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来临,多做真题。

下面是2023年深圳中考数学部分题目,我帮你拆解最高效的解题方法。任何一条你学会了,数学成绩都能直接开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道题严格的顺序应该是:1、把30°代入a,求出cos30°=√3/2≈0.866;2、1.025-0.866=0.159;3、0.159×1000=159。

但这是选择题,一步不差的算太费时,要讲究效率。你真正的思路是:1、cos30°,估算大概是0.8;2、1-0.8≈0.2;3、0.2×1000=200。与选项B最接近。

第二种方法可以通过心算,快速锁定结果,大幅提高做题效率。注意,你即使害怕心算出错,也可以动笔,只是不需要算到0.866这种程度,也能节约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道题主要考验看图,看你能否做到数形结合一一对应。

1、BP15,所以AB长是15;2、速度是2,所以P到B点是7.5s;3 、 11.5-7.5=4s,是从B到C;4、BC长=4×2=8;5、AC²=15²+8²=225+64=289。 最后一步: 选项C尾数是7,7×7=49,尾数一样,优先验证。 17×17刚好是289。

最后一步,不要傻傻的挨个算,要挑着试。 记住,不只是数学,语文英语尤其需要这种方法,才能大幅提高做题速度。

选择题可以这样速算、粗算,填空题呢?当然不能心急了,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我们看最后两道填空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道题很简单,你如果熟悉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就知道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反比例函数上任意一点的横纵坐标的乘积,都是确定的值k,是这点到O点的长方形面积。因为yx=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续就非常简单了,三角形ABO、BCO和CDO(过C点作x轴垂线),都是30°角的直角三角形。根据AB长,推导BO,推导OC,推导OD和CD。OD×CD=k=4√3。

其实直角三角形BCO和CDO是全等三角形,所以OD×CD=OB×BC。你如果能够看出来,就能更快一点。

下面最后一道填空题,有压轴题的难度,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ADE是翻折过来的,所以∠E=∠B=∠C;

2、∠AGE=∠CGD,所以△AEG∽△DCG;

3、设AB=AC=AE=20a。AG∶GC=3:1,所以AG=15a,GC=5a。为什么是20?为了避免出现分数,提高计算速度。

4、tanB这个条件要用上,做AH垂直DE,AE=20a,所以AH=12a,EH=16a;

5、在直角三角形AGH中,AG=15a,AH=12a,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出HG=9a。所以,EG=EH-HG=7a;

6、根据第二步相似三角形,CG(5a):DG=EG(7a):AG(15a),可以求出DG;

7、S三角形AGE:ADG,就相当于GE:GD=49:75。

方法二:作GH⊥AE,可以在三角形AGH、GHE中找勾股关系。

这道题有一点压轴填空题的样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你还不一定能够想出思路。所以,考试一定要讲策略:碰到复杂难题,你的第一选择是先跳过,拿走基本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再看最后两道简答题,21题9分,22题10分,这两道题前两问很简单,几乎也是送分。

第一问,把两个点E(0,4)和D(2,3)代入,即可求出解析式是y=-x²/4+4。

第二问,把R点代入解析式,即3.75=-x²/4+4。解得x=±1。(1-0.75)×2=0.5m。

第三问,很容易出错,你会误以为CK=BC。都倒数第二题了,怎么可能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道题的关键是:光线要刚好与抛物线相切,并不是过D点。相切意味着直线AC向上平移,刚好和抛物线有一个交点。你只要知道了这个本质,剩下的就是计算了。

1、首先求直线AC的解析式。很简单,知道AB和BC,很容易求出y=-3x/4+3/2。

2、AC向上移动,所以设新的直线解析式是y=-3x/4+m。

3、相切的意思是抛物线和直线只有一个交点,也就是方程组联立之后,x的值只有一个,即判别式b²-4ac=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一问不但有一点难度,更关键的是数字很不规整,增加了一点计算难点,真在考场算出来心里也会犯嘀咕。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最后一道压轴题。前两问也比较简单,最后一问非常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接CE,△CBE正好是长方形的一半, 所以BE·CF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即20。

当然,如果你不可能这么直观的看出来,你就需要证明△CBF≌△BEA,然后知道BE·CF=CB·AB=20。其实,如果你是通过这种方式算出的结果,看似在这一步多花了一些时间,但其实对于解决后面的问题大有帮助。我们即将见分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问也并不难。根据图形很容易看出△CBE∽△EAF,所以EF:AE=CE∶BC,所以 EF· BC = AE·CE=AB×CE+BE×CE。

菱形面积=AB×CE=24。BE×CE=BC×cosA×CE=1/3AB×CE=24=8。所以EF·BC=32。

最后一问,你如果独立求解,非常难,有很多种情况。你真在考场碰到,未必能够想全做对。过程非常长,我就不详细讲解了,教你几条重要的考试心法,比这道题重要得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秘籍心法:

1、有舍有得,聚焦重点

中考试卷题目比例一般是7:2:1,即简单题7成、中等题2成、难题1成。你看,最后一道题10分,前两问6分,最后一问估计只有4分。你去看答案,不只一百步,而且很难思考。你即使放弃这4分,只要前面全做对,也能有96分。

最后一问谁有资格做?就是前面能够确保全对的学生,才有实力做这一问。对于平时只能考90分以上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把最后一道填空压轴题和倒数第二道大题全做对,这才是上策。如果你前面都不会,最后一问不可能做对。

2、动笔画图,图像越清晰越准确,思路越清晰

做最后一道压轴题,千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像前面那些题目一样,瞪着大眼睛看,就能直接看出思路。你不但要在草纸上动笔画图,而且要画出完全一致的等比例图,比如AB长是6、AD长是5。为什么?

因为几何问题,你一旦画清楚了图形,就可能瞬间发现条件之间的关系,真实比例的图像本身就是解题思路。细节不在这里展开说了,你自己先画出来体会一下。而且补充一句,更夸张的是:像这种题,如果实在没有时间推算,我可以仅凭借画图,就能猜出2-3个答案。毕竟这一问太复杂,人家不要求你写过程。

3、第三问的思路藏在前两问中。

虽然近些年考试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难,但是,出题老师其实都是很讲武德的。一般最后压轴题的前两问,就是帮你梳理思路,找到第三问的解题方向。第三问很难思考,但是如果你熟悉前两问的关键,是交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A的直角边×B的斜边=B的直角边×A的斜边,那最后一问的关键思路已经呼之欲出了。

所以,最后一道压轴题看似很难。但因为都是分成三步,一般前两问不但送分,而是送思路。这都是出题老师在默默的帮助你啊。当然你自己悟不到这一点,那就很遗憾了。

最后,再强调一下考试策略:如果你平时没有考满分,如果你不能确保前面的题都做对,并且留出30分钟时间,就要坚决放弃最后一问;即便你还有十几分钟时间,我也强烈建议你不要突击最后一问。用这些时间检查前面的题,确保每一分都不丢,你也能够稳稳当当拿走96分,这才是上策。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样样不舍,一样不得。

——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