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对这样一篇课文记忆深刻,课文就叫《飞夺泸定桥》,是红军“长征”故事中的其中一个,当时还小,不懂这篇课文背后的深意,读完就忘。

直到后来,了解红军长征的故事,才知道这场战役,其实是前辈用悍不畏死的精神,以及他们洒下的鲜血,为我们谱写的一首荡气回肠的史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间回到1934年10月,红军面对国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离开瑞金根据地,开始了长征。

原本计划经过福建,广东到达湘西,但是经历惨烈的“湘西战役”,以及之后的数次大大小小的反“围剿”战役,我军顺势惨重,人员锐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穿过鬼门关,到达遵义,并且召开了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教员的领导地位。

也就有了后来世界闻名的“四渡赤水”。这场巧妙的战役,将几十万国军追兵甩在了身后,实现了突围,为下一步行动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战略,是红军继续北上,经过云南到达四川。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这条路上,除了敌军的围剿,还有各种天险,需要他们去攻克。

1935年5月初,红军到达安顺场,他们必须穿过大渡河,但这条河流宽度达到300米,水流异常湍急,旁边是悬崖峭壁,刚好此时赶上汛期,水流量比平时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员很清楚,当年石达开就是在安顺场被剿灭,也就是此时红军所站的位置,当年石达开带的也是三万兵马,此时红军也是三万兵马,面对后面数倍于己的追兵,他们似乎只有将命运交给老天爷。

历史惊人的相似,红军士兵也开始预感不妙,只有教员一人扫视这滚滚河流,脸上风轻云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军虽然找到三只木船,但是仅仅这三条船,根本不可能在国军到来之前顺利渡河,经过打听得知,安顺场的北面,有一座铁索桥,教员随即下令,一部分留在这里继续渡河,一部分先遣部队,尽快拿下泸定桥,为大部分渡河做准备。

1935年5月27日,杨成武、王开湘的红四团,开始奔赴泸定桥,一路上面对诸多悬崖峭壁,他们撑着疲惫的身体,从峭壁上走过,很多小战士不慎摔落悬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他们一刻也不敢停歇,结果,第二天他们接到命令:“必须明日夺下泸定桥!”,团长王开湘一看命令傻眼了,他们整整一天才行军八十多里,接下来还有240多里,而他们只有一晚上的时间!

这怎么可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奇迹。

可今非昔比,伟大的工农红军,就是要开创这个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团长王开湘带头,高喊着,为了胜利我们必须向前冲。这群本就疲惫的士兵,开始了狂奔模式,其间,他们还遭遇了敌军的增援部队,但是也没有阻挡红军前进的脚步,而是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进。

中途,还下起了大雨,把火把给浇灭了,他们只能在黑暗中奔跑,饥饿、疲惫像野兽一样袭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累死在路上,有人因为太困,永远倒了下去……

最终,红四团不负众望,终于在规定时间内,赶到了泸定桥西岸。但此时,泸定桥的木板都没了,只有13根冰冷冷的铁索。

红四团的士兵,要踏着这13根铁索渡河,而且还是在对面国军重火力之下渡桥,难如登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国军的话说,即使他们长翅膀,也很难飞过去。

时间不等人,已经容不得王开湘多想,他选出廖大珠为首的二十二勇士,作为夺桥突击队,三连跟在后面铺木板,一连在岸边为他们打掩护。

二十二勇士,在所有战士的敬礼下,往铁索桥上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爬到铁索桥不远,对面的敌军就发现了他们,马上就用重火力压制,但是二十二勇士毫不畏惧,继续奋勇向前。

脚下是波涛巨浪,滚滚河水不停在咆哮,对面是不断袭来的子弹和炮火,他们紧紧抓住晃晃悠悠的铁索,眼神坚定地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面的敌军也被红军这股气势给震惊了,反应过来后,赶紧加强火力,但二十二勇士已经快要到达对岸。

敌军眼看情况不妙,在桥头放了一把火,就想夺路而逃,勇士踏过熊熊烈火,喊杀声震天动地。

红四团终于夺下泸定桥,完成了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夺桥之战,是长征途中最为惊心动魄的战斗之一,如今再读课文,那些画面才真正刻在脑海中。

夺下泸定后,红军主力从泸定桥到达对岸,攻占泸定县城,从此摆脱国军又一次围剿。工农红军,最终没有成为石达开第二,而是写了一篇新的历史篇章。

“飞夺泸定桥”可歌可泣,但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在红军夺下泸定桥之前,老蒋就想到了红军有可能夺桥,在此之前,他下令四川军阀刘文辉炸桥,并且言辞十分坚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辉严格执行老蒋的炸桥命令,那么红军很有可能全军覆没。

那为什么刘文辉没有炸桥呢?

这还要从刘文辉此人说起。刘文辉是保定军校二期毕业生,而他的堂侄子就是大邑刘氏家族的刘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刘湘是刘文辉的侄子,但刘湘比刘文辉大7岁,只是辈分比刘文辉小。

这个刘湘也不简单,戎马半生,从一个小小的营长,一路升为川军第二师师长,川军前敌总司令,四川总司令,以及四川省省长,成为四川唯一的军阀,手上有八九万兵马。

是老蒋十分忌惮且重用的一方军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辉有了自己的兵马之后,开始不断拉关系,扩展自己的人脉资源,最终成为和刘湘一样,具有影响力的川军一方巨霸。

虽说是自立为王,但刘文辉凡事还和刘湘商量,即使后来刘文辉成了四川省主席,在对待红军问题上,他依然谨慎地和堂侄子谋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两人达成一致,那就是让红军过,但是不能在自己的地界逗留,因为一旦红军在此逗留,那么老蒋就有理由,派自己的嫡系中央军,也就是薛岳的部队,以围剿红军为名,进犯西康乃至整个四川。

无论是刘文辉还是刘湘都深知,老蒋野心大,不会纵容一方军阀时刻威胁自己,他迟早要干掉刘氏叔侄二人。

所以刘文辉和刘湘始终留了一手,红军虽说对国军来说是“祸患”,但是对刘文辉来说,是保命王牌,既然老蒋想要坐收渔翁之利,一举两得,那何不将计就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老蒋想要一口气吃掉红军,刘文辉便采取不打只追的计划,只要红军出了四川,一切都好说。

接到所有命令,刘文辉都是迟迟不采取行动,或者只是敷衍了事,包括老蒋下达的“炸毁泸定桥”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文辉除了害怕真的没了红军,自己无法牵制老蒋之外,还有一个不炸桥的原因,就是他的身份是四川军阀,他深知这里的一条路一座桥的意义。

在老蒋眼里,四川不过是众多城防中的一处,但是在刘文辉眼里,四川就是他的全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资料介绍,刘文辉的祖上,曾经参与过修建泸定桥,所以对这座桥,刘文辉有感情,当年祖上费尽千辛万苦,他可不想这座桥毁在自己手里。

再者,没了这座桥,他老蒋还有千万条路要走,但是他刘文辉呢?

泸定桥是进藏唯一一条路,保护好泸定桥,就是保护四川的一个资产,刘文辉身负重命,护桥和炸桥,孰轻孰重,他心里还是有杆秤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最后一点原因,和他内心的情感无关,刘文辉打心底里看不起红军,认为这几万疲惫之师,手上没有多少重武器,缺衣少食,加上老蒋又围剿得那么厉害,是没有太大前途的,战斗力肯定也不怎么样。

即使算准了红军可能过泸定桥,跨大渡河,只要把桥上的木板拆掉,他们再厉害也无法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想得也没错,只剩下13根铁索,别说让他当时的士兵上,就是让老蒋的嫡系部队上,也未必能过去,对岸还是重火力压制,神仙难过。

但就是这区区一个团的红军,抽调出来的二十二勇士,让刘文辉看到了,这辈子都没有见过的奇迹,看到了他从军以来,从未见证过的军事历史奇迹。

要不说,四渡赤水和飞夺泸定桥之后,很多国军内部的军官,其实已经预料到双方最终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