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大学教授的卓同年,不惜辞掉体面的高薪工作,带着妻子远渡重洋到加拿大开了个中医诊所,只为了传播我国的中医文化。

从此他扎根在异乡20年,累计看诊了50多个国家中的两万多名患者。

甚至教会了外国孕妇们产后护理——“坐月子”。

为何他宁愿放弃高薪也要去其他国家传播中医文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教授

这就不得不讲一下他的传奇经历了。

1962年出生于浙江的卓同年,从小就是一个学习上上进的好学生。

1980年,他顺利考入新疆中医学院学习,正式开启了自己的中医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校期间,卓同年对中医的热忱其实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他对这门古老学科的枯燥理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直到一位学长推荐了《周易》和《自然辩证法》两本书,卓同年才逐渐领悟到它们与中医与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中医,并在之后近10年里,几乎将大部分中医著作都阅读了一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广泛拜读中医经典著作,卓同年还积极向学校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深中医教授们请教。在这些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卓同年对中医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领悟。大学毕业后,他已经可以独立看诊各种疑难杂症。

3年之后,卓同年就意识到,中医实在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要长期的沉淀和积累才能真正掌握。于是他决定四处求师,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拜访各地的中医大家,潜心学习和钻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几年的学习历程对卓同年来说可谓收获颇丰。

他不仅全面提升了自己的中医理论水平,还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在中医学界发表了60余篇有价值的论文,对中医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凭借出色的医术和学术成就,30多岁的卓同年顺利晋升为新疆医科大学的副教授和主治医师,前程似锦一片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都步入正轨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

远洋开创新事业

1999年6月,卓同年毅然辞去了所有职务,与妻子一起来到了加拿大温哥华。这对夫妇将这次行程称之为"闯荡"。

对于当时的大多数人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冒险。但对一向追求梦想的卓同年而言,这只是实现他将中医事业推广到海外的决心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温哥华后,卓同年并没有"轻举妄动"。他先花了一周的时间来仔细了解这座城市,观察当地中医诊所的运营情况。

经过充分的考察和调研,2000年的春天,卓同年终于拿出全部积蓄,在温哥华的繁华商业街百老汇租下了一间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中医诊所。

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段,一方面是因为卓同年发现温哥华唐人街已经有太多中医诊所了,另一方面,他还希望能将中医推广到西方人群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心中有一个美好的设想:每天接待40位患者,这样两年内就能服务3000人,而这3000人又会介绍更多人前来就诊,这样他的诊所就可以被逐步推广出去。

但美好的想象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最初在诊所开业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前来就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并不奇怪,当时温哥华的中医服务还没有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大多数外国人也对中医了解的甚少,很少有人愿意花钱找一个不知道靠不靠谱的中医看病。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局面,卓同年决定亲自参加当地的健康展,向更多人推广自己的中医诊所。在第一次健康展上,他就遇到了一对来自东欧的父女,卓同年只用把脉就诊断出了男子左腿关节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父女俩十分惊讶,因为父亲的腿伤已经很多年了,况且他们从未透露半点旧伤病情。

这对父女不得不被卓同年的医术信服,他们也就是卓同年的首批患者。

这次小小的成功,让卓同年意识到如何才能进一步吸引外国人。于是,他又开始在社区里组织中医健康讲座,向当地居民传播中医知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其中的一场讲座上,卓同年遇到了一种叫"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疾病,这种慢性疼痛疾病在北美地区非常常见,但西医却无法有效治疗。

卓同年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只要他能成功用中医治愈这种疾病,必将赢得更多外国人的认可。

于是,他与患者约定一周后再来进行治疗。这一周的时间里,卓同年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并结合患者的病症特点,在中医典籍中找到了可能的治疗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几天的实践里,他惊讶的发现通过针灸治疗,能让这名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此后,他又陆续成功治愈了数百例同类病患。

这一系列的成功案例,让卓同年在外国人群中打响了知名度。更重要的是,这让他意识到,中医在向外国人推广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接受中医的理念和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此,卓同年开始在诊治过程中,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患者解释中医知识,并鼓励他们亲自参与中药的煎制过程,以此增进他们对中医的理解。

这种专业而直白的沟通方式,让卓同年赢得了更多外国人的信赖。许多患者在得到痊愈后,不仅主动向身边人推荐他的诊所,还开始自己学习中医和中国传统文化。其中就包括了后来成为卓同年得意门生的乔舒亚。

患者变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乔舒亚的母亲佩吉,曾经因为多发性肌肉硬化症而行动不便,生活受到极大影响。在尝试过各种西医方法无果后,佩吉一家人最终决定来到卓同年的诊所寻求帮助。

卓同年仅通过一次把脉,就诊断出了佩吉的病情,并制定了针灸治疗方案。经过一年的坚持治疗,佩吉的病情明显好转,不仅疼痛缓解,行动也恢复了自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神奇的转变,让佩吉全家人都欣喜若狂。尤其是佩吉的儿子乔舒亚,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心要学习这门古老而神奇的医术。

在卓同年的悉心指导下,乔舒亚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毕业后,他专程到中国深造,并考取了加拿大的中医执业资格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乔舒亚已经在当地开设了自己的中医诊所,并成为当地知名的中医师,将中医智慧传播给更多加拿大人。

从教授到传道者

据统计,如今加拿大卑诗省已经有2000多家中医诊所,而其中只有600多家是由华裔中医开设的。

卓同年为了宣传中国妇女传统的"坐月子"文化,在诊所专门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月子中心",配备了专业的月嫂团队,并严格按照中医理念为产妇们提供全方位的调理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在加拿大各大城市,中式月子会所的身影随处可见,不仅吸引了大量华裔顾客,也有越来越多的加拿大白人前来体验。可以说,卓同年成功将这一中国特色的养生文化引入并推广到了异国他乡,为两国文化交流互鉴做出了重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追求,以及为之奋斗不止的精神风貌。

他的事迹无疑也为更多有志之士指明了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只要抱持着无坚不摧的决心和意志,相信自己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任何环境下取得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