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一

谁言桃李竞芳名,独有幽花向日明。

只为春光偏好色,故将浓艳斗新晴。

首句“谁言桃李竞芳名”,诗人借桃李之芳名,反衬野花的默默无闻。桃李在春天以其鲜艳的花朵和芳香赢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但诗人却提出疑问,认为人们不应只关注桃李的芳名。

次句“独有幽花向日明”,则转向对野花的描写。野花虽无桃李之名,但其独自开放,向着阳光展现自己的美丽。这里的“幽花”一词,既表现了野花的低调和内敛,又突出了其独特的韵味。

第三句“只为春光偏好色”,诗人进一步解释了野花之所以如此美丽的原因,即为了回应春光的偏爱。春光是大自然对万物的恩赐,而野花则是春光偏爱的对象之一。这里的“偏好色”不仅指春光的五彩斑斓,也暗示了野花的鲜艳色彩。

末句“故将浓艳斗新晴”,诗人以“斗新晴”来形容野花的盛放,表现了野花在新晴之日的生机勃勃和争奇斗艳。这里的“浓艳”一词,既突出了野花的美丽,也体现了其不甘寂寞、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通过对野花的描写,赞美了其独特的美和坚韧的精神。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生活中默默无闻但坚韧不拔的人们的敬意和赞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二

野花何故亦多情,欲把芳菲媚远行。

自是东君无别意,却教春色最分明。

首句“野花何故亦多情”,诗人提出疑问,为何野花也如此多情。这里的“多情”既指野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也暗含了野花虽不张扬,但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力。

次句“欲把芳菲媚远行”,诗人描绘了野花试图以自己的芳菲美丽去吸引远行的旅人。这里的“媚远行”既是对野花美丽的一种赞美,也体现了野花积极向上、不畏艰难的精神。

第三句“自是东君无别意”,诗人转向对大自然,特别是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东君在这里象征着春天,诗人认为春天对万物并无偏袒之心,而是公平无私地赋予它们生机和活力。

末句“却教春色最分明”,诗人进一步强调春天使得万物生机盎然,春色最为鲜明。这里的“最分明”既是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大自然无私之美的肯定。

整首诗通过对野花的描绘,赞美了其多情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公平无私之美的感慨。诗人以野花为媒介,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三

山花野草总多情,何事东风太薄成。

自笑年来颜色改,春光只合付流莺。

这首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三》继续以野花为题材,通过描绘山花野草的多情与东风的薄情,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青春不再的感慨。

首句“山花野草总多情”,诗人开篇便赞美了山花野草的多情。这里的“多情”既是对它们生长在山野间,坚韧不拔、充满生机的赞美,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

次句“何事东风太薄成”,诗人突然转向对东风的责问。东风在此处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变化,诗人认为它对待山花野草过于薄情。这里的“薄成”一词,既体现了诗人对东风的不满,也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和青春的易逝。

第三句“自笑年来颜色改”,诗人转而描写自己。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感到自己的容颜已改,不再是青春年少。这里的“自笑”一词,既表现了诗人的自嘲和无奈,也体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末句“春光只合付流莺”,诗人以春光和流莺为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春光本应是万物生长、生机勃勃的季节,但诗人却认为它只应该交付给那些能够尽情享受它的生物,如流莺。这里的“只合”一词,既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遗憾,也寄托了对青春和美好时光的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绝·不知名野花有感 其四

野花虽小亦堪名,唯恐人间春太轻。

莫向东风怨零落,年来多少未知情。

首句“野花虽小亦堪名”,诗人开篇便直接赞美了野花的价值。尽管野花不像桃李那样引人注目,但其独特的美丽和坚韧同样值得人们去认识和欣赏。这里的“亦堪名”既是对野花的一种肯定,也体现了诗人对平凡之美的赞赏。

次句“唯恐人间春太轻”,诗人转而表达了对春天的担忧。春天虽然美好,但诗人却担心人们对它的珍视不够,只是匆匆而过,没有真正领略到春天的美好。这里的“春太轻”既是对人们忽视春天的批评,也是对春天易逝的感慨。

第三句“莫向东风怨零落”,诗人劝诫人们不要怨恨东风导致花朵零落。这里的“莫怨”既是对人们情绪的一种安抚,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诗人认为,花朵的零落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应该因此而怨恨东风。

末句“年来多少未知情”,诗人以一句感慨收束全诗。诗人认为,人们往往忽视了身边的美好,对野花和春天的了解也只是一知半解。这里的“未知情”既是对人们忽视野花和春天的批评,也是对未知世界的感慨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野花的描绘和对春天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们忽视美好的批评。诗人以野花为媒介,传达了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人们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