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宝宝迷上了一个游戏。那就是抱着她的布娃娃坐在凳子上,把娃娃两条腿分坐在她腿上,然后自言自语:"尿。"这个游戏她能玩好几分钟,变着花样地给娃娃把尿。

显然,这是我们之前给她把过,她现在模仿着也给娃娃吧。姥姥笑话说:"真是傻得可爱,一个布娃娃哪会尿。"小孩子认为万物皆有生命,真是傻吗?才不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看了个新闻,说三亚的一个小女孩,在看电视时发现,小猪佩奇居然不戴口罩!她每天缠着妈妈问:"佩奇不戴口罩如果感染了怎么办?"不仅如此,她还特别认真地要给佩奇寄口罩。

妈妈拗不过她,只得问了佩奇地址,买了口罩给寄过去。当时快递小哥听说有一个订单是寄给小猪佩奇时,还以为谁开玩笑呢,想着一个动画片人物,怎么收快递?

其实,除了这个小女孩,相信不少爸妈在育儿过程中,都会发现,孩子有这种认为"万物皆有灵气"的心理。他们会和玩偶说话、聊天,还要喂它们吃的喝的。如果旧娃娃不见了,孩子们会大哭大闹,买来新的也不要。

孩子的这种心理到底咋回事?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孩子在2-7岁时,会出现一种心理,叫"泛灵心理"。他们认为,万物和人类一样,都是有生命有感觉的,会饿、会哭、会痛、会说话。

这是孩子的一种童真,家长不要觉得不切实际就笑话他们。相反,如果我们利用好孩子这种特征,在生活中巧妙引导,能减少很多令我们头疼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阵子,宝宝总喜欢把她的玩具扔一地。对待她的布娃娃也是,喜欢的时候摸一摸,不喜欢随手一扔,甚至直接踩在娃娃身上过。刚开始姥姥会生气地批评她,可她根本不听,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看到她轻轻地摸娃娃,我趁机问她:"宝宝在干吗呢?"她回答我说,给娃娃按摩。我接着说:"哇,它被你按得好舒服啊。你看它多开心,一定在说谢谢你呢。"

听完我的话,宝宝感觉有些得意,摸娃娃也更加轻柔了。我又说:"你对它这么好,它可喜欢你了。要是你不把它扔地上就好了,地板那么冰,它多难受啊。你说是不是?"

宝宝看了看娃娃,又看了看了地,点点头。然后把娃娃安放在沙发上,告诉我说,它要在沙发上才舒服。之后,她的玩具布偶啥的,就都能被正确归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除了乱扔东西,其他方面我们也可以适当引导,能减少很多"小麻烦"。比如:

01"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等孩子能正确使用语言后,他的"十万个为什么"也如期而至:

"为什么天会黑?"

"为什么花要浇水?"

"为什么兔子爱吃胡萝卜?"

妈妈们一天到晚面对这些"问题"宝宝,头都大了。你翻阅科学知识,一一替他解答,他也听不懂,没几分钟又重新问。还不如这样回答:

"因为太阳公公也要睡觉啊。"

"花儿渴了自然就要喝水了。"

"每个人喜欢的食物不一样。妈妈爱吃花菜,你爱吃白菜,兔子爱吃萝卜。"

用这样的比喻,孩子一下就明白了,比你把书上的知识整理说给他听,管用不知多少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孩子爱破坏

看见蚂蚁,先捏一下再说;看见小虫子,马上踩一脚;看见花草,顺手就折了。妈妈跟娃说一百遍"不能这样做""这样不乖"。他才不会听你的呢!

但是,用以下这种语言,事半功倍:"哎呀,蚂蚁多疼啊""你看花儿都哭了""虫子妈妈找不到他,妈妈多伤心。"

巧用"泛灵心理",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他保持一颗善良和爱的心。等他长大了,这种美好的品质,会依然保留在他的性格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用这种拟人手法很奏效后,姥姥也开始有样学样,别提效果有多好。但是,泛灵心理不是所有场合都适用的。以下这些做法不可取:

01吓唬

宝宝有时候到点了不睡觉,姥姥就会吓唬她:"你白天看见那只大凶狗没?你若还不睡,它待会就过来咬你了!"宝宝顿时就吓哭了,哄了好久。结果晚上睡着了,还哭醒几次。

吓唬会增加宝宝恐惧感,他认为花草会哭泣,自然也会认为大凶狗会来咬她。所以,用泛灵心理时,尽量往有爱的方面引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推卸责任

最常见的就是,宝宝摔倒了,家人就会一边哄娃,一边打地:"都是这个地不好,害我宝宝摔疼了,打它!"宝宝一看,还有"背锅侠"?没错,就是它害我的,打它!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宝宝养成推卸责任的习惯。每次做错事,他总会想着要找个东西来替自己"背锅"。所以,这种行为,家长也不要做。

还有些妈妈问我,我家孩子不吃这一套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泛灵心理"虽然好用,但也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应。毕竟,宝宝也有自己的脾气不是?除此之外,还可能是这两个原因:

① 宝宝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有些孩子语言能力发展没那么快,你说的话语,他只能理解一点点,或者听不懂你在说什么。这时候,他自然不能配合你去建立自己的同理心。此时,妈妈可以给孩子出"选择题":"你是关灯睡觉还是喝完水再睡?"

给孩子一些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也是在培养他的思考能力,让他感觉每一个决定是自己做出来的,而不是被动服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② 孩子能"戳穿"你的戏码

有时候,我们跟孩子用拟人的方式说话,他会笑看着你,内心似乎在打着什么主意。其实,是因为孩子大了,他能分辨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区别。所以小时候那些伎俩已经骗不了他了。

这时候,不妨静下心来,听孩子把他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然后再一起商量,找出一个能让你们双方都满意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万物赋予生命,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经阶段。我们守护好孩子童真时,也可以巧妙地解决生活遇到的很多难题。巧用泛灵心理,但不乱用,陪宝宝走过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