候,司马保也在大兴二年(319年),自称晋王,他那一亩三分地大概在今天的天水到宝鸡一带,成为了夹在刘曜的前赵、张寔的凉州(后来的前凉)、李特的成汉以及东晋之间的政权。

图片来源:【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第十五版7-4 两赵相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史图馆】中国历代疆域变化第十五版7-4 两赵相争

司马保在历史上留名的原因有三:一是胖,二是嗜睡、三是阳痿:

保体质丰伟,尝自称重八百斤。喜睡,痿疾,不能御妇人
《晋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七》

东晋的八百斤换算成现代计量就是180公斤,这么好的体质,不被点天灯真是可惜了。

可想而知,这样一个人,自然笼络不住人才。不久后趁着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闹饥荒,陈安就自称秦州刺史,投靠了刘曜。司马保也就没做皇帝的命,320年五月,也就满打满算当了一年的皇帝,二十七岁的时候就病死了(一说是被部下杀害)。

可能是有感于司马保的信任,虽然已经投靠了刘曜,但是陈安还是收殓了司马保的尸骨,并且以天子的礼遇,把司马保安葬在了上邽,这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兄弟阋墙、骨肉攻讦的乱世,可以说是大仁大义了。

永昌元年(322年),陈安请求朝见刘曜,刘曜因病推辞不见(确实是在生病)。陈安发怒,并且以为刘曜已经去世,就派其弟陈集率领两万骑兵追袭刘曜,后被打败。陈安于是回到上邽,派部将攻克汧城(今宝鸡陇县)。陇上的氐族、羌族部落都归附陈安,陈安聚集了兵众十多万,便自称大都督、假黄钺、大将军、雍、凉、秦、梁四州州牧和凉王。

后人所画的刘曜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人所画的刘曜像

然而陈安地盘又小,又是四战之地,很快就在太宁元年(323年)七月被刘曜亲自率军围困在陇城,随后其率领精锐骑兵突围,《资治通鉴》着重描绘了陈安这一战的神勇。

曜遣将军平先等追之。安左挥七尺大刀,右运丈八蛇矛,近则刀矛俱发,辄殪五六人,远则左右驰射而走。先亦勇捷如飞,与安搏战,三交,遂夺其蛇矛。会日暮雨甚,安弃马与左右匿于山中;赵兵索之,不知所在。
《资治通鉴·卷九十二》

又使刀又使矛,骑射也不在话下,整个一关羽+张飞+黄忠的合体啊!

关于陈安的结局,《晋书》和《资治通鉴》差别很大,《晋书》上记载前赵的辅威将军呼延青,当天就寻找到了陈安的踪迹,并且在一条山涧将其斩杀。而《资治通鉴》不仅把呼延青改成了“呼延青人”,还加入了许多细节:

明日,安遣其将石容觇赵兵,赵辅威将军呼延青人获之,拷问安所在,容卒不肯言,青人杀之。雨霁,青人寻其迹,获安于涧曲,斩之。

也就是加入了石容侦察赵军,被俘获后宁死不屈的细节,让陈安这个人爱护部下的形象更丰满起来。

如果仅仅是以上这些事迹,大致上陈安会被当作一个有些勇猛,但两面三刀且狂妄自大的反面教材,地位不会比那些“贼帅”更高。然而陈安的仁爱勇武,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竟然在历史上出了名。陇上的人民为了纪念陈安,写了一首《陇上为陈安歌》,收录在乐府《杂歌谣辞》中:

陇上壮士有陈安,躯干虽小腹中宽,爱养将士同心肝。
䯅骢父马铁镂鞍,七尺大刀奋如湍,丈八蛇矛左右盘。
十荡十决无当前,百骑俱出如云浮,追者千万骑悠悠。
战始三交失蛇矛,十骑俱荡九骑留,弃我䯅骢窜岩幽。
天大降雨追者休,为我外援而悬头,西流之水东流河。
一去不还奈子何,阿呼呜呼奈子何,呜呼阿呼奈子何。

这首短短几句的歌谣,勾勒出陈安爱兵如子、高超武艺和不幸殒命的事迹,“西流之水东流河”、“阿呼呜呼奈子何”又把如流水般无尽的哀思和世人无可奈何的情绪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不禁想起丞相那句“悠悠苍天,何薄于我!”据说连刘曜听到这首歌都哀伤不已,命令乐府收录了这首歌曲。

如果一首歌还不足以说明什么的话,那接下来这位人物的吹捧可就重量级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做了一首诗《杂歌谣辞·司马将军歌(代陇上健儿陈安)》,以陈安的勇武来勉励前去平定康楚元、张嘉延叛乱的将士:

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
北落明星动光彩,南征猛将如云雷。
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
我见楼船壮心目,颇似龙骧下三蜀。
扬兵习战张虎旗,江中白浪如银屋。
身居玉帐临河魁,紫髯若戟冠崔嵬。
细柳开营揖天子,始知灞上为婴孩。
羌笛横吹阿亸回,向月楼中吹落梅。
将军自起舞长剑,壮士呼声动九垓。
功成献凯见明主,丹青画像麒麟台。

至此,确实是已成艺术了,然而还不算完。这样一个在历史上被反复歌颂的将军,在地理上留下些痕迹是有可能的,正好是陈安出生的地方甘肃省静宁县,有个村子叫陈安村,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当时一批跟随着陈安的将士们解甲归田,为了纪念这位和他们同出生入死的主公,把他们的聚集之地改成了他的名字,斗转星移,千年已过,当地人可能早已不知道“陈安”这个地名的来历,却有好事者史海拾贝,又稍稍将这个故事拾了起来,以飨读者。

历史上充满了尔虞我诈,充满了吊诡的巧合和荒唐的幸运。然而在无数个荒唐的年代里,总是有一批中国人,把独属于中华民族的“仁义礼智信”坚韧地传承下去,即便是静默无声的。然而正是这些有声和无声的“声音”,让中华民族即使是在晦暗的年代里也从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