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使用了许多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比如将人物置于激烈的复仇情节中。

这些复仇情节就像放大镜一般凸显放大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出人物之间的细微差别,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鲁智深与李逵是《水浒传》中浓墨重彩的人物,二人皆是侠肝义胆、仗义助人之辈,但同中有异,鲁智深粗中有细,李逵则粗鲁刚直,二人的这一性格区别在相同的复仇行为中可略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三回中,鲁达与金翠莲素昧平生,听闻她的遭遇之后,决心为她复仇教训镇关西。在拳打郑屠之前,鲁达先去金氏父女下榻的酒店探望二人,见店小二阻拦他们返乡,暴打店小二。

在放走金氏父女之后还特意拿条凳子在店门口静坐了两个时辰,约莫估算着他们已经走远才去教训郑屠。鲁达拳打郑屠,不料三拳就打死了他。为了给自己争取逃脱的时间,鲁达假意指着郑屠的尸体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

野猪林复仇

在野猪林复仇一事中也能窥见鲁智深的精细。鲁智深解救林冲之后,董超和薛霸旁敲侧击地想要探听出鲁智深的真实身份,鲁智深当即知晓二人的用意:“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二则复仇故事不难看出,鲁智深只是表面粗犷,实则内在精细。他并未被复仇的烈火冲昏头脑,而是始终保持清醒,有条不紊地复仇,谨慎理智地对答。鲁智深于粗豪处见精细,而李逵则一味粗莽,这从李逵为荆门镇刘太公之女复仇故事中可以看出。

李逵和燕青路过荆门镇时,听闻庄主刘太公之女为宋江所掳,李逵当即信以为真,认为宋江“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对此,燕青劝说李逵。李逵不听劝告,上了梁山之后,不问青红皂白便拔出大斧,砍倒了杏黄旗,将替天行道四个大字撕得粉碎,还手持双斧冲上忠义堂径奔宋江。

若非众人阻拦,宋江差点命丧其手。李逵不信宋江的解释,坚持认为宋江是酒色之徒,与宋江以头颅为注立下军令状。后来宋江与刘太公当面对质,方才还了自己的清白。李逵不问清事实缘由便进行复仇,从中固然能够看出李逵的嫉恶如仇,但也凸显了李逵莽撞的性格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都是为他人复仇,鲁智深能够粗中有细、保持清醒,而李逵的头脑则完全被复仇的怒气冲昏,只想着行侠仗义,为刘太公复仇,从而导致他做出了荒唐鲁莽的事情。正如李贽所说:

“描画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如鲁智深、李逵、武松、阮小七、石秀、呼延灼、刘唐等众人,都是急性的,渠形容刻画来,各有派头,各有光景,各有家数,各有身分。一毫不差,半些不混。读去自有分辨,不必见其姓名,一睹事实,就知某人某人也。”

上述的复仇故事情节相似,都是行侠仗义、帮助他人复仇,鲁智深与李逵的人物性格也颇为相似,都是急性之人,却通过复仇故事放大凸显了两人细微的差别。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林冲最大的性格特点是“忍”和“狠”,该性格特征在其复仇故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林冲多次隐忍,见调戏自己妻子之人是高衙内时“先自手软了”,还阻止鲁智深为自己复仇。

在刺配沧州途中,一路上饱受董超和薛霸的欺凌,最后在野猪林鲁智深想要杀死意图谋害林冲性命的两位解差,为林冲复仇,林冲居然还为之求情。林冲如此委曲求全,无非是为了“挣扎回来厮见”妻子,他对家庭和未来的生活依然抱有极大的幻想,因此一再忍让。

然而高俅并未想就此放过林冲,派陆谦意图在草料场将林冲赶尽杀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仇意识终于爆发

面对着草料场的熊熊烈火,林冲的复仇意识终于爆发出来,“肐察的一枪,先戳倒差拨”,再一枪杀了富安,“把陆谦上身衣服扯开,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此时林冲长期积压的屈辱和冤仇终于彻底爆发,复仇的烈火使这一长期隐忍之人变成了杀人恶魔。林冲投奔梁山之后,遭遇王伦嫉妒冷落,林冲为了求得一寄身之地,先是低声下气地恳求王伦,继而勉为其难地答应献纳投名状。

林冲几经周折,终于留在了梁山泊,然而位次低微,受尽欺辱。最后当王伦故技重施,不肯收留晁盖等人时,林冲终于怒斥王伦,挥起了复仇的尖刀,“去心窝里只一刀,肐察地搠倒在亭上”,将王伦的首级割下提在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东京汴梁的禁军教头到火烧草料场的杀人恶魔,从初登梁山的委曲求全到火并头领的残暴强人,在这一系列复仇的过程中,林冲彻底地完成了从“忍”到“狠”的改变。与林冲相较,武松可谓快意恩仇的典范。

武松身上的三则复仇故事,斗杀西门庆、潘金莲,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从不同侧面凸显了武松的性格。武松为兄复仇折射出武松的理性睿智。第二十六回中武松办完公事从东京回来,于家中见到武大郎的灵床,第一反应便是“呆了”,然后便追问嫂子哥哥是“几时死了?得甚么症候?吃谁的药”,从这一通连环发问中可见武松心思之缜密。

见潘金莲回答有疑,武松料定此事必有蹊跷,当下并不发作,翌日便对武大郎死因展开调查。通过对团头何九叔和郓哥的走访,武松理清事情原委。此时人证、物证俱全,武松才报至官府。然而知县收受西门庆贿赂,拒绝立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知县的贪赃枉法,武松也不恼怒,只冷静地说:“既然相公不准所告,且却又理会”。应该说到此为止,武松对武大之死的处理是极为理性的。然而官府的徇私枉法使武松启动了复仇的程序。

武松复仇的准备可谓有条不紊,先是安排士兵准备酒宴,宴请邻舍,在取得口证之后,让胡正卿一一记录下来,还让众人签字以作证明。武松在杀嫂祭兄一事中,可谓是有勇有谋。而且事后还请四家邻舍共同前去阳谷县县衙中说明事情原委,可谓理智冷静、思虑周详。

在醉打蒋门神的复仇故事中反映出武松的有恩必报。施恩让武松免受了牢城营的一百杀威棒,还每日好酒好肉相待。对于施恩的恩惠,武松初次与施恩会面便道:“正是无功受禄,寝食不安”,他深感不安,一心想要酬报恩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得知蒋门神夺走施恩的快活林,打得施恩两个月病卧在床之后,武松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为施恩复仇。

他醉打蒋门神,为施恩夺回快活林,这一复仇故事中展现出武松的知恩图报。武松恩怨分明,面对仇人绝不手软,有仇必报,这从血溅鸳鸯楼可以窥见。

蒋门神勾结张都监等人设局陷害武松,将武松下狱之后,还安排解差和打手准备在飞云浦了结武松的性命。被逼上绝路的他怒而决定复仇,在杀掉解差等人之后,奔回孟州城中,直上鸳鸯楼开始了他的杀戮复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以上的三则复仇故事中,为兄报仇显现出他的冷静理性,醉打蒋门神展现出他的有恩必报,血溅鸳鸯楼反映了他的有仇必报。

武松丰富多样的性格特征全面地在这三个复仇故事中得以体现。

这样一对比,我们也能更加清晰地看出不同故事里,不同的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