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当代电影

前苏联是世界电影大国。苏联的电影基本遵循的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具有与西方电影明显不同的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第一战场的主力,同德国法西斯进行了长期的,惨烈的生死搏击。苏联人民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勇奋斗、视死如归的精神,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乐章。这是苏联电影取之不尽的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苏联就涌现了拍摄卫国战争影片的热潮,代表有格拉西莫夫的《青年近卫军》(1948),巴尔涅特的《侦察员的功勋》(1947)、斯特尔堡的《真正的人》(1948)。此外,还有表现爱国主义的历史影片《库图佐夫》(1944、波德洛夫)、《伊凡雷帝》(1945、导演爱森斯坦)等。

在当代,前苏联电影真正走向繁荣是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后期。这时,苏联的政治发生了变化,文化环境开始宽松,青年创作人员的才能得到施展,战争的创伤获得平复,经济获得发展,电影就有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迈开了跃进的步伐。其具体表现是题材领域拓展了,审视生活的角度变化了,风格、样式也丰富了。歌颂领袖人物的,有库里让诺夫的《蓝色笔记本》(1963)、尤特凯维奇的《列宁在波兰》(1966);反映战争的,有赤赫依捷的《士兵的父亲》(1965)、邦达尔丘克的《一个人的遭遇》(1959)、丘赫莱依的《士兵之歌》(1959)、《晴朗的天空》(1961)。有的战争题材的影片已突破了过去的框框,显示战争题材影片已有深入的发展。道德题材的,有格拉西莫夫的"三部曲":《人与兽》(1962)、《记者》(1965)、《湖畔》(1970)。改编文学名著的,有格拉西莫夫的《静静的顿河》(1957-1958)、罗沙里的《苦难的历程》(1957-1959)、邦达尔丘克的《战争与和平》(1965-1969)等。许多影片在风格、样式、表现手法上显示出了新的特色,如卡拉托佐夫的《雁南飞》(1958)、罗斯托茨基的《临风而立》(1962)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2年,前苏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电影事业的措施》,要求电影注重现代题材、体现时代精神、塑造当代英雄等。70年代,苏联便形成了"四大题材"的创作热潮,即政治题材、军事爱国主义题材、生产题材和道德题材,并且各有佳作问世。如政治题材方面的影片有莱兹曼的《礼节性访问》(1973);军事题材的影片有罗斯托茨基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叶尔肖夫的《围困》(1973-1978);道德题材方面的影片有敏绍夫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80)、戈戈别里捷的《个人问题访问记》(1979);生产题材方面的电影有米凯良的《奖金》(1975)等。值得重视的是许多作品在审视生活、处理题材和表现手法上都有创新,如军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敢于刻划人物的心理状态,敢于抒情,充满了人情味,与过去那种强调英勇无畏的较单一的表现已不相同了。道德题材作品真实、深刻地反映苏联社会的种种矛盾以及个人、家庭、集体间的冲突,刻划当代人们的心态,新颖而生动。影片的风格、样式也更丰富多彩了,既有传统的戏剧电影,也有吸收了现代主义电影手法的影片。如史诗片《西伯利亚颂》(1978)、喜剧片《办公室里的故事》(1977、导演梁赞洛夫)等,都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80年代的苏联电影继承前一阶段的成果,在题材开拓、主题挖掘、风格样式的创新方西又有新的发展。如领袖生活的影片《列宁在巴黎》(1981),战争题材影片《莫斯科保卫战》(1985)、《源泉》(1982),道德题材的《没有证人》(1983)、《生活、眼泪和爱情》(1984)等等都注意刻画人情、人性,增加人道主义精神的力量。影片样式有传记片《列夫.托尔斯泰》(1984)、惊险片《密探》(1981),讽刺喜剧片《青山不可思议的故事》(1984)等等,品种相当丰富。而且综合型的影片的出现形成一种发展趋向。如政治影片和惊险影片融合的有《德黑兰1943年》,悲剧和喜剧融合的有梁赞诺夫的《两个人的车站》(1984),童话和寓言综合的有《宇宙检阅》(1985)等等。

东欧各国的电影各有特色。这些国家几乎都受过法西斯的蹂躏,并进行过长期艰苦的正义战争,在战后,又受苏联的巨大影响,进行过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也有强烈的建设民族文化的要求,加上其它种种因素,这些国家的电影在许多时候其发展的历程与苏联很有相似的地方,但也不乏各国自己的特点。东欧各国反法西斯的影片占有相当的比例。

波兰有《华沙一条街》、《最后阶段》,捷克有《偷越国境线》,南斯拉夫有《游击队》、《照片上的人》,匈牙利有《汉尼拔先生》等等。在现代题材方面的影片,或写各条战线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或写工业、农业的发展,其中以反映现代社会中的问题,以及道德方面的题材,较有可喜的成果,如保加利亚的《全部是爱》、《别走开》,波兰的《广场奇遇》,南斯拉夫的《沙土上的城堡》,捷克的《妇女的道路》、《逃离阴影》等,匈牙利的许多导演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和分析匈牙利的昨天和今天,对历史和社会进行深刻地描述,还形成了"布达佩斯学派",出品了《养马场》等影片,东欧国家最有特色的影片是以其自己的历史、传说为题材,或改编本国民族文学名著追求民族风格的电影。罗马尼亚的《勇敢的米哈依》、《斯特凡大公》,捷克特伦卡探索民族的风格的《白雅王子》、《好兵帅克》等就颇有国际声誉。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