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宋希濂主要在滇缅边境一带作战,曾在1944年为策应远征军而在平夏等地歼敌万余人,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嘉奖。解放战争后,宋希濂长期驻守西南地区。1949年8月,宋希濂提出了一个大胆计划,妄图与胡宗南联合实施,最终胎死腹中。

宋希濂其人

宋希濂出生于1907年,湖南湘乡人,是黄埔一期学生,曾在1932年对进攻庙行的日军以重创,也曾在淞沪会战开始后,率兵从西安千里奔袭上海以支援坚守在那里的友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战历史上的宋希濂,与日军作战数次。1938年,宋希濂在大别山脉一带歼灭日军超过4500人。1942年,宋希濂在滇西遭遇日军,在怒江惠通桥畔将企图渡江的敌人歼灭,大大振奋了抗日力量的军威。

但宋希濂毕竟属于国民党的军官,对外抗击日军使他获得了诸多战功和荣誉,但在解放战争期间与我军的一系列战斗,也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他在1949年提出的计划,若是能够实施,对新中国将形成巨大危害。

计划背景

淮海战役胜利之后,我军势如破竹,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对于国民党那些高官来说,日子可就没有那么好过了。我军渡过长江之后,国民党军队只有坚守华南地区和大西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西是白崇禧的老家,他集结了20万军队防守在衡宝一线,企图通过顽守来扭转战局,但面对我军的强大攻势,白崇禧很快大面积溃败,不得不收拾残兵败将退出城市,转到山区。而在山区作战正好是我军长处,没多久,白崇禧的军队就一败涂地了。

胡宗南将兵力放在了陕南和川北,而孙震和宋希濂将兵力分布在鄂西和川东,以其得到相互呼应,将西南地区守住,避免大陆地区全部被我军解放。

胡宗南严格遵守了蒋介石的布防策略。蒋介石的想法看似很美好,他想到的是在1937年时,日军那么强大的进攻力,都没有奈何西南地区,而解放军的实力不如日军,而且国民党军队还有地形优势,守住大西南,简直易如反掌。事实证明,这不过是蒋介石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士气很旺盛,各级指战员都认为,攻克西南各地不是什么问题,他们担心的是,如何避免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在溃败后逃出边境,若是那样的话,将会增大后续的剿匪难度。为此,我军积极布防,杨勇和陈赓分别有兵力驻扎在桂越和滇越边境,防止敌人外窜。

计划搁浅

宋希濂一直在分析彼时的战局。1949年8月,宋希濂接到程潜、陈明仁的电报,希望一起起义。但宋希濂心中有顾虑,担心自己曾经作恶于解放军,起义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但依照当时的形势,宋希濂对于胜算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为此,宋希濂考虑出来一个非常大胆的计划,他兴奋不已,但宋希濂又想到,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恐怕不易实现,必须要获得胡宗南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8月11日,宋希濂飞到了西昌,与胡宗南进行了长达6个小时的密谈。关键问题就是,如果国民党军队守不住西南,该如何应对?胡宗南其实也想到过这一问题,但没有想透彻,而现在,宋希濂提出了将部队逐渐转移至西康和川南地区,最后退军到缅甸的想法。

胡宗南对此计划拍手称好。宋希濂见目的已经达到,返回了驻地,开始筹划实施。胡宗南也的确调派了一部分兵力往西康方向靠拢,但后来此行动被蒋介石叫停。蒋介石考虑的目的与宋希濂与胡宗南不一样,蒋介石的命令就是要死守大西南。

宋希濂的计划胎死腹中。假设宋希濂的计划得以实现,十万国民党残余盘踞在我国与缅甸、越南边境处,对于解放后我西南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建设,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宋希濂后来战败被俘,被改造十年后被特赦,后定居美国,1993年去世,终年8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