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啊啊啊啊啊,年度最令人心碎的画面来了

陶昕然在节目《是女儿是妈妈》中哭到青筋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昕然的情绪失控是源于节目设定了时空连线的环节。

她化身7岁时的自己和妈妈对话,在7岁的一天早上,她大哭着想让妈妈陪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妈妈却急着上班开会,爸爸在一旁骂她不懂事,从小被严格要求的她好不容易提出一次要求却被拒绝了,她觉得非常伤心。

即便是现在回想起来她也觉得,有些时候会有比工作更重要的事情,比如说孩子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节目中,陶昕然母女的相处,一直都看得令人揪心。

尽管陶昕然当着镜头说了很多童年伤痛,可是当母亲认可自己的付出时,会瞬间绷不住,像是一个终于得到糖的小孩。

两个人在这一刻抱头痛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羊之前写过欧阳娜娜妈妈的教育方式,而陶昕然母女是东亚母女相处模板中非常典型的缩影。

就像上野千鹤子说的,女儿是母亲最激烈的批判者,也母亲是最狂热的拥护者。

陶昕然双重母女的相处之道

宽慰母亲,宠爱女儿,疗愈自己

都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

就这几段,隔着屏幕都感觉到窒息,真不知道姐这么多年是怎么过来的...

陶昕然在小时候考了98分,正常家长都会表扬鼓励一下,但是陶昕然的妈妈直接给她打一顿,问剩下两分丢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了第四名,也是一样,妈妈会认为她前面还有三个人。

为了不让她有一丝骄傲,也会因此打她,理由是煞她的威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她的时候,是用没有叶子的竹子枝条打屁股,直接脱裤子打,哭了就立刻喝令她憋回去,不许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了别人羡慕的成绩回家就是一顿打,打的时候也不许释放情绪,只能默默承受。

而这一切的高标准严要求,竟然是源于陶昕然妈妈的身份。

她是一个教师,出于自我虚荣,孩子考不过别人,她就觉得没面子,便将这种原本就扭曲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昕然用魔鬼训练营形容自己的童年时光,在她的心里有一个小小的种子,希望能够上艺校。

果不其然,当她留下一封信准备离家出走去念艺校时,被父母抓回去又是一顿毒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节目中每当提到童年的时候,陶昕然总是忍不住落泪,尽管现在已为人母,那段时间依然是她心里的一道伤痕。

这些事情,没有过去,对她来说只是无奈地被动接受了。

当母亲患病时,安陵容角色正在全网爆红,她毅然选择退圈三年全心照顾妈妈。

如今看到现在母亲牺牲自己的退休时间帮自己带娃,累到犯老毛病时,会一边心疼得泪流满面,一边给母亲刮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昕然没有太多的记恨,现在还会宽慰自己的母亲,觉得那时候母亲一面拼工作,一面顾自己很不容易。

她选择用相反的方式去养育女儿,女儿难过想哭,她理解女儿的情绪,允许她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教育宗旨是绝对不用小时候自己承受的那一套教育方式,再去束缚女儿。

哪怕没有当过母亲,至少都是从孩子走过来,是知道孩子真正渴望的是什么,是父母的认可和鼓励,而不是打击式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陶昕然处理和母亲、女儿的双重母女关系时,想到了《为何家会伤人》中所说的那样,你无法疗愈父母,你只能疗愈自己。

陶昕然在自己可控的选择中,选择去宽慰母亲,宠爱女儿,以此来疗愈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家庭的打开方式

各有各的窒息

在节目中所有的家长都有一个通病,她们在不同的场景下,说出了同一句话,我是你妈,我是为你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自己喜欢女儿长头发就不让剪头,理由:我是你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珞丹妈妈也在节目中说了这句话,还要补充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话的本质就是没有把女儿当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自己的附属品。

“我是你妈”这句话背后的权力口号是,我有权决定你的行为和思考,当女儿不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时,自然会发生矛盾。

不同的相处,相同的症结,每个家庭,真是各有各的窒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珞丹妈妈平时和女儿有摩擦的地方主要是两点,边界感和催婚。

在王珞丹妈妈看来,女儿是自己生的,那么她的家就是自己的家。

到了王珞丹家一通归纳,摆完之后,不仅打乱了女儿原本的置物习惯,连她自己也不记得放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王珞丹逼的只能够在物品上,贴着“谢谢妈妈,不要碰”的字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让人不解和不适的一段是王珞丹妈妈的催婚。

王珞丹过生日时,想把三次许愿望的机会给妈妈一次,妈妈张口就来,把许愿变成一种借机催婚的机会,王珞丹听完大翻白眼。

即便拥有这么优秀的女儿,母亲对她最大的期许还是结婚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晓棠的妈妈只比王珞丹大10岁,但是和女儿的交流相处,还是“中国式家长”的错题本典型。

赵小棠在时空连线中说着当年自己被伤害最深的事,她当众被老师痛骂觉得自尊心很受挫,结果妈妈不管不顾站在老师的一方去批判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女儿哭着说童年伤痛时,她妈妈再次忽略她的情绪,轻飘飘说出一句:没那么严重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小棠又一次试图表达这件事情对自己的伤害有多么大,她说自此之后不再依赖于父母,她认为父母并不是她坚实的后盾。

她妈妈比赵小棠更加破防,她认为女儿在指责她不负责,不够爱她,哭着说,太过分了,我讨厌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段,很多观众都非常能感同身受,当赵小棠提问,如果回到过去,妈妈是不是会选择站在她那边时,无非是想听到母亲一句肯定的回答。

可母亲总是用在其他地方的付出来以此证明自己有多不容易,你就事论事,她谈养育辛苦,不同频的沟通,永远是那个想要得到对方认可的人受伤。

最后,母亲对此按下不表,女儿自省是不是自己该去体谅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在节目中,过后几位母亲都有表示对女儿的理解和道歉。

但或许那即刻的反应才是生活中的常态。

母亲一生都在等待女儿的感谢,而女儿一生在等待母亲的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多少女儿终其一生,在他处获得成就,却始终无法在母亲这里得到一句道歉。

而这条在心里未曾痊愈的伤疤,成为无数东亚女儿心里永远的苦楚。

这些母亲不爱女儿吗?

当然不是,每次听完她们吵架,感觉母亲都是深陷在自己的主观视角,很难做到去换位思考。

《少年抑郁症》中有一句话说得很贴切,她们不是不爱孩子,而是很难超越自身的局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亚女儿们

被打击式教育和控制欲淋湿的一生

刚刚上文提到,节目中所有家庭的妈妈都说了相同的一句话,我是为你好。

羊想到了心理学家武志红在采访中说的一段话:

“很多家长说我爱孩子,为了你好,但是要区分出,爱的对立面是控制,而控制就是你得按照我的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电影《春潮》把母亲的控制和蛮横像是用放大镜一样,展现在观众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郝蕾饰演的女儿角色郭建波,对于母亲常年的唠叨和突如其来的批判大多数都在逆来顺受,她只能用打开水龙头用水声冲去母亲刺耳的话语。

或者是用手抓仙人掌的方式去宣泄,她没办法去对抗和反击母亲,只能伤害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女的关系是更为复杂的亲情课,一句我为你好,可以成为绑架亲情的手段,也可以成为母亲合理化自己行为的一种方式。

但是,控制并不是爱的表现,尊重和信任才是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段视频特别火,被成为东亚孩子都能懂的时刻。

一位小女孩在演奏小提琴,她的指法灵活,琴声悦耳,看得出她平时没少练习,英国指挥家本杰明赞不绝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束后,他转向女孩的妈妈,看着一脸焦虑的母亲,他问她是否觉得女儿漂亮和对演奏满不满意。

尽管刚刚指挥家已经肯定了女儿的专业能力,她还是在所有的问题中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指挥家老师对着母亲说,如果我是你,我会说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孩子,她非常出色的完成了演出。

但相比这一切,最让我担心的是她没有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将孩子看作自我的第二化身,只有孩子极度出色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优秀。

这种投射经常会让孩子有种展示品的感觉,似乎只有优秀才配当母亲的孩子。

如果达不到,就会被划分界限,落到“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孩子”的境地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典型的东亚母女的B面是什么?

有个广为人知的例子,谷爱凌的妈妈,谷燕。

到底是什么样的母亲能让谷爱凌说出,对不起别人的妈,我觉得我的妈是最好的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谷爱凌第一次参加积分赛时,因为带病上场,第一滑就出现了失误,谷燕的第一反应是去给女儿提供情绪价值,说自己很为女儿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足女儿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女儿拥有掌握人生的选择权,而不是一味地控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重要的是不把女儿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谷爱凌从不会被要求应该感恩母亲的付出,所以她的成长中获得的更多的是来源于母亲给予的鼓励,而不是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都说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决定和世界的关系。

羊今天写东亚母女,并不是让父亲在该承担有的家庭责任中美美隐身,在大多数的家庭配置中,父亲是那个沉默寡言远离纷争的人,大众对这个角色是一种无力的失望感。

东亚母女则是大多数家庭中都存在的一种集体性的关系困境,这种母女关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家庭关系中女儿会更渴求得到母亲的爱和肯定,当这份爱犹疑不定时,女儿该如何处置这份情感呢?

就像克里斯鲍尔写的《母亲》,“有人试图一鼓作气地迈过去,有人选择暗自修补它,有人一生都在追索它究竟是什么。”

这似乎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羊希望所有的女儿即便没有得到来自母亲的肯定,也要学会自我解绑和自我认同。

相比于等待一个摇摆的答案,倒不如重建内心的堡垒,成为自己最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