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青海省曾出现一起杀人案,凶手因为在当地的背景十分骇人,所以他的刑罚,也从死刑被改成了死缓,最后改成无期。死者家属多次上诉无果,最终案件甚至惊动到了邓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死者家属大街哭泣,记者打抱不平

1983年底,青海省的一对老夫妻在大街上痛哭流涕,很多人看着他们都露出了同情的眼神,可最终还是摇头离开。

这对夫妻哭泣的原因是他们家的孩子王强被人杀害,但是凶手本来应该判死刑,却被人改成了死缓,去年更是被人改成了无期,如果再这样改下去,凶手最后就变成关个几年就放出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曾经去上访过很多人,可无论是去法院申诉,还是去北京上访,最后都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果,他们也因为不断地申诉上访而倾家荡产。

正在他们哭泣时,一位路过的新华社记者来到他们面前,询问他们为何哭泣。在将情况了解后,这一名记者向他们承诺,一定会给他们讨一个公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回去以后,便觉得这个案件十分不简单,这背后牵扯的人和事一定很大,但无论如何,记者的任务就是将事实展现在人们面前,所以他决定一定要帮助这一家人。

他一边收集这桩案件的资料,一边向领导反映情况,他和领导表示,现在还不能轻举妄动,等到合适的时机,直接上交中央领导,在他们商讨之后,他们做出了三个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查事件过程严格保密,除了参与到这件事的社长以及包括他在内的两名记者,其他人均不能告知。选一位户籍不在青海的记者参与调查,他们三人的户口均不在青海,这样一来即使是事情暴露,他们也有后退的余地。

而在调查案件的时候,他们也是严格保密,能够走路去的地方绝对不打车。即使是必须打车,他们也不会告诉司机自己要去那个地方做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三人团队,绝对不能谈论关于这个案件的任何事情,因为这件事情的背后,实在是牵扯太多,即使是青海省这几任的省委书记实力强大,也不敢对这件案子动手。那么到底这个案件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竟然让这么多的人对此忌惮。

杨小民杀人案,从死刑到无期的杀人凶手

杨小民是青海铝制品厂的一个员工,他的父亲是青海省委办公厅的副主任。而和杨小民住同一个院子的员工名叫王强,王强的父亲仅仅只是一个《青海日报》的普通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天早上,王强和杨小民同时在水房打水。当时的王强因为不小心,将水溅到了杨小民的裤子上。杨小民因此对王强破口大骂,认为他弄脏了自己的裤子。

而王强也忍受不了对方的嘴,认为杨小民就是因为自己身份高,看不起自己,于是两人在水房一直争执不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围人看到后,赶紧过来帮忙打圆场,这才阻止了事情的进一步扩大。而第二天同样的时间,杨小民和王强又一次在水房争执了起来,这一次虽然还是被周围工友将争执调停了,但杨小民心中却憋着一团火想要发泄。

王强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太重,回到院子以后,便去床上睡觉了,而杨小民戴着一个卫生帽并用口罩和眼睛将自己面部蒙住,拿着刀冲到了王强的卧室。王强来不及反应,杨小民就对王强捅了数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强忍着疼痛,爬下床想要去喊人救命,可是杨小民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直接挡在他身前用身体挡住他逃跑,然后继续用刀不断地捅王强。

在这期间王强已经认出了杨小民,不断地对他喊饶命,自己再也不敢了,可杨小民却跟没听见一样,势必要将王强捅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王强惨叫声太大,将周围的邻居吸引过来,杨小民才终于停手。可是此时的王强已经倒在血泊当中,没有了一丝生气。

杨小民打开王强卧室的门,拿着那把带血的钢刀,在邻居的错愕当中直接离开了犯罪现场。当邻居看到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满身带血的王强后,才明白过来怎么回事,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将王强送往了医院。只可惜,即使是医生全力救治,依旧没有挽回这条年轻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医在对王强的尸体进行检查后发现,在王强的头胸腹背等部位,发现了高达14处刀伤。胸部的刀伤,更是直接将王强的肺部刺穿,多出内脏都受到了严重损伤。

简单调查以后,青海西宁市公安已经确定凶手就是杨小民,警方立即将他抓捕归案。而杨小民却在被抓以后,十分嚣张,大声喊道,自己的父亲是省委办公厅的主任,就算是自己杀人了,他也有的是办法救自己,他根本不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中区法院审理这一案件后,认为杨小民犯了故意杀人罪,并且手段十分凶残,影响十分恶劣,当即就给他判处了死刑。

而就当城中区法院将审判结果交到青海省高级法院复核完以后,这死刑却直接变成了死缓。而改判的理由也是十分离谱,认为杨小民这一个已经25岁的成年了7年的人还十分年轻。拿刀冲进别人家杀人的杨小民与在自己家睡觉被杀的王强之间存在两人搏斗的情况,谁先动手无法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为让人感到震惊的是,在两年后,随着杨小民的父亲升任成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以后,在监狱当中的杨小民又从死缓,被改判成了无期。

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这一次凶杀案的背后,竟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青海省领导阶级关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海省巨大关系网,凶杀案惊动中央彻查

如果单是杨小民的父亲,其实这件案子就十分容易解决,毕竟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无法抗衡整个青海的正义人士。但从凶手被改判为死缓的那一刻起,这件案子就已经不是一个人在插手了。

杨小民的父亲是当初解放青海之时,留下的一大批陕北籍干部中的一员。而当时的那些陕北籍的干部,也因为当时的功劳,在青海各级地区都占据了权力重大的岗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因为青海地区刚解放,还有很多岗位有空缺,所以中央又派遣了一批有高中学历的人员到当地去当干部。

这些人里面,女性大多是四川的同乡,而她们也有一部分嫁给了这些陕北籍的高官,而男性是与这些陕北高官是同一个省的陕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导致,青海省这些陕北籍的高官,依靠自己四川的妻子,以及自己本身的陕西同乡,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而一部分的正义之士,不在他们的关系网当中。

也正是靠着这一个巨大的关系网,杨小民的父亲直接动用关系,将那些在审理杨小民案件之时,坚决要求判处杨小民死刑的人,全部被免职或者调停。

甚至他们还收到了一些在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相应的,在杨小民案件中,为杨小民改判出过力的人员,也全部得到了升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再大的关系网,都有无法笼罩的地方,新华社的三位记者,也准备以在这个关系网之外的人士为突破口,寻找更多的正义之士来帮忙。

而他们在找寻了当时的抓捕杨小民的公安,以及为王强打抱不平的邻居等人之后,也已经将大致情况调查清楚。

甚至他们还调查到了杨小民在得知王强被送进医院之后,还准备了一把手枪,防止王强对他进行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了这么多的证据,其实已经可以判定杨小民当时的案件,是性质十分恶劣的故意杀人。可他们却还是无法将情况上报,因为他们却始终缺少一个能够与那个关系网抗衡的人。思前想后,他们最终决定冒险,去找青海省长黄静波反映情况。

黄静波虽然是刚从广东调任过来的,可他却也是陕西人,谁也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进到杨小民父亲的关系网当中。

好在黄静波没有让他们失望,黄静波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做人十分有原则,对于这种不公的事情,他也十分痛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十分赞同记者们将这一案件真实地发表出去,同时他也提醒记者们,在记录案件的主要情节以及证据的时候,一定要咬文嚼字,用最准确的文字描述案情,不能给杨小民父亲那群人找到任何空子可钻。不然的话,不仅仅是杨小民的判决不会更改,他们也会遭到对方的报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当三位记者回去以后,他们拿着一大把的资料,开始思考要如何写这一案件,并且怎么样才能将问题反应出去,引来中央的调查。在思索一番以后,他们决定用最简洁的文字写明案件,然后要在述说时,充分表达出要求调查这件事是民意所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5年2月6日,一篇详细讲述青海省法院,蓄意包庇杀人凶手杨小民的文章发表了出来。而这一文章一经发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于是三人紧随其后又发表了一篇描写青海群众对这一案件的强烈不满的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篇文章发布以后,立即就有中央调查组来到了新华社,开始与新华社共同翻阅材料,为死者家属讨一个公道。

1985年6月23日,中央调查组向青海省省委转发了调查报告,要求将杨小民的判决依照法律程序更改为死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在7月中旬,中央直接对青海省的各级官员进行职位调动,有的更是直接被免职。

同月的30日,杨小民在中央和中央工作组的监督下,执行死刑。在他执行死刑时,西宁市所有的百姓都为之欢呼。

而这一件事也被传到了邓公的耳中,他认为这件事拖了5年,省委书记都换了好几届,终于是解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表扬了此事件解决方式很好,任何的干部家属、子女犯罪,都必须要严肃处理,不能因为人物身份地位而包庇。并且要多查处这样的案子,才能让那些徇私的干部胆寒,不敢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