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才知道东方甄选到底是干嘛的。

刚才查了一下,原来是个直播带货平台,我还以为是董宇辉个人的聊天室呢。

这并非是有意把董宇辉东方甄选这个品牌割裂,而是确实从受众的层面,董宇辉个人的名声比东方甄选这个品牌可大多了。

个人超过了组织,在互联网时代,很正常,但组织因此就想要卸磨杀驴,吃相就有点难看了。

东方甄选的员工,什么小编啊,小孙啊,有点太把品牌当回事了。其实品牌常有,前一天还热热闹闹的宴宾客,后一天就倒了的太常见了。但是董宇辉的这个人,却不常有。

换句话说,董宇辉身上是有个人魅力的,这个东西其实并不是东方甄选打造出来的,就算董宇辉说的文案,有很多是幕后团队打造的,但是直播上谈笑自若的对答,能够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知识,他的感悟以及那些心灵鸡汤,这个其实是那些写文案的人做不到的。

不然以后,该董宇辉演讲的时候,换上小编、小孙们不就得了。

文案,其实没那么重要,尤其在现在的短视频环境,一个文案出来了,如果火了起来,你就会看到,有大量的账号用同一个文案、剧本,也在拍类似的东西。

同质化竞争是颠扑不破的市场规律。

但是,董宇辉给大家留下的更深刻的印象,恰恰是他那些随机应变的时刻,那些难以被设计的刹那。

冯唐、樊登,当着俞老板的面,都给董宇辉挖过几次坑了,但是董宇辉都很谦逊而真诚的避开了,这让他们感慨,俞敏洪真是挖到了人才啊。难道这些也都是骗人的吗,“小作文”在这里有什么价值可言。

董宇辉是温火起来的,不是爆火,他这样的人,只能等,但是不能打造,不是像李子柒之类的短视频创作者一样。董宇辉可以念小作文,但是他也可以玩即兴,而这个东西,是什么小编、小孙之类的,难以企及的。

其实任何一个公司,一个品牌,都有一个核。

过去的管理理念,公司往往都会起很多个大词,比如“超越、理想、卓越”什么玩意的,但是这些价值观,或者说公司的愿景,其实很难在市场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换句话说,这样去打造的品牌是没“气质”的。

但是董宇辉身上有气质,虽然如果在文化兴盛的年代,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董宇辉这样的人,根本算不了什么。

随便找个王小波之类的,都能在文化上甩董宇辉好几条街。

董宇辉从某种意义上,可贵也可贵在不渊博,不深刻,他的文化水平,刚刚好只比大众文化高一点,处于读者文摘、意林的水平,刚刚好让他在大众文化的电线杆上摸到了商业的金线。

东方甄选一度是占了董宇辉的便宜,把董宇辉的个性,当成了公司直播带货的“核”,让那些慕名董宇辉这个美少年的消费者们,也情不自禁多看了东方甄选两眼,否则谁在乎这个品牌啊。

俞敏洪木讷、老实的个性,让老俞自己在东方甄选连着上,他也搞不定,所以还得是宇辉啊。

东方甄选员工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他们的这一番骚操作,看似是在“去董宇辉”化,但也同时,让他们的品牌在一众直播带货公司之中模糊不清。

历史上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告诉我们,如果只想着赚钱,只求名利,反而求不到名利。

恰恰是像董宇辉这样,有书生意气的人,既有了名,也有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