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有幸聆听了一位单位老前辈分享自己的出身往事。他的讲述,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也让我思考了不同年代人们的执念与追求。

老前辈说,当年他的父亲为了逃避超生政策,在他二年级的时候,将他托付给了父亲的朋友的母亲照顾。那一年,他住在姨婆家,期间只见过父母两三次。对于他来说,那是充满变化与适应的一年。姨婆是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她对他非常好,待他如亲儿子一般。在姨婆的悉心教导下,他纠正了不少生活习惯,也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至今,他每逢年过节都不会忘记给姨婆送上礼物,表达感激之情。

他还提到,他的弟弟因为超生问题,更是在四岁左右才被父母接回家中抚养。这件事给弟弟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至今他对此仍有些耿耿于怀。作为父母,他们当然明白骨肉分离的痛苦,但当时的政策环境让他们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老前辈感叹,现在的年轻父母可不会费这么大的功夫去规避超生问题。他的妻子也曾表示,想不通父母为什么要生这么多孩子。老前辈笑着回答,如果不生这么多,就遇不到她了。妻子听后,只是笑嘻嘻地回应。

老前辈还谈到了他的岳父母。他们一共有五个孩子,经济条件非常窘迫。但即使如此,他们仍然坚持将五个孩子都供养成了大学生,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然而,他的妻子却表示,因为兄弟姐妹多,她感觉跟父母没那么亲,毕竟人的精力有限。

听完老前辈的讲述,我深感时代的不同给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带来了巨大影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执念,而年轻人的执念又会是什么呢?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我们或许应该更加理解和尊重不同年代人们的选择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