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45岁的慈禧看着桌上108道精致美味的佳肴,她只觉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哇地一声吐了出来。她近期茶饭不思,人消瘦了不少,可肚子却高高鼓起。民间方士薛福辰奉命进宫诊治,他药到病除治好了慈禧,可没多久却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年,慈禧的老公咸丰帝已去世19年,这十几年来,大清内忧外患、宫廷斗争让慈禧心力交瘁,长期以往,慈禧渐觉身子越来越差了。
尤其是近两个月来,慈禧经常犯困,一看到食物就觉得欲呕想吐,近期肚子也不知道怎么回事越发鼓胀,想来是吃坏了东西导致的腹胀。
更让她担心的是,最近几天下身还开始流血,淋漓不止。
这可急坏了太医们,他们为慈禧诊脉,商讨治疗方案,最终得出结论:太后气血两亏,心脾失和、腹部鼓胀、下身流血淋漓不止,乃是因脾胃失和导致的,所以开了一味四君子汤来益气健脾。
但是服用数天后,慈禧的病并未好转。于是太医换了药方,按血崩之症给慈禧治疗,反而加重病情。
慈禧大怒之下处死了两位太医,其他太医吓得跪伏在地瑟瑟发抖,大气都不敢出。
眼看太医院众人束手无策,慈禧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民间。
她秘密下令各省督抚在民间寻访名医,如有医术高超者,不论身份均可进宫为她诊治。
李鸿章作为慈禧的心腹,自然是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这日,李鸿章正为找名医发愁,薛福成来了。
薛福成说:“中堂大人若信得过再下,我愿举荐我的兄弟,现任山东泰武临道薛福辰,为西太后治病!”
李鸿章一拍大腿,怎么把他给忘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福辰并非名医之后,而是半路学医。当年他以举人身份入职工部,不久后父亲病故,他丁忧三年。
当时正值太平军攻占江南,他带母亲避难,一拖又是三年,等他重回工部,又接连在这个不太有前途的职位上一做就是六七年。
期间实在是无聊至极,于是他开始研习医书,并以自己的身体做实验,自己有个大病小痛,他就满山找草药诊治,久而久之得来不少经验,慢慢开始为身边的人治病。
他药到病除,久而久之竟成了当地的名医。
后来,薛福辰在李鸿章北上剿捻后入了李鸿章幕府,那时,府里只要有人生病,就来找薛福辰,他不负众望,总是妙手回春。
之后,李鸿章推荐他出任泰 安知府,至今还在任上。
此时,薛福辰正面临着一个两难的抉择,正当他在山东混得风生水起之时,朝廷一纸调令调他去任广东雷琼道。
薛福辰心里百般不愿,广东此行路途遥远不说,还要跨海去海南岛,一路上舟车劳顿、他这把老骨头不知道能不能坚持得住?但这是朝廷下发的调令,他又不得不从,他因此快愁白了头。
没想到,此时却收到朝廷另一纸诏命,命他进宫为慈禧诊治,原来是李鸿章向朝廷举荐他。
薛福辰坐轮船北上,到达天津后,李鸿章又派心腹幕僚陪他进宫。
一进宫就被总管太监李莲英拉到一个角落,只见和他同行的幕僚递给李莲英一大把银票,这时才从李莲英口中得知一些实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之前,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也曾举荐过一个名医,他诊断后认为慈禧是产后失调。慈禧恼羞成怒,还没等他开方调理,就命人把这名医秘密处死了。而李瀚章,也是看在李鸿章的面子上,才勉强让他保住了湖广总督一职。
所以李莲英让薛福辰说话、做事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人头不保。
薛福辰带着忐忑的心情仔细为慈禧诊了脉,发现慈禧患的病还真是产后失调。
奇了怪哉,距离慈禧怀孕分娩已近20年,怎么现在还患产后失调呢?莫非?是最近小产引起的?
一个守寡近20年的老妇怀孕了,此事非同小可。薛福辰不敢再想下去,此等宫中秘闻,越是不知情越安全,一旦挑明,可是掉脑袋的事儿。
薛福辰思虑良久,终于拿定主意:表面上仍诊断为血崩,但开的药方,则按产后失调的方子来。
薛福辰以药方是祖上密传,不能外泄为由,让慈禧同意全程只由他一人完成。
因为这样做有违皇室医规,所以他请李鸿章出面作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慈禧对李鸿章一向很信任,她心目中的 “李大架子”是个靠得住的人,于是准了。
薛福辰从抓药到煎药,都一个人秘密完成,然后把熬好的汤药让人端到慈禧床边,他则隔着帘子看着慈禧喝完。
慈禧服药后腹痛如绞,不久排出大块淤血,肚子也日渐小了。
半月后,慈禧的病情大有好转,不仅面色红润了,精神也转好了。薛福辰调整药方,又亲自配了几副对症的药,两个月后,慈禧的病竟然痊愈了。
慈禧很高兴:“李鸿章不愧是办事妥帖之人!找来的良医果然医术高明、药到病除”。
慈禧给薛福辰赏了三品顶戴,并赐福字、荷包和搬指等物件,同时也对李鸿章一番厚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慈禧偶感风寒,她又想到了薛福辰,派人去请,结果被告知薛福辰已病故了。
其实薛福辰只不过是假死脱身,携家眷远离京城。他深知慈禧疑心病重,而秘密难守,故以此自保。
薛福辰医术高明,他不仅救了慈禧一命,更在关键时刻巧妙脱身,保住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可谓医者仁心、智者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