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图/中经视觉 胡江涛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图/中经视觉 胡江涛 摄

无人机送快递,给矿山做CT,AI加持下产业集群迈向“共享智造”,“智慧羊倌”贴心呵护,种羊畅销全国……历史长河中,作为革命老区,江西省赣州市见证了无数风云变幻,如今,在这片曾经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活力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赣州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有“共和国摇篮”之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给后人留下了数不尽的红色精神财富。时至今日,老区焕新,动力澎湃,高新技术产业聚集:赣州千亿元产业集群由1个增至4个,拥有国家级产业集群4个、省级产业集群23个,稀土新材料及应用集群成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南康家具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3家,数量均列江西省第一,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赣州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积极探索求新,踏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全国每2部手机就有1部手机屏幕模组产自赣州经开区”,作为赣州经济的“火车头”,创新发展的“火箭发射台”,近年来,赣州经开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构建“芯屏端网器”中高端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目前,已聚集电子信息企业近300家,其中规上企业94家,形成了以同兴达科技、富联精密、立德电子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走进赣州经开区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幅生机勃勃、科技气息浓厚的画面跃然眼前。一排排智能化生产线井然有序,宛如训练有素的士兵,整齐划一地排列着;工人们身着整洁的工作服,各自忙碌于各自的岗位,他们的动作精准而迅速,整个车间充满了高效而有序的工作氛围。同兴达电子科技在显示模组领域的出色表现令人瞩目,据悉,该公司在全国民营企业同行中显示模组出货量排名第1,市场份额占全国1/3、全球1/10,是赣州市首家营收过百亿的电子信息企业。“面对新形势新发展,我们将不断‘精耕细作’新型显示行业领域,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持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中家表示。

在赣州经开区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企业通过加速转型、技改升级实现“蜕变”,踏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的情况也很多见。园区中的赣州富尔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自2011年落户经开区,该公司用10多年时间实现了从初创到高新技术企业的蜕变,其营收连年飙升,科研创新不断,细分市场地位稳固。如今,富尔特已是全国数智化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企业,其年产8000吨高端稀土永磁材料技改扩产项目现已投产,建设了业内首条集智能化绿色化于一体的高端铁硼生产线,建设了高效纳米级晶界扩散线、智能装配线、智能检测中心等,打造了行业首个5G全连接工厂。富尔特所掌握的绿色短流程再生技术,将稀土有价元素的回收利用率提升至惊人的95%以上,全生命周期评价LCA碳排放减排更是高达67%以上。这一技术让富尔特成为江西唯一入选工信部第五批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同时也让其成为稀土永磁行业全国首批“国家级绿色工厂”。

经开区的另一家企业,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同样闪耀着科技创新与技改升级的光芒,该公司研发的可兼容钠离子、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的SPS动力电池技术,具有超1000km续航、高度集成轻量化设计、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高灵活、高适配和高经济性等优势,投产的15GWh SPS动力电池生产线即将投产。正式投产后将最大限度发挥乘数效应,快速推动产业升级,形成竞争新优势。如今,在赣州经开区,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传感器、新型显示、新型储能等企业遍地开花,呈现出一片“向新、向未来”的经济发展态势。

在赣州市中心城区章贡区,佳腾电业(赣州)股份有限公司在发展受困的情况下主动求变,硬生生蹚出了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前几年,作为国内电磁线行业的领军企业,佳腾电业在面临行业内产品技术门槛偏低导致的同质化竞争加剧以及市场价格战烽烟四起的严峻形势下,其营收增速一度受阻。随后,该公司坚定地选择了一条自主研发与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锁定“国产替代进口”的核心目标,着力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精尖电磁线产品。面对挑战,佳腾电业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积极构建前沿技术研发团队,另一方面同步推进经营管理优化升级,全面拥抱数字化转型浪潮,通过整合ERP、MES等信息系统,成功打破生产制造与供应链环节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库全流程数据一体化,显著提升了整体运营效能。此外,该公司凭借先进的数字化平台和开放的合作姿态,成功对接并融入全球五百强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历经数载耕耘,佳腾电业市场份额实现大幅攀升,其在国内扁平漆包线市场的占有率从原先的35%跃升至75%,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先后斩获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多项荣誉,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电磁线产业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

老区借势发力,科创崛起助推振兴发展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发展,2021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2022年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这其中区域间、城市间的协作、合作是重点。老区赣州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尤其擅长向地理优势、政策和湾区借势,并持续向顶级科研团队和人才借力,赣州市委、市政府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搭建合作平台、提供精准服务等多种方式,成功吸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其他地区的众多优质企业、顶尖科研团队和高端人才落户老区,为赣州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位于南康区的赣州低空经济产业园,阳光明媚,天空湛蓝,一片宁静而宽广的景象。随着一阵阵引擎轰鸣,“嗖嗖嗖”的声音划破天际,一架架无人机如同离弦之箭般迅疾升空,昭示着这片土地上新兴的低空经济产业正在起势。记者走进明德新材(赣州)技术有限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只见一台台精密机械设备整齐划一地排列,身着统一工作服的员工们忙碌而有序地穿梭其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专注地操作着,对无人机部件进行细致入微的加工、精准高效的激光切割以及严苛精细的成型处理,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据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彭小勇介绍,去年从深圳迁址至南康以来,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生产线始终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每月可稳定产出接近400套无人机整机。该公司于2015年在深圳创立,目前已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级无人机制造企业之一。彭小勇表示,之所以选择南康作为生产基地,主要原因在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距离深圳仅两小时车程,便于与珠三角地区保持“零距离”沟通交流;此外,南康地区的空域条件极佳,配合按照通航机场标准建设的飞行营地,为无人机企业的研发测试和日常运营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

在低空经济产业园,另一家名为江西同一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是行业翘楚,该公司集无人机航模产品研发、制造于一体,业务覆盖无人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同一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拥有一支实战经验丰富的技术研发团队,而且向顶级高校和科研机构借力也是相当给力,已经与国防科技大学、航发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等多家顶级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新介绍,同一无人机科技旗下自主品牌“T-ONE”已经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代理经销网络,产品畅销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每月能完成大约100架无人机的满产任务,“我们还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计划今年至少推出3款全新无人机产品,并预先研究1至2款新品;同时,还将积极参与科研单位和军方的科研创新项目,加速推进亚音速无人机的研发进程,以期进一步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为今后多元化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而在赣州市章贡区,同样通过借力借智、协作合作,生物医药产业也在迅速崛起,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增长点。为抢占新赛道、新蓝海,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作为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所在地的章贡区,近年来精准发力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宠物经济三条赛道,加速形成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在此过程中,章贡区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实验室、赣南创新与转化医学研究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平台优势,加强与全省三甲医院、高校、药企的合作,有序推进全省医疗卫生体系学科建设联盟的组建工作,组建了肿瘤、泌尿、肝胆、重症、检测检验等5个学科联盟,未来1-2年力争组建20个联盟,逐步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态圈。在2023年举办的赣州生物医药发展大会暨新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上,9位院士、160余位知名专家教授积极为生物医药产业出谋划策,进一步夯实了该区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此外,章贡区充分抓住国家药监局、省药监局对口支援的契机,成功吸引深圳华通威国际等大型医疗器械检测公司在赣州设分公司。同时,章贡区还与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入合作,通过“全托管+一体化”模式及高层次人才的互派,共建赣州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此举大幅提升了科研水平和成果转化效率,为地方医院的发展和老区百姓的健康福祉注入新动力。

科技创新驱动,现代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在赣州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中,现代家居、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2023年营收分别达到2700亿元、1800亿元,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让现代家具踏上“智造”之路,如何把有色金属“吃干榨尽”充分利用,如何让新材料的“含新量”更高,分布于赣州各地的一家家企业用现实交出了完美答卷。

在南康区龙回共享智能备料中心,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这里,一百多条机械臂听从指令,默契配合,接力作业,犹如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井然有序地执行着每一个生产环节。地面上,智能AGV小车忙碌穿梭,精准地将材料搬运至指定位置,实现了物料搬运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大屏幕上,生产数据实时刷新,技术参数远程可控,使得整个生产过程透明化、可监控。家具制造搭上“智慧快车”,生产效率实现了质的飞跃。“现在,我们只需要15秒就能生产一个家具零部件,而按照传统的生产方式,这至少需要一天的时间。”该中心负责人王隆平说。

同样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突破的还有位于章贡区的金环磁选科技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这家企业深耕矿山和矿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凭借在磁电选矿技术领域的卓越成就,确立了其在中国乃至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历经三十余载科研创新,金环公司已在磁选、重选、矿石预抛等多个矿物工程技术尖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和丰硕成果。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建立起以电磁、永磁、智能化分选和离心重选为主导的核心产品体系,各类产品型号规格累计超过200种,特别是在磁电选矿技术层面,已然崛起为中国顶尖、国际知名的磁电品牌。在这漫长的创新历程中,金环公司硕果累累,拥有一系列发明专利,让中国磁选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从跟随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金环公司成功破解了平环式磁选机这一困扰全球的行业技术难题,实现了品位与回收率的双重飞跃,有效推动了大量低品位弱磁性矿物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例如,其自主研发的SLon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独特而精密的磁场设计与优化分选模式,大幅度提高了矿物分离的效率和精准度。目前,这款设备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弱磁性铁矿、钛矿、细粒锰矿、黑钨细泥、稀土尾矿、赤泥、非金属矿等多种矿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据统计,使用该设备后,铁精矿品位平均提升了3.8%以上,尾矿品位下降3.2%以上,作业回收率提高19.3%,同时实现了节能60%、节水25%的重大突破,有力提升了资源综合利用率。当前,金环磁选的SLon系列磁选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70%,国际市场占有率亦达到50%,一举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对强磁选机进口的依赖局面,为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安全贡献出了硬核科技力量。同样,在赣州经开区,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以高效开发与高值利用钨资源为目标,通过自主创新,开发的CVD氧化铝涂层技术成功打破了进口品牌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关键领域的长期垄断。多年来,该公司专注于硬质合金产品的高精密、高附加值升级,已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之列。

在有“深圳北五环、融湾第一站”之称的定南县,江西赣悦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正以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卓越的产品质量,引领着光伏玻璃行业的发展。该公司年产4000万平方米光伏玻璃的二期项目已于两年前投产,全国玻璃行业的佼佼者,秦皇岛玻璃工业研究设计院首次以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身份走进该项目,其深厚的研发实力和前沿的科技创新,为赣悦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如今,这里生产的光伏玻璃成品,在尺寸和厚度上均达到了业界领先标准:最薄处仅1.6mm,最大长度可达2400mm,宽度则达到了1400mm。如此卓越的产品规格,在全球范围内,仅有20%的光伏玻璃生产企业能够匹敌。

时至今日,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赣州的传统产业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产品换代,这些产业不断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增加效益,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迈进。如今,赣州市已有超过5万家企业实现上云,省级“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达到21个。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推动。未来,随着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和应用,赣州市的新质生产力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人才引领创新,新质生产力助力老区腾飞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唯有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持续注入人才动能,提供人才支撑,发挥人才红利,坚定不移向人才、科技、创新要核心竞争力,让人才链支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拥有更强大的引擎动能。

赣州属于南方,这里用产业化的模式来养羊是个稀罕的事情,但赣县区的乡村振兴带头人李开嵘却用小“芯”思迎来了大发展。近年来,赣县从浙江湖州引进发展湖羊产业,目前,已是江西省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并获全国首个湖羊科技小院称号,这得益于李开嵘的前瞻视野和创新实践。李开嵘深知,新时代的农业发展需要人才与技术的双重支撑。他率先在湖羊产业中引入大数据管理,打造数字化养殖车间,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更引导了整个园区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园区内的湖羊,如今都佩戴着装有5G芯片的绿色耳标,这些耳标如同它们的“身份证”,记录着每只羊的详细信息。通过扫描耳标,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羊只的健康状况,调整饲养环境,确保它们享受到“星级”的养殖待遇。这种智慧养殖模式,不仅让养羊变得更加高效——现在,仅需6人就能管理1万头羊,还带动了当地脱贫户的就业和增收。如今,赣县区湖羊养殖基地已成为南方地区规模较大的羊种基地,河南、山东等北方羊倌也纷纷来到赣县购买羊种。

人才在支撑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的过程中,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赣州高新区中科融合产业园内,中科鸿虔新材料有限公司一个很不简单的项目,给出了最有力的回答。该公司的“国六标准柴油车尾气净化新材料”项目是江西首个由院士团队领衔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是赣州市“揭榜挂帅”的佼佼者。“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州高新区的首个重磅落地项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的垄断,可解决我国柴油车尾气后处理净化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赣州高新区科创局干部肖桂林介绍。据悉,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贺泓院士团队是这个项目的技术担当,他们通过不懈努力,研发出了柴油车尾气净化新材料,实现了重大的“卡脖子”技术突破。目前,该公司的技术产品已在东风商用车、重汽等厂家生产的柴油车上实现了应用,满足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并正在同一汽、潍柴等厂家合作,推广技术成果的应用。相关技术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在赣县区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我国稀土领域高端人才云集,他们挥洒汗水、激扬智慧,承载着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无限可能。走进该中心,会感受到这里犹如一个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全球顶尖的稀土人才。中心研发部主管卢大圣是从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归来的博士,他与妻子共筑梦想,在这里探索着近红外荧光粉的奥秘。在这个创新的殿堂里,由张洪杰、沈保根、张文海三位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组建了20支研发团队、引进了260余名人才,汇聚成一股澎湃的创新力量。目前,该中心科研团队中有两院院士5人,国家级人才10余人,高级职称人才100余人,为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着有力支撑。为了吸引和留住这些高层次人才,赣县区可谓下足了功夫。他们出台了一系列引才政策,投入巨额资金,打造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服务体系。从人才大厦的落成运营,到“8个2000万”的奖励措施;从个税返还的上门服务,到3623.23万元的政策资金兑现,每一项举措都为我国稀土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着切实推动。此外,在产业领域,人才要素也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位于赣州经开区的江西冠英智能科技集团是一家以“工业AI”为核心技术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过去几年投资建设了赣南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平台、部级重点实验室、赣州产业数字大脑、融湾区域智算中心等新质生产力数字基础设施,为助力集群中小企业低成本、高质量、快节奏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以及工业互联贡献着积极力量。

回望2023年,赣州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606亿元,增速达5.3%,七项经济指标增速领跑全省,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在新兴产业布局上,赣州成效显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高达21.6%,远超工业平均增速,潜力无限。科技创新更是硕果累累,501家企业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增长率居江西省之首,科技型中小企业也激增41%,达到2412家。赣州在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上同样领先全省,为创新创业提供强大支持。这一系列成就均表明,革命老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形成,不仅为老区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更为这片红色土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本刊记者 秦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