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年年终经济答卷才交卷不久,云南各州市一季度GDP数据又出炉了。

到财哥写稿之时,除了怒江、迪庆两个州,包括省级在内,云南其余14个州市经济一季度的努力成果全部披露了。

总体来看,云南经济稳中有进,全省一季度GDP达到7001.86亿,增速达到4.6%。从相关部门的解读来看:

这个数字很有含金量。

因为在这背后,云南面临几大困难,比如干旱严重、化债压力大、地产深度下行、交通水利投资退坡等。

还是靠工业。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2.4%,占比达30.8%,为2013年以来最高增速,成为拉动全省投资增长的第一动力。

这里面,“新三样”又是主要支撑,即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其中,第一项扭负为正,增加值增长3.1%,另外两样都是以33%~38%的速度飙升。

在发电量方面,在好几个月都不怎么下雨的情况下,好在火力、风力、太阳能、光伏雄起,补了水电下降的缺口。关于这一点,财哥在《云南今年有多缺电》中说得很透彻了。

再看具体点,产业投资、能源包括以外工业、农业、旅游、数字经济都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产业投资增长17.9%,为2023年8月以来最高增速,占全部固投的51.7%。

而全省固投总体增长了10.4%,当然这里要注意,是扣除了几个“最低分数”,如房地产开发、交通、水利投资后的数字。如果加上,就没那么好看:

统计学的魅力就在这里了。

从区域发展看,8个州市回升向好,文山、丽江、曲靖、红河、楚雄、大理等6个州市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1个州市规上工业实现正增长,其中5个增速达到两位数。

说到这里,需要普及一个概念。GDP分为两种:名义和实际。简单来说,前者包含了价格变化,后者没有;用绝对值来描述时,一般用名义GDP;当需要描述增长率时,通常采用实际GDP。

各州市交的成绩都是采用实际增速,比名义增速要高。因此,如果用名义GDP来看,一季度就有3个州市同比增长为负,他们是保山、普洱、德宏;如果用实际GDP,就只有普洱一家。

我们也以地方政府公布的数字为准,排名前三的是:

文山9.1%、丽江8.1%、曲靖6.9%。

因此,尽管云南经济整体增长了4.6%,但如果拆开来看,就高低远近各不同了。

(内文所写GDP增速为实际增长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文所写GDP增速为实际增长率)

先讲高增速的州市。

文山一季度GDP干了330.08亿,撑起这个数字的主要还是以工业为代表的二产,实现增加值136.03亿元,增长了18.6%。

相关数据显示,文山今年主打“项目为王”,已储备项目959个,总投资411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62亿元。

丽江也主要是靠工业这个大哥刷了火箭,一季度GDP为159.87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

增速居全省第2。

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4、19.1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52.3%,主要是绿色能源和绿色制造。

“工业旗手”曲靖也没让人失望,增速排第三。GDP有894.3亿,光工业就搞了379.09亿元,接近一半,绿色铝、绿色硅光伏、有机硅新材料、稀贵和液态金属功不可没。

看数据,不能只看当下,还要做个对比,比如和去年同期。

2023年一季度,云南GDP增速最低的三个州市是玉溪、大理、文山。其中,文山GDP名义增长1.02%,GDP实际增长0.1%,均为全省最低:

今年则是咸鱼大翻身。

去年一季度GDP增速最高的两个都是旅游城市:西双版纳和丽江,增速都在10%左右。今年丽江稳在了前三,版纳则排在增速第8的位置,旅游还是猛,但输在新型工业基础太弱。

版纳一季度GDP为167.99亿,同比增长4%。但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0.9%,其中制造业增加值下降了15.1%。

腰部这一块,主要看增速在4%~6%区间的州市,从高到低排名,依次为红河、楚雄、大理、临沧、版纳。

红河完成GDP687.18亿,同比增长5.9%,主要贡献来自于二三产。从区域看,全州13县市中有11个增速高于5%,1个增速达到两位数,其中,河口、个旧、绿春、元阳增速高于全州。

工业方面,绿色铝、绿色硅占GDP比重达28.8%,其中拉动比较大的有云南宏合新材料年产193万吨低碳铝项目一期全面开工、美科48GW单晶硅项目工程一期建成投产等。

楚雄也是靠“新三样”。一季度GDP为425.83亿元,同比增长5.7%。

绿色能源和绿色硅是两个引擎,特别是以后者为代表的计算机、通讯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是对规上工业增速贡献最大的行业。

总的来看,楚雄这两年着力打造的“5+6”重点产业,撑起了半壁江山,占GDP比重为57.5%。关键除了上面两个引擎,还有绿色钛和绿色铜几个产业也在赶上来,财哥在《云南工业大竞赛》的文章里也写了。就工业领域,楚雄这两年的当红程度:

可以说仅次于曲靖。

大理GDP完成了383.3亿元,同比增长4.7%,主要靠二产,主要靠祥云和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5%,光3月就比前两个月加快7.2个百分点。

但固投还是不行,除了二产投资增长9.9%,一产、三产分别下降57.3%、14.4%。

去年全年GDP增速拿了个倒数第三的大理,今年要加倍努力了:

光靠旅游和地产,是不行的。

临沧总是让人有点意外。

一季度GDP实现204.40亿元,同比增长4.3%。但和其他州市相比,有一个唯一之处。

尽管固投同比下降10.4%,房地产开发投资反而突破了连续11个月负增长困境,增长了11.2%: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上一次意外出现在2024年的财政预决算报告里。

报告显示,临沧2023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9万元,为年初预算1280万元的0.7%,同比下降98.9%,主要原因是:

2022年5户市属国企亏损。

再放到市级层面来看,执行收入数字显得更尴尬,居然为零。

但一季度把这局扳了些回来。2月末,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37亿元,同比增长51.2%。亏损面收窄,全市规上企业:

亏损个数较同期减少8个。

排在下游的有老大哥昆明、玉溪、昭通,以及敬陪末座的德宏、保山、普洱。

昆明GDP增速真是和3%这个数字杠上了,这几年都看见好几次了,也的确“平稳”。

一季度昆明GDP达2022.93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二产实现增加值502.40亿元,只增长了0.4%:

工业还是差点意思。

工业主要还是传统工业,七大重点行业增加值“六增一降”,烟草、石油煤炭、装备制造依然是主引擎,冶金工业增加值下降45.6%。

新产业主要是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同比增长31.1%。但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是下降的,其中工业投资下降了21.5%。

曾在2022年一季度拿过经济增速8%、全省第二的玉溪,这两年一直在低位盘整:

难道都要留在后面才放大招吗?

尽管人均GDP还是傲视全省,但从数字上可以感受到,在正式进入“烟+锂”时代之前,玉溪一直承受着产业转型的阵痛。

玉溪一季度GDP为608.7亿元、同比增长3.1%,一二三产增速都稳定地处于3%左右这个低速上。

在烟草遭遇明显瓶颈的同时,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排全省第10。固投几乎成了最大亮点:

但行业分化加剧。

最牛的是建安工程投资,增长36.3%,排全省第1。分产业看,一三产投资增速都很猛,但二产投资下降了21%。

传统的工业强项在下行的经济周期里,也在承受着压力。钢铁、黄磷、水泥需求不足、价格下跌,特别是黄磷生产企业开工不足,产值普遍负增长,对全市规上工业形成较大的负拉动。但新增规上企业规模小,增量支撑又不足,一季度也没有大的增量项目竣工投产:

玉溪得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了。

去年全年GDP增速第一的昭通,今年一季度稍微低调了点,GDP完成368.47亿,增速3%。二产不是很好,增加值148.01亿,增速只有1.1%。

财哥之前也说过,昭通去年经济增速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白鹤滩水电站的投产,经济基本盘也是电力尤其是水电,估计汛期到来后,经济增速会提起来。但昭通还是要解决一个问题:

新型工业要快马加鞭了。

德宏、保山、普洱这三个难兄难弟,主要说说保山。

德宏一季度GDP增长2.7%,普洱同比下降0.4%。其中,普洱的问题在于,电力工业占工业比重大、规上工业连续多月呈负增长。

去年全年GDP增量全省唯一为负的保山,这次又拿了个负数。

虽然官方数字是同比增长0.3%,但从绝对值看,今年一季度为254.42亿元,去年是263.29亿:

少了8.87亿。

具体来看,一三产虽然都增长了3%到4%左右,但二产增加值却降了7.2%。

分区域看,隆阳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施甸增长1.2%,但龙陵和昌宁分别下降14.9%、10%,最多的是腾冲:

下降44.5%。

保山再想想办法,除了隆基,还能不能找出其他“基”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