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智勇给俄罗斯学员讲解红拳技法。 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智勇在西安曲江池畔给徒弟传授红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佳(左一)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带领红拳爱好者习练红拳。 受访者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智勇展示红拳技法。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本报记者 周恒宇摄

本报记者 周恒宇

提起中国武术,你会想起什么?

陕西是中国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红拳。

红拳起源于周秦,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中华武学的重要一脉。作为陕西武术的核心代表拳种,红拳动作多样、技法全面,有200多种不同的套路。在陕西厚重的文化积淀熏染下,在长安“文武盛地”的土地上,红拳融合了陕西人的秉性特征,一招一式都彰显了秦人的阳刚之气和豪迈的性格,是陕西本土武术文化的精髓。

回溯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

“红拳是什么?”“为什么叫红拳?”“红拳这一非遗项目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4月17日,记者走进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与研究会会长、红拳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邵智勇深入交流。

红拳是陕西关中、山西、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在陕西境内又分为关东红拳、关中红拳、关西红拳。

“民间流传着红拳‘出手见红’‘出手一点红’的拳谚,是对红拳技击性极强、起手奔面门、举手必伤人、出手见红的生动描述。红拳这一名称,便由此而来。”邵智勇介绍,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扎根于三秦大地的红拳,既吸收了秦代秦人的“武舞”,又吸收了战场剑盾攻防技术,逐渐演化出“撑斩”“拦斩”“横斩”“十字双撑斩”之法,形成了“撑斩为母”的技击特征。

红拳是中国武术最早形成的套路,在宋朝被命名为“太祖红拳”后大行于世。到了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四《拳经捷要篇》记载,当时,军中把太祖红拳三十二势作为训练士兵的必修科目。清代,红拳发展鼎盛,传域甚广,流派有豫红、陇红、川红、滇红、晋红、鲁红等,尤以关中红拳最盛。

“然而,到了近代,红拳未能延续以往的辉煌,一度被边缘化。”邵智勇说,也因此,红拳保留了原汁原味的体系,被称为传统武术“活化石”。

20世纪70年代前,红拳一度被称为“陕西人的广播体操”,以陕西城乡群众的健身活动形式存在。在年过七旬的邵智勇记忆中,社火、高跷、舞狮等民间活动的组织者大部分都是习练红拳的人。

尽管历史悠久,但和很多传统拳种一样,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红拳出现了传承断代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比赛交流更是无从谈起。

转折从1994年开始出现。

1994年,陕西省首届地方拳种(红拳)观摩赛举行;

1995年,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成立,著名武术家马振邦担任首任会长;

2005年,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陕西地方拳种研究会基础上成立;

2008年,红拳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路走来,在经历兴盛、衰落、断代之后,红拳迎来全新发展。

坚守

传授的是技艺,弘扬的是文化

唯有热爱,方能始终。

“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技法全面的红拳,不是选几个传承人就能完成非遗保护的。它需要群体和团队来传承和弘扬。”邵智勇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保护、传承红拳的行列。

邵智勇退休后,自己创办公司,一边忙工作一边推广红拳,有时甚至用公司赚的钱来补贴研究会活动。

今年年过七旬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党选民13岁开始习练红拳。如今,他时常带领徒弟在公园、天桥下等公共场所一边习练,一边向群众宣传红拳。

西安外国语大学体育部的教师卢佳是红拳高校科研保护推广中心主任。他开设了红拳武馆,每年暑期为学生们教授红拳。“以红拳为主题的武学夏令营,吸引众多学生前来报名参加,最小的学员仅有5岁。”卢佳告诉记者,对学生而言,习练红拳可以提升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帮助他们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丁景阳是西安培华学院体育学院武术专项教师。除教学生习练红拳之外,他还和同事一同将红拳引入校园“第二课堂”——武术俱乐部,吸引更多学生了解红拳。他说:“习练红拳,既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起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作用,还能磨炼个人的意志。”

“红拳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古老的哲学思想,以及‘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武德教化。”邵智勇说,在历代传承中,对练习者都有明确的思想道德及行为规范要求。

“传武要传志,习武先做人。”邵智勇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徒弟。他说,习武的人要有侠义正直、忠诚爱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吃苦耐劳、谦逊内敛的品质。

那么,如何让红拳“后继有人”?

2009年开始,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开始了为期两年的调研普查,行程10万多公里、走访200余名传承人,筛选出传承体系清晰、带徒授艺有影响力的红拳传人161人,以及武德高尚、技艺精湛的46名习练红拳的人,建立了传承人数据库,制定了保护计划。

作为国家级非遗的责任保护单位,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还有一项坚持多年的传统,即重点保护70岁以上老拳师、老艺人。除逢年过节对他们进行探望慰问之外,研究会还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推荐徒弟,请他们传授红拳技艺。

择一业,终一生。在一代代人的坚守中,红拳行稳致远。

传承

让红拳融入生活,走向世界

4月16日下午,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西安培华学院举行座谈会,“西安培华学院红拳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揭牌。

“红拳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其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十分重要。我们学校具有良好的体育基础,相信随着相关课程和活动的引入,会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学校育人育才工作推上新台阶。”西安培华学院监事会主席、校工会主席、校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徐国富说。

其实,早在2009年,陕西省首个高校红拳传习所就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初步促成了红拳在高校的推广与传承。

近年来,邵智勇、党选民等一批老拳师一次次走进校园,传授红拳技艺。如今,红拳文化的“种子”已经在全省100余所大中小学校扎根发芽。

西安市碑林区友谊小学有一位“宝藏”老师——蒋侃。他是一名数学老师,也是红拳传承人。除日常教学外,他还义务教学生打红拳。2020年10月29日,学校“红拳文化传承基地”揭牌,蒋侃也有了新身份——红拳教练员。

去年6月29日,邵智勇带着研究会的红拳教练们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农小学,手把手为学生传授红拳技艺。自2018年引进红拳以来,新农小学的学生对红拳产生浓厚兴趣。2021年,该校因为“将红拳纳入体育课”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红拳传习所是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以红拳传承人为主体建立的传统武术传承形式。截至目前,陕西、四川、甘肃、河南、云南、广东等省份相继开设红拳传习所,全国红拳传习所达115所,红拳培训基地有121个。

社区展演、参加比赛、入驻短视频平台、设立传习所……在各方的不断努力下,红拳传承正在打破圈层,慢慢走进百姓生活。在陕西,常年练习红拳的人数已超过30万。

2月24日,西安市南二环太白立交街心公园红拳传习基地内一派热闹景象。来自全市红拳传习所的近千名红拳传人,在这里尽情展示红拳技艺,用独特的方式庆祝元宵佳节。

让红拳融入群众生活,来到群众身边,是最好的传承方式。

“红拳从诞生开始就讲究实战。传统套路肯定要继承,但我也希望探索一些新方法,不仅能把红拳的套路打得更好,还能挖掘出红拳实战应用的潜力。”邵智勇说,近年来,红拳相关研讨会、赛事规模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红拳数次登上央视武林大会,走上国际武术比赛交流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

现在,不仅国内有越来越多人开始练习红拳,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也有不少红拳爱好者。红拳“出海”,打开了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陕西的一扇窗。

最近,邵智勇忙着整理手里的资料。他希望能够尽快出版红拳系列教程,为红拳传承再添一把力。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