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流淌而过,见证了东昌府区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辉煌与变迁,无声地述说着东昌府区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底蕴。4月23日,“机遇中国 行走山东”外国媒体采访活动走进聊城东昌府区,水与城交织相融,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古迹点缀运河之畔,为这座水上古城增添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运河古阁 一览百年风韵

光岳楼位于聊城中华千年水上古城的正中心,清晨的古城,宛如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卷,在初升的太阳下缓缓展开。坐落在东昌湖中间的古城四面环水状如棋盘,“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被誉为东方的威尼斯。作为千年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延续了近千年的历史文脉和商业传统。运河古城文化、名人精英文化、市井民俗文化、红色教育文化等融汇其中,以“文”为魂,以“水”为韵。

古城之内,建筑之美令人叹为观止。街道两侧,商铺林立,民居古朴,庙宇庄严,皆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独特韵味。青砖铺就的地面,黛瓦覆盖的屋顶,雕梁画栋间流露出古人的智慧与匠心独运。每一处细节都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步行至光岳楼,这座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楼阁,见证了聊城的发展变迁。“聊城当时有多繁华?康熙与乾隆乘船下江南时,总会在聊城停留。”工作人员介绍,记载中乾隆皇帝曾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乾隆御笔“光岳楼”匾额和康熙御笔“神光钟暎”匾额至今仍悬挂在光岳楼上,乾隆还曾御批光岳楼为“天下第一楼”。

登上光岳楼第一级台阶上到2楼,一块石碑映入眼帘,上面刻着乾隆在这里留下的5首诗,引得大家驻足拍照留念,光岳楼内部,中国古代匠人通过榫卯结构令这座经历了600多年风雨的全木构楼阁仍然保存完好,媒体团对光岳楼的建筑特色和艺术价值赞不绝口。他们纷纷表示,光岳楼的建筑风格和技艺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卓越成就,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登顶光岳楼,俯瞰古城,仍能想象当年大运河聊城段船闸、桥梁、会馆、码头、商铺林立的热闹场景。

一座会馆 见证运河繁华

如果说光岳楼承载了聊城的百年荣耀,那山陕会馆便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是京杭大运河留给聊城的历史遗迹。

到达山陕会馆,独具特色的歇山式檐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种大门的形状我第一次见到,层层叠叠太气派了。”六层如意斗拱,承托着金碧辉煌的琉璃瓦顶,虽历风沐雨,却依旧富丽堂皇。

山陕会馆始建于乾隆8年,在当年无数山陕商人带着梦想、沿着运河来到聊城,为“祭祀神明,祈求保佑,联合同乡,繁荣商帮”而集资兴建了这座会馆,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山陕会馆与悠悠运河相伴,见证和守护着江北水城的人文印记。

会馆由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以及春秋阁等部分组成,亭台楼阁共计超过160间。漫步其中,精美的石刻照壁映入眼帘,垂花砖雕细腻入微,绿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一处都令人叹为观止,深深折服于这巧夺天工的建筑之美。

悠悠运河,山陕会馆,动静相宜,相依相伴。如今明清时期商贾云集、往来喧嚣的景象已不见踪影,但它成为了这片土地上历久弥新的一张名片,赋予了无价的文化底蕴和古韵风雅。

“所有建筑都具有保存价值,今天看了保存完好的有600多年历史的建筑光岳楼,这座木制建筑没有钉子,没有金属,我觉得中国古代匠人的建筑技术很厉害。”世界news通信民营新闻通讯社记者赵五相说。

来源中国山东网记者 刘锬 王浩然

编辑李晴

复审|张侃

终审|王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