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精神异常时在自我赋予解读的构建里,会有怎样奇幻的经历呢?在方洋所写的《分裂简史》里,让我们看见一个在精神异常时,处于癫狂状态下时,内心经历了哪些思考和看见,以代入式的笔调走入一个精神病发作时的精神世界,看见那种臆想与荒诞里的游走,带来一种奇幻感,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怎样的感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赋予解读的重要性,生命体验的感受让我看见其中的差异

同样的事件,在我们以常态解读时它会是怎样的,在另类解读时又是怎样的?在书籍中呈现的解读就是很具象地呈现了这种差异,比如说熟鸡蛋变生,对于这样荒诞的可能,我们用常态思维肯定会觉得它是谬误的,荒诞的,在我们的无数生活经历和科学依据里,它是不可能存在的,已经变熟的鸡蛋怎么可能回到生的状态,无论是其中的分子结构的还是从时光流逝中,也不可能存在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书中的方阳以时光倒流的解释来赋予熟鸡蛋变生一个可以通过意念来构成时光回溯的解读,并试图以此来获得一种合理性。这种荒诞与差异,除了让我们看见异常精神状态下的一种呈现,更看见对某个事件或事物的解读直接引发了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在方阳用滴滴打车时,他卡着手机屏幕,不到三秒钟,那辆车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它可能由于导航延迟,这是一种常态思维下的一种解读,而另一种解读则是那辆车利用某种技术瞬间移动了,不同的解读就构成了我们状态下的差异。作者在书中以两种不同的思维穿梭来让我们看见常态思维下如何解读,而在异常状态下是如何解读的,这种差异感,让我们在阅读时获得一种奇幻与惊奇的体验。

二、概念与思维的拓展,构建一个趣味的故事情节,走入奇幻心灵世界

当我们从书籍的不同章节里,去看见一个又一个复杂理论来解读的某些常态下的事件或事物,看似有着某种复杂的合理性,但又充满着一种奇幻的荒诞感,这也是在读时,我们会觉得这是怎么?基于我们常用的常态思维,很多时候是很少打开某种思维拓展去看见和感受过那种思维扩展下的状态,而精神病患者在发作时那种打开与拓展的思维状态,又是过于涣散而缺乏常态思维下的理性的,所以那种能够切换并理解的状态很难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作者在这本书的书写里,恰恰是以一个常态思维又理解异常思维的状态的双重视角来进行切换和解读,带领我们走入一个稳定又奇妙的世界,这也是书籍带给我们既奇幻,但又不知如何评说的一种好奇感,这种掌控场域的切换,让我们走入一个又一个解读情境里,看见那份奇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分裂简史》让我们看见思维在哲学、物理、精神病学等领域的游走与碰撞,带来一种视角与切入的奇幻,可以解读为奇幻故事,亦可以看见其背后的思维跳脱的深思,但这都如同末尾的那段话:

“我们继续走,继续走,我一定要找到那扇通往现实世界的门”“这个世界上的精神病人,其实都是有资格前往现实世界的人,因为他们发现这个世界是虚假的,却被虚假世界的人当成了疯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