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之窗、省会之心、城市之肺”,是对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公园——合肥骆岗公园的有力概括。骆岗公园打造的超大规模的公共空间,为社会活动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舞台,成为吸引人流汇聚的强大磁场,给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于传统公园,骆岗公园采取的是开放式管理,不设实体围墙栅栏,那么,如此之大的一片园区靠的是什么来进行管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博士告诉《经济》杂志记者,骆岗公园的正常运转、管理和服务,靠的就是一颗“智慧的大脑”。

借助“智慧大脑”许多科幻场景变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3月16日,骆岗公园无人机索降点上空,一架无人机缓缓下降,通过索降的方式,将外卖送达游客手中。而不久前,合肥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也正式开通,在空中搭建起生命通道,大大提升了医疗物资配送效率。与传统公园不同,骆岗公园实现对园区安全管理、智慧运营、游客服务等实时监测、瞬时响应。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建设了数据中心、管控中心两个基础平台,利用无人机、无人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系统等3类无人系统,打造公园主干道路客货无人运输、基于eVTOL的城市立体交通演示、园区智慧治理、园区低空无人物流等4大场景应用。天然的空域、陆域条件和展示场景为骆岗公园“科技试验场”带来了尽情发挥的空间。以往的许多科幻场景在骆岗公园已经变为现实。比如,对于公园游客,搭建了公园门户网站,开发了“in骆岗”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作为游客获取公园相关信息的渠道,提供游玩指南、智慧停车、AI导航、线上购物、智能客服等丰富的游客服务。对于不能入园游玩的市民,还打造了数字游园、线上赏花服务,让游客足不出户也可畅游公园。

“智慧大脑”使分散式管理转为高度统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骆岗公园智慧中心,智慧园区项目总设计师万碧玉博士领着记者来到一张电子大屏前,它悉数展示着园区的全貌,无论哪个区域、哪座建筑,随着手中键盘的移动,都能来到眼前、一清二楚。万碧玉博士告诉记者,这颗 “智慧大脑”已经完全实现了对骆岗公园的数字孪生、整体把控、实时分析和协调调度,能够将分散式的管理转化为高度统一、有序运转的集成式园区管理模式。园区“智慧大脑”接入几十家单位、100多种、超1.5万余个感知设备数据,覆盖安防、市政、交通、楼宇、供水、园林、应急、消防等多个类别,统筹骆岗公园管理、运营、安防等各个方面。

由于公园面积大、入口多,安防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而“智慧大脑”中的“电子围栏系统”就较好地解决了难题,一旦有人穿越公园软围挡或者产生破坏,系统将会实时识别并预警,还能在数字孪生地图中实时追踪该人员,并能迅速“通知”安保人员进行现场处置。公园内水系较多,为防止人员涉水发生危险,“智慧大脑”通过周界摄像机结合人工智能算法设置了5米电子警戒线,当游客越过5米警戒线时,会通过摄像头自带广播进行语音播报,通知游客离开警戒区域,降低现场巡检的人力;当游客靠近水域时,就会触发涉水事件预警,系统快速定位地点,工作人员快速现场处理,预防溺水,如出现溺水事故,可与120联动实施救援。 还可实现乱堆垃圾监测、车辆违停监测。而“智慧园林”应用场景,则能够对公园内199种、约11.4万株乔灌木的基本信息以及病虫害防治、浇水、施肥、剪枝、防冻、除草等植物习性的整理成档,形成了集物联网监测、智能分析、自动提醒、移动监管、智能联动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园林管理系统。若这些工作以传统的人工方式完成,其成本将是难以估量的。可以说,“智慧大脑”将园区内小到一片树叶、大到楼宇建筑,都在大屏上复现出来,为园区管理提供了直观的管理决策辅助支持,促进了公园管理工作的规范有效。据了解,通过智慧园区场景建设,公园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提升了40%左右、人力成本可节约30%。

将应用场景思维贯穿到更多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碧玉博士所在的中城智慧(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于2014年,是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NSCJL)的发起单位,专注于智慧城市、城市科学领域的研究,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北京专精特新企业,获得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核心团队自2012年起一直从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行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相关工作,主导并参与了雄安、南京南部新城、广州之窗等百余城市的智慧城市的规划与设计。2019年至今,研究院及其合肥分院(智慧城市(合肥)标准化研究院)作为合肥骆岗公园智慧园区的设计单位,完成了智慧园区顶层设计和园区大脑、智慧运营中心、智慧安防等16个专项设计,创新引入智慧社区基础设施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指南,对园区所有表单数据和要素进行了标识。同时,作为全过程咨询单位,协助科大讯飞、中通服建设、华为、海康威视、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中科信创、科大乾延等建设参与单位与承建单位进行有效沟通,确保设计的实施与落地。现今的骆岗公园按照智慧园区顶层设计,打造了全国最大的公园级地上地下一体化全场景“数字孪生平台”,承载园内1.5万余个感知设备的实时监测数据,创建了安徽省最大的“植物基础数据库”,搭建了全空间无人管控体系,建成了白天晚上都有良好互动的30多项智慧体验项目,联通了合肥市公安、交通、消防、住建、医护、应急6大部门,已安全、便捷地接待了超过1000.7万人次(2023.9.26至2024.4.23)的游客,其中单日最高客流量达到了42万人次。因在游客服务、安全管理及智慧化运营方面的表现获得了游客的认可,公园在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荣登“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20强”榜单。

“智慧大脑不仅能够精密捕捉人员涉水、穿越围挡、车辆违停、垃圾暴露、夜间人员滞留等状况,还能实时监测园区内十余万棵植株生长情况,预警监测消防火情,为日常管理减负增效。”万碧玉博士告诉记者,作为科技创新的“试验场”,骆岗公园目前已投放新技术、新产品超过100个,其中80%来源于合肥本土企业。“未来我们将把更多应用场景思维贯穿到工程建设、绿色生态、城市更新、游园互动、产业培育等领域,帮助更多领域应用更多的高新科技,是我们的追求目标。”不但是骆岗、合肥,而且还包括中国,以及世界。

本刊记者/陈颖刘越山

图/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