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河油田及整个中石油游梁抽油机多、电机皮带松紧度检测困难,针对行业难题,我创新设计完成电机皮带最优松紧度检测装置,已通过集团验收,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希望能彻底解决这一通病。”在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夏洪刚说。

夏洪刚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欢喜岭采油厂的一名采油工,也是今年刚刚出炉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工作14年来,夏洪刚将30多项创新成果从构想变为现实、从工作室搬到井场,从一名普通的采油工成长为油田资深技师、创新创效能手,先后荣获“辽宁青年五四奖章”、中国石油“十大杰出青年”、辽宁“最美青年”等诸多荣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锤炼本领,小岗位也有大学问

锤炼本领,小岗位也有大学问

“坚持是最好的品质,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坚持是最好的品质,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2017年11月,夏洪刚首次代表中国产业工人参加“一带一路”上合组织大国工匠绝招绝技展示,现场向世界11个国家展示了“蒙眼识工具——毫厘之间一摸准”的高超技艺。在规定的160秒内,他将“混成一堆”形状相同、差距最小只有1毫米的40件工具,仅仅靠手感准确识别出来,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准确无误,为中国产业工人赢得了光荣。

绝活背后,离不开数年如一日的训练与坚持,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2011年,从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夏洪刚成为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的一名采油工,和所有初学者一样,每天跟着老师傅跑现场、当学徒,对采油一线的一切充满好奇。

由于第一次拧闸门就被喷一身油,夏洪刚下定决心,要把基本功练好。

“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他白天缠着师傅教,晚上逼着自己学。记不住操作步骤,就按照标准一遍遍地练;搞不清流程走向,就顺着管线摸、一条条地捋,努力把技能练到极致。就这样,他记下二十多本笔记、废了上百副手套、画了上千次流程图……

从生涩到熟能生巧,从略懂皮毛到技艺纯熟,短短9个月,夏洪刚就能独立打卡子、修流量计、清过滤缸、处理冻堵管线,成为同批入职员工中的佼佼者。

“有一股不服输、肯钻研的韧劲儿。”师父赵奇峰说起夏洪刚,频频点头赞赏。

千锤百炼下,夏洪刚的技艺日趋成熟,在各层级技术比赛中初露锋芒,从厂级技术能手、技术标兵,一路奔向越来越高的平台。2017年,夏洪刚代表辽河油田参加中国石油采油大工种职业技能竞赛,凭借着娴熟的专业技艺,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勇夺银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技立身,“梦想家”也是“行动派”

以技立身,“梦想家”也是“行动派”

“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有能力为油田创新创效”

“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有能力为油田创新创效”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是“创客”、人人都可以是“CEO”。

近几年,油田物联网建设大潮奔涌而来,07站采油工夏洪刚对此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相关技术,琢磨和生产现场如何实现最佳匹配。

“机会比想象中来得要快!”2021年,07站实施物联网试点改革,“物联网+人工辅助”是这个站的基本运营模式。投入运行初期,由于设备设施、运行机制不完善,加上人手少等原因,百余口油井手填报表、量油录取等工作量较为繁重,对生产工作形成掣肘。

对此,夏洪刚立即化身“行动派”,将所学用到了生产中,短短两个多月,带领技术骨干优化数据填报系统,完成电子报表设计,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填写,填报工作时间由1天缩至1个小时。自主编程制作数据应用软件,一键即可生成抽油机井宏观控制图,改变了以往费时费力的人工制表模式。这个软件还能生成单井采油曲线,高效、清晰、直观,对技术人员及时分析油井工作状况大有助益。自主研发设计数字化应用功能,完成外输泵远程控制、掺水点后移站内自动调控、外输液位低报警等项目,节约外委费用40多万元。如今的07站已经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员工在中控室就能实现监控和操作。

“科技创新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既要有‘跟跑’行业变革的意识,还要有‘领跑’行业发展的勇气,解放思想、创新创造,将传统生产力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夏洪刚说。

去年年初,欢喜岭采油厂组建了物联网运维中心,夏洪刚也主动加入,成为其中一员。

“我们现在负责全厂物联网建设工作,压力大,责任和担子也更重了。”他们充分发挥“外活内干”优势,自给自足进行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提出油井变频远程调参、电流互感器利旧等建议40余条。截至目前,已实现一线井站数字化全覆盖,节约各类费用380余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革促新,“小目标”撬动“大梦想”

以革促新,“小目标”撬动“大梦想”

“创新创效光有技术还不够,必须要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创新创效光有技术还不够,必须要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翻开夏洪刚的笔记本,扉页标题处赫然写着“走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的“大梦想”,在内容处写着各阶段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小目标”。

2024年,夏洪刚又有了一个新的小目标,“要将3D打印应用于生产技术创新研发中,眼下的工作还有很多,创新工作仍有提升空间。”

在夏洪刚看来,基层创新要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有价值。

2019年,夏洪刚成为“赵奇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骨干成员。他立足岗位,一步一个脚印开展技术攻关、设备改造、工艺技术创新,解决了许多生产难题。

抽油机换皮带,这项日常工作让很多采油工叫苦不迭,耗费大量时间体力不说,还容易造成设备损耗加剧。

“现在可好了,自从用上了‘抽油机井皮带推顶装置’,不仅操作步骤减少了,劳动强度降低了,还提高了员工安全系数,工效一下子提高了50%以上。”采油工王允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新型数字化拉线液位计”也是工作室一项了不起的革新项目。老式的磁翻板液位计常常出现显示错误,液位总是量不准,而且无法远程操控。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夏洪刚每天爬上爬下高架罐,一次次地反复调试,经过上百次的实验,由双股钢丝绳、定滑轮组、位移模块、处理器及通信板块组成的“新型拉线液位计”诞生了。

“别看这套装置看上去简单,但是很好用,不仅可以利用太阳能供电,还能实现远程操控。”因其安全性高、故障率低的特点,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优秀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并在冀东油田推广应用200多井次。

开发微信小程序“掌控管理平台”,实现井站设备手机查询、掌上管理;设计法兰对正装置,实现了提效率与降成本相统一;研制单井计量器远程控制系统,实现油井管理智能化……在夏洪刚眼里,创新是在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更是为企业创造效益。

创新没有终点,人生的小目标一一实现。近年来,夏洪刚解决岗位生产难题100余项,获创新成果奖30多项,为企业累计创效1500余万元。

自从成为石油工人的那天起,扎根基层、打牢基础、练好基本功就成为了夏洪刚的日常,伴着他走过青春岁月。如今,夏洪刚更是把石油名匠、大国工匠作为毕生追求,用日积月累、永不停歇的奋斗,在采油工的小岗位一点点实现他的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