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图中看到的,是第一届 AI 艺术节 AIAF 目前提交的部分优秀影像作品。

两周前,我们联合真格基金、线性资本、UCCA lab、LiblibAI、月之暗面(Moonshot AI)、通往AIGC之路(WaytoAGI)发起了一场以「爱恨情仇」为命题,面向全球创作者和 AI 爱好者的共同创作行动。截止 4 月 27 日晚 24 点,我们共收到投稿 1007 幅。

报名仍在进行中。截止 5 月 6 日,你可以扫描海报下方二维码,提交平面影像作品。

AI 时代令人兴奋之处,正在于它用工具打碎了创作的门槛。此次展出的优秀参赛作品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此前并非从事视觉创作的跨界人士。

譬如《来不及了》(图1)的作者@酒鬼桥BoozerBridge,他从去年十月才开始接触 AI 创作。此前,他在三里屯开了三年咖啡店,还曾在一家米其林一星的餐厅担任厨师。

《爱,生机和死亡》(图6)的作者@秋意 的职业是文案,接触 AI 创作前没有任何的绘画功底。

《爱之深,责之切》(图3)的作者@淅吾 是名文创销售,今年 3 月开始学习AI绘画。她很喜欢流传在 AI 创作者间的一句话,“AI 可以让普通人的天马行空不再眼高手低。”

我们相信,AI 公平地欢迎每个有创意的人。

我们也希望,通过此次的创作命题「爱恨情仇」来传达:无论技术如何革新,创作的核心仍是人类变化莫测的情感和共鸣。

在《诀别书》(图1)的作者@浮岚 看来,AI 技术像一道门,“可以通过它走进深埋的记忆,去看看只存在于梦境的风景。”他此次的创作围绕对父亲的追忆来完成,对他而言,这更像是场告别。

所以在此刻,我们再次诚挚地邀请每一位想要借助 AI 表达自我,并向世界分享自我的朋友加入进来。

与此同时,我们也邀请更多的创作者,加入 AIAF 跨界创作单元“开花计划”,并在接下来陆续发布。这个计划的名字来自我们的特邀创作者余秀华新诗集《后山开花》,我们将由文学和艺术领域拥有声誉和号召力的知名人士,与新涌现的 AI 艺术家,联合创作作品,对人的精神表达进行先锋性探索。

最后,我想引用第一届 AI 艺术节特邀创作嘉宾,数字艺术家@麦橘MERJIC 的理念:“AI 可以实现创作上的普惠+共创。一个人+一个AI,就是一个超级个体。”

在这片新的土壤上,我们期待你成为新的超级个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