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4月16日报道,26岁的复旦大学研究生鲁文今年2月去尼泊尔珠峰大本营登山旅行(EBC路线),并购买了“美亚乐悠游亚洲旅行险(亚洲升级计划)”,登山过程中因高原反应出现紧急情况,热心驴友将其送回宾馆。一天后,鲁文高原反应加剧,请驴友联系之前投保的保险公司及父亲,但鲁文所购保险的保障区域不含尼泊尔,无法获得保险公司的紧急救援。鲁文在等待救援过程中不幸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文父亲鲁怀敏对保险公司的质疑主要集中在其没有提供相应救援。但保单里“保障区域”这一栏明确写着:亚洲(除尼泊尔)。记者调查发现,其在主页关于该保险产品的介绍及相关保险条款上,确实未见任何有关“保障区域不含尼泊尔”的提醒,客服回应称,“目前产品介绍未能完整显示,购买后保单承保地区上列出不含尼泊尔的,购买后可以查看保单,保单会列出。”

①围绕此事的多个争议

在这起事件中,当事双方(鲁文和保险公司)孰是孰非?让我们逐一厘清其中几个争议点。

从鲁怀敏的介绍来看,鲁文是一名具有一定登山经验的户外爱好者(已经有过两次在尼泊尔徒步登山的经验)。然而,鲁文在购买旅行保险时未能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所购买的美亚乐悠游亚洲旅行险并不覆盖尼泊尔地区的紧急救援,保险公司拒绝提供无偿的直升飞机救援(鲁怀敏因没有美元,无法汇款至保险公司)。

鲁文此次出行是独自一人,没有携带领队、同伴或者雇佣背夫,缺乏必要的专业指导和安全保障,这种“三无”状态下进行高海拔、高难度的徒步线路,无疑加大了发生危险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特意查询了鲁文此次前往的尼泊尔珠峰大本营登山旅行(EBC路线)。据介绍,该路线的海拔范围从起点的卢卡拉(Lukla)大约2860米开始,逐渐升高直至珠峰大本营(Everest Base Camp)的大约5364米。整个EBC路线中,徒步者会经过多个具有挑战性的高海拔地带,包括几个高山垭口,其中一些垭口的海拔高度超过5000米。这里是观赏珠穆朗玛峰(Mount Everest)的热门地点之一。徒步者在整个EBC路线中会经历显著的海拔变化,需要适应高海拔环境,以避免高原反应等健康问题。

其三,当路过的驴友将其救起送往宾馆,鲁文在宾馆休息一天以后,病情持续恶化,当时山上没有信号,驴友不得不下山找信号求救,导致宝贵的救援时机进一步被耽误。

其四,此次事件中似乎最有争议的保险公司履约问题,相关合同明确“保障区域不含尼泊尔”,自然更不包含价格昂贵的直升机救援。正如一位自称有多年珠峰登山服务经验的网友所说,从美亚乐悠游亚洲旅行险(亚洲升级计划)的产品介绍来看,这个保险价格只有356元人民币,保期为20天,平均每天都不到 20 元,属于普通的常规旅游保险,基本不包含高海拔救援。

对此,该网友还提醒,此类旅游保险合同形式多样,购买时务必仔细阅读相关服务条款,比如,有些保险里包含了直升机救援,但额度很低,在珠峰附近叫一次直升机都是几千美金起步, 远超该保险额度。还有保险条款对登山海拔有限制,比如不超过5500米,或者不超过6000米。驴友应根据所选择的珠峰登山线路海拔上限来定制。

还有一些保险在理赔标准上,要求投保者不能独行,或者与其他驴友结伴,而必须选择符合资质、有导游等专业人员服务的正规登山团。

该网友还提醒,驴友除了仔细阅读保险条款外,也需掌握一个常识:EBC 徒步的相关保险费用便宜的也超过了 150 美元,如果是攀登珠峰,有的保险费用超过 5000 美元。

②越是低防御 越是高风险

可见,这位倒在珠峰上的复旦研究生,确实犯下了太多“不该犯的错误”。

在所有登山运动中,攀登珠峰无疑是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故事发生于1953年,这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伟大时刻。故事的主角是新西兰的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和尼泊尔的夏尔巴向导丹增·诺盖(Tenzing Norgay)。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6年,近280人尝试攀登珠峰死亡,由于地势环境气候限制,大多数登山者遗体无法被搬走,成为后来者的路标,告诫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珠峰攀登活动的增多,为了保护环境、确保安全并维持登山秩序,各国政府和国际登山组织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条款与规定:

许可证制度:尼泊尔和中国(珠峰北侧所属)政府要求所有登山队必须事先申请并获得攀登许可证。

环保规定:登山者必须遵循严格的环保规定,如携带所有垃圾下山,不得污染水源等。

攀登窗口期:由于气候条件,每年只有短暂的窗口期允许攀登,且每个窗口期内攀登人数有限制。

攀登资质要求:攀登者需证明自己具备高海拔登山经验和体能,部分国家要求有80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记录。

强制使用夏尔巴向导:在尼泊尔一侧,外国登山者必须雇佣当地向导。

保险和救援责任:登山者需购买特定保险,并对可能的救援行动负责。

攀登费用:攀登珠峰需缴纳高额费用,部分用于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珠峰脆弱的生态环境,减少登山活动的负面影响,并确保登山者安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规则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以应对新的挑战。

③“诗和远方”不是想去就去

鲁文珠峰遇难事件,是对当下年轻人旅游的警示。这些年来,不少年轻人兴起了一股奔向“诗和远方”的热潮,或独行,或结伴同行,他们不满足于城市及热门景点,更热衷于野外徒步、登山甚至洞穴探险等,“更具挑战性、刺激性”。

然而,美好想象之外,不少年轻人却忽视了此类活动的风险性,屡屡发生不幸事件。

据《新闻晨报》2010年报道,复旦大学18名大学生组团于当年11日3时到达黄山风景区游玩,12日下午因深山无路迷失方向,只好报警求救。12日22时许,武警黄山支队23名官兵赶往事发地点,经过11个小时搜救,于13日9时30分成功解救18名大学生。在救援中,年仅23岁的民警张宁海不幸牺牲。

针对此事,多位资深“驴友”表示,活动组织者缺乏基本的户外旅游经验,在活动中更是犯下了多个错误,包括没有聘请专业向导,仅凭GPS和指南针找路,连基本的大雨衣及保暖毯都未配置。

据《九派新闻》4月16日报道,25名学生通过线下渠道自行组成3个团,前往湖南张家界峡谷,因缺乏体力且山路陡峭缺乏工具无法前行,故报警求助,救援人员从峡谷中背出25名学生花了差不多3个小时,万幸没有人员伤亡。但此事又一次引发了社会关于“公共资源为少数人买单”的争议。

连续发生的多次年轻人旅游遇险事件警示我们,在享受户外探险带来的刺激与快乐时,必须将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置于首位。这意味着参与者在策划每一次出行时,应当充分了解活动性质、所需技能和安全注意事项,事先做好详尽的规划与准备,包括但不限于选择适宜的装备、购买合适的保险、跟随有经验的向导、学习必要的自救互救知识等。

同时,年轻人在放飞自我的同时,也应培养相应的责任意识,认识到个人行为的后果可能会影响到他人和社会。正如黄山事件中,由于参与的大学生准备不足和判断失误,不仅自身陷入了困境,还导致了年轻警察张宁海为救援付出生命的惨痛代价。户外探险不应成为转移风险、转嫁成本的行为,而应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珍视以及对他人的尊重。

户外探险活动的魅力在于挑战与未知,但前提是确保安全与理智。只有每一位参与者都牢记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的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才能使每一次探险之旅成为对生命力量的赞美,而非对生命脆弱的无奈感叹。以此为鉴,愿未来的户外探险之路不再有类似的遗憾与悲剧重现。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就在那里。”这是激励无数登山者的一句话。然而,珠峰等高山,不仅巍峨,也蕴藏着无数的未知与风险。人们登山,不是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如果抱持这样想法的登山者,其面临的后果是不可控的。

更多荐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关注财经和时事热点,我愿与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