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荣盛发展和华夏幸福并称双雄,都被称为“河北王”。

荣盛地产成立于1996年,2003年,荣盛地产进行股改,更名荣盛发展。2007年,荣盛登陆深交所,成为河北第一家上市房企。“河北王”之名开始传出。

随着京津冀逐渐一体化,华夏幸福乘着环京楼市东风,不到十年完成了百亿到千亿的飞跃。2016年,华夏幸福销售额超1200亿,王文学以485亿的身价一举问鼎河北首富。

为了夺回“河北王”的称号,2015年后,荣盛发展不计代价疯狂拿地。2018年,荣盛发展销售规模亦突破千亿。

在这一波发展过程中,荣盛发展引入了大批量的具有碧桂园背景的人才。

1、庄青峰:荣盛发展联席总裁,原碧桂园山东区域总裁

2、王守波:荣盛发展副总裁,原碧桂园山东区域副总裁

3、秦德生:荣盛发展副总裁,原碧桂园山东区域营销总经理

4、林洪波:荣盛发展副总裁,原碧桂园山东区域副总裁

5、朱雷:荣盛发展重庆公司总经理,原碧桂园重庆区域总裁

6、卓振刚:荣盛发展湖南公司总经理,原碧桂园长沙公司总经理

7、盛陈成:荣盛发展山西公司总经理,原碧桂园山西区域副总裁

8、郗健:荣盛发展广深公司总经理,原碧桂园海南区域副总裁

9、宋时九:荣盛发展青岛公司总经理,原碧桂园山东区域副总裁

10、周帅:荣盛发展成都公司总经理,原碧桂园川中区域执行总裁

除了上述的人员外,投资条线、营销条线、运营条线,各城市/区域公司的副总经理、总监等,很多都来自于碧桂园体系。

荣盛发展为了冲击规模,完完全全的启动了碧桂园的高周转模式。

试图用碧桂园的人,复制碧桂园的道路。

在引入一波高管入职的时候,会顺带的冲击到内部的其他高管,因此,在2019年前后,荣盛发展也离职了多位高管。

1、林德祥:原荣盛发展投资副总裁,后担任海伦堡副总裁

2、刘军:原荣盛发展副总裁,后担任实地集团副总裁-分管融资和资金

3、王夜交藤:原荣盛发展副总裁,后担任花样年副总裁

4、王金川:原荣盛重庆公司总经理,目前自己创业

另外,2017年,荣盛发展连续走了两位高管:集团执行总裁李万乐、集团副总裁谷永军。

2019年5月13日,荣盛发展发布公告:董事会同意聘任庄青峰为公司副总裁。

这之后,碧桂园背景的人员陆陆续续的加入到荣盛发展。

这一阶段,也是荣盛发展的高光时刻:2019年,签约金额1153.56亿元,同比增长13.58%。2020年,荣盛发展签约金额1270.97亿元,同比增长10.18%;2021年,荣盛发展销售额1345亿元,同比增长5.87%。

此外,拿地方面:2019-2021年三年期间,荣盛发展新增的196宗土地。其中,94宗位于河北省,廊坊、张家口、承德、保定等城市,河北的土地储备占据全公司土储的43.28%。

2021年年底,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荣盛发展高速扩张的弊端开始出现,负债增加、业绩亏损,荣盛发展的流动性面临巨大压力。

正是因为环京市场的变化,荣盛需要进行市场外拓,2021年3月,荣盛发展设立“大湾区特区”,庄青峰以联席总裁的身份空降大湾区,亲自挂帅。

这一调整,庄青峰远离了权力中心,有点类似“发配边疆”的味道。

毕竟,华南市场对于外地房企来说,要想“吃肉”是非常难的事情。

这些年外地“过江龙”房企太多了,包括世茂、龙湖、华远、金科、升龙、新力、阳光城、新希望、蓝光、泰禾、中南、正荣、中梁、融信等等。

很多公司虽然过江了,但是最后都是一地鸡毛。

就如荣盛内部员工描述的:去华南开疆拓土,就是一个离职的信号。

2022年初,庄青峰从荣盛地产离职,去了珠江投资,担任集团副总裁兼生产及住宅事业部总裁。

一年之后,庄青峰重回山东,创立了山东义得利集团。

庄青峰从荣盛离职后,很多碧桂园碧桂园的员工也随之离职,比如副总裁王守波、副总裁秦德生、重庆区域总裁朱雷等。

还没有离职的人,也在边沿化,比如分管投资的副总裁林洪波,被调去管其他板块了。

这个阶段,有员工说是去碧桂园化。

荣盛发展很多区域都启用了老员工进行管理,比如,冀中大区总经理周刚、重庆大区总经理黄志强、石家庄大区总经理刘长城等都是荣盛发展的老员工。

2021年,荣盛意识到规模化扩张的风险,荣盛发展遂放弃规模抓回款。2022年上半年,荣盛发展仅拿了一宗地,总价6400万元。

然而,三条红线压顶,加之疫情影响,想要自救何其艰难。

2021年,荣盛发展亏损49.5亿元;2022年,荣盛发展亏损163.11亿元。

2022年巨亏的成绩单,更是将昔日扩张的后遗症放大了数倍。

巨亏之后,股价闪崩,商票、债券接踵而来。

2023年1月30日,荣盛发展公告,2020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未能按期足额兑付本息,构成违约。

据公开数据显示,荣盛发展的总负债高达2000亿,而其中绝大部分是由合同负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组成。

地产火热的时候,公司争先恐后的高薪挖人,不仅现金激励,还搞期权承诺。

地产遇冷之后,公司首先优化的是高薪引入的人才。这部分人的人效费用太高了。

而且很多高管是没有赔偿的,毕竟大家都需要一点面子。

主动离开,还能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