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素

1996年,张焕然带着女儿张素坐在日本的新干线列车上,对于接下来在日本的学习和生活,他充满了担忧,怕女儿适应不了新的环境。

素素,到新的学校,你觉得有什么困难吗?”

“没有!”

“那真遇到困难怎么办?”

张素没有丝毫犹豫就接过话茬:“用成绩来打败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个回答,张焕然有些猝不及防,问女儿为什么会想要打败他们,打败谁?

张素说:“当年他们侵略我们,所以我要为我们的国家争一口气!”

上世纪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中日两国也逐渐改善,随着双方的交流增多,很多中国的年轻人也来到日本求学,张素的父亲张焕然和大伯张焕奇就是其中的先驱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焕然毕业后,选择留在日本工作,而张素的母亲谢庆华也来到日本进修,当时张素正读小学三年级。

小时候,虽然父亲不在身边,但母亲谢素华很注重对女儿的爱国主义教育。在张素一年级的时候,就跟她讲了日本侵略中国那十几年的历史,还带她去看过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逢建军节、国庆节,家里都会组织观看一场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所以张素对日本人并没有什么好感。

对于爸爸去日本留学这个事情,张素一开始是不理解的,她说日本人那么坏,为什么爸爸还要去跟日本人做邻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张焕然

这个时候,妈妈就告诉她,我们要记住这段历史,目的并不是去仇视日本。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好人跟坏人之分,我们中国也一样,我们要做的,是知耻而后勇,迎头赶上,重新强大起来。

事实上,日本当局对待历史的态度,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日本人,他们代表的只是日本极端右翼势力,和他们的军国主义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多数有真知灼见的日本人,也会反思历史,会有愧疚之心。如果我们把日本人跟坏人划上等号,这是不正确的,太狭隘了。

妈妈还跟张素讲了很多日本人的优点,比如他们喜欢学习、注重礼节、讲究卫生,这些都是值得学习的。

不过张素这个孩子有些与众不同,有些早熟。她承认日本人确实有一些优点,但她更相信,我们中国人比他们更优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她跟着妈妈去日本生活、学习,她就要借助这次机会,证明给日本人看看,我们中国人在学习方面就是比你们强。

张焕然对于女儿的这种自信乐观,感到很欣慰,但作为过来人,他也很清楚,任何时候,喊口号容易,要做到言出必行,是很难的。但他没有给女儿泼冷水,而是静观其变,看看女儿是否能给他带来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谢素华去日本是一个比较仓促的决定,在此之前,她们母女并没有做太多的准备工作。

所以在来到日本后,张素连一句日语都不会说,她以前听别人说,日语里面有很多都是汉字,心想自己应该能很快就掌控这门语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日语中的汉字,其意思和中文大相径庭,而且日语语法比较单调,跟中文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父母有意锻炼张素的适应能力,所以也没有教她太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张素是在一种很懵懂的状态中,走进新学校的教室的。

一天下来,她整个人都晕乎乎的,感觉自己和环境完全脱节了,她很不喜欢这种无法掌控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家后,张素就开始有计划地强攻日语,可即便她能够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语,但学习的进度还是落下了不少。

更恐怖的是,父亲给她找的这所东京八王子小学,在当地非常有名,张素发现,日本的学校氛围真的很可怕,如果说中国的学生是乖巧,那么日本学生则更讲究执行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当年的军国主义教育留下的后遗症,但不得不承认,这种劲头用在学习上,起码成绩差不了。

有时候,张素甚至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她刚来到日本时的豪言壮志,此时已经被抛到九霄云外,因为即便是一个班级里面,就有很多比她优秀的。

挫败感、无力感袭来,张素一个人偷偷躲在被窝里哭,哭完后,抹去眼泪,又爬起来继续背诵日语单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很困难,但张素发现这个学校的老师都很负责任。老师发现她的文科成绩差,主动提出每天放学后帮她补课,这个时候的张素已经彻底放低了姿态,她积极地寻求提高成绩的办法,向老师提问,向同学求助,而同学们也很热情地帮助这个来自中国的女孩。

有一天,张素在自己的日记中反省,过去自己对于日本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然日本这个国家有很多黑暗的历史,直到今天,也许他们仍然没有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但是这里的人们跟中国没有什么不同,善良的人还是更多的。

后来班主任中村还帮张素找了一个懂中文的学生一对一帮助张素,刚好两人住得也很近,每天上学放学都在一起,上课坐在隔壁,张素遇到不懂的地方,她会很耐心地给张素解释,甚至会给张素整理自己的随堂笔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素永远都记得,她来到这个学校后的第一次升旗仪式上,学校竟然为了迎接她,专门播放了《国际歌》。

从那时开始,张素的成绩突飞猛进,她依然记着当初自己的诺言,她还是想要用成绩打败日本人,但是她心里,已经没有了偏见,她终于完全适应了这个新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年后,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张焕然的公司倒闭了,而此时母亲也完成了自己的学业,为了让父亲能够更加专心地创业,母女二人决定回国。

临行前,班里给张素举办了一场欢送会,学生们纷纷送上自己的祝福,他们依依不舍地跟张素告别,提醒她回国后,一定要给他们写信,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再聚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张素感到惊喜万分的是,就在一年后,中村老师竟然带着十几名学生,来到了张素的学校进行交流学习,还给他们带来了76支订制的口风琴,另外,他们还给张素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东京八王子小学的毕业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素经常跟人说,在日本的两年经历,让她懂得了很多事情,成长了很多,所以她对日语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中学6年,她选择了把日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北京玉潭中学就读。高中毕业后,张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著名学府复旦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素的成长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她经历了很多坎坷波折。对于日本的经历,她一直念念不忘,张素很喜欢研究历史,对于战争跟平和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她经常跟自己的朋友说,战争不是为了让人带着仇恨生活,而是要奋起直追,让自己更加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8年,正在读大三的张素获得了复旦大学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交换生学习机会,时间是一年,在这期间,她还遇到了自己在东京八王子小学的同学,算是圆了一个小小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科毕业后,张素又在北京大学读完了自己的硕士学业,随后她被中国新闻社政文部录用,成为一名新闻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张素在日本读书的时候,她的大伯还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片名叫《小留学生》,张素也在这部纪录片里出镜了,还说出了“要用成绩打败日本”的豪言壮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提起这件事情,张素都很腼腆地一笑,她说那是自己想要为国争光,至于打败日本,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我们两个国家存在竞争,也有很多合作交流,说句开玩笑的话,现在我们的对手是美国,而不是日本。

现在她在自己的业余时间,也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民间的文化交流。

她所在的工作岗位,让她肩负着更多的责任,需要把更多的正能量传播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素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大多数中国人对于日本的看法是很纠结、敏感的。实事求是地说,带着仇恨或者偏见去看待一个民族,你永远看不到真实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