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机械行业画图工两年一轮换,能留住的以后就是工程师。只要能坚持五年的,绝对能耗上高级工程师。这条定律同样适用于其它行业!侧面反映了新人的浮躁。

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不是熬出来的,是靠不断的学习、实践、积累和总结逐步成长起来的,工作的时间的长短与技术水平高低不能划等号,有人是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技能同步成长,有人则是把一年的工作经验用了N年而已。

2、设计本质来说还是一门生意。尽管全民呼吁创新,但老板还是要考虑持久的盈利模式。

设计的本质是技术创新,经营才要考虑持续的盈利模式。好的设计一定要与市场结合,满足用户需求,同时要考虑性价比。

3、技术、生产、销售谁重要,卖不出东西,公司就要喝西北风。所谓技术只是自我意淫,先活下来再考虑精神上的东西。大部分成功企业,都是赚钱同时再兼研究东西。

对一个公司来讲,三者都重要,都影响到项目能否达成。相对来讲,对于贸易型企业,销售是重点;对于生产型企业,生产可能是关键;对于技术型企业,技术则是核心。

4、平台比能力更重要。好的平台能让重新认识这个行业,接触更全面、更优秀的资源,而能力这件事却很飘渺,尤其遇到一些要求严格的订单,只会快速毁掉一个人的信心!

平台重要,能力更重要,好的平台会让你的能力提升更快,使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没有能力,再好的平台也有可能随时面临被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如果你设计能力不好,可以练练口才。条条大道通罗马,专业是一部分,表达与沟通也是一种能力!

设计能力与口才是两码事情,设计能力不好,只有通过努力来提升。练好口才不一定对提升技术有实质性的帮助,但职场之路会更宽倒是真的。

6、工程师的创造力集中爆发年龄就在30岁~40岁。后面就是养尊处优,一蹶不振、准备转行了所以成才就看这十年了.

30-40岁的确是工程师职业的黄金阶段。职场里没有养尊处优之说,只是不同阶段体现价值的方式不同,体力-智力-压力。

7、做设计不要太将“天分”当回事。设计不是艺术,只要努力都能养家糊口(大师除外),当然,也别把“大师”当回事,都是出来混的,就看谁碰上了好的时代!

8、好作品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很多牛逼的带头大哥,去掉公司的光环单干后就再没音讯,重要原因是平台资源没有了。

9、新人快速进步的捷径是多问和多实践,其它都是虚的。多问是解疑关键步骤,这一点大多新人是难以启齿的,因为怕被鄙视,结果一直定格在新人圈里,实践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关键,这条略过,我们大多人是说的多做得少。

多问和多实践是成长进步的重要方法,但学习的方法不仅限于此,从书本中学、从成功的案例中学,独立思考和总结对于能力的提升也很重要。没有什么捷径,只有适合不适合的方法。

10、工程师的瓶颈有很多,最大瓶颈是公司僧多粥少,无法晋级。作为工程师,不要频繁跳槽,但是很明显公司阻碍了你的发展,或者环境不适合,要果断调转方向。

外部因素很重要,内因起决定作用。职场里每一个人既是演员也是观众,你的为人处世、你的工作能力别人都看在眼里,正如你看别人一样。跳槽的最佳姿势是别人来挖你。

11、设计最怕的是人云亦云。好的设计就应该百花齐放,相互不爽。

设计既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自己的主见,也要能听取他人的建议,吸收别人的长处。脑力激荡时可以各抒己见,但现有的方案中一定有相对各合适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2、能持续做设计十年的,绝对是真爱。如果看到哪位白发苍苍的老头还持久专注于设计这件事,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要知道大部分从业者在这个阶段,满脑子基本就是“赚钱”二字!

有人是因为爱才坚持,有人是被动坚持。设计最大的好处是容易获得及时成就感。从价值角度来讲,工程师在不同的年龄要选择相应的工作方式才能使自己的价值最大化。

13、设计哪个阶段重要?都重要!从方案设计到生产装配,从生产装配到现场调试、从完工到整改,都很重要。

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但设计的方案对最终产品的性能和成本有决定性作用。从预防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来讲,设计阶段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14、成熟工程师肯定都是全通的,从来没有只会设计计算,而不懂工艺的大师。不要相信那种写了几页计算,就可以成大师的,后面很多艰辛的工作只是人家不方便展示!

成熟的工程师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开阔,但每个工程师都有自己的“盲区”和短板。

15、机械制造专业最适合职业技术学校课程,放在综合性大学有点鸡肋。很多大学四年出来的干不过一个技术学校培训班三个月出来的。原因是,大学教育是书本教育,这么强的实践性,有点强人所难。尽管说普才教育重在积累和厚积薄发,但很多人没“厚”起来就转行了!

学校里学的最重要的知识是思考的逻辑和方法,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方法,二者不可偏颇。

16、工程师创业是最容易失败的,原因是技术思维和销售思维很多方面从习惯上是相冲的。做生意不能太较真,但做设计不能不较真!

自动化公司大致有三种类型,资本型、资源型、技术型。相对来讲技术型公司要成困难最大。

17、什么叫“品牌”,同一条线,你说是你设计的,大家会将你鄙视的一无是处,你说是某位高手设计的,大家就会思考:“为什么高手的想法就是独特?肯定有他的原因”。品牌关键点就是,还没开始,大家已经先入为主认可它的价值!

个人品牌是长期积累打造出来的,一个项目成功代表不了什么,多次成功才能证明你的实力。

18、如果你没有特别业余爱好,工业设计是个很好选择。没有门槛,只要品位高点,都能倒腾点成就感!

每一个专业都有其独到之处。很多人容易形成一个误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最重要的,是最有挑战性的。

19、国内做设计,大多都是先看到别家的设备,再给他赋予灵感。老外都是先有灵感再做设计。

所谓的灵感,来源于你的知识、经验积累和观察。设计的思考逻辑其实都是差不多的,创新并不等于标新立异 ,与众不同,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跨界转行最大的魅力,不仅仅是耳目一新的震撼,更重要是不同切入点带来的行业思考。但有一点,设计圈的跨界基本都算行业内的小跨界(如设计、工艺、生产、项目管理等)

所谓跨界转行,是把自己过去的工作经验归零。

21、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但是当你全部都准备好了,机会也就错过了,所以机会常常留给已经在准备却有勇气开始的人。总觉得现在的水平担负不了眼下的项目,但是假如你放弃的话,可能下次就再也碰不到这样好的项目和机会了。很多工程师的成长都是在这种似懂非懂中摸索成长的,设计很难刚刚好!

所谓准备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有抓住机会的意识,二是有抓住机会的能力。要使自己的能力有提升,必须敢于承担超出自己能力的工作,懂得利用资源也是一种能力。

22、没有做不完的项目,也不存在迈不过去的坎,所以不用太在意失败,只要年轻,都有机会!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跌倒一次可能是人生很重要的痛,真的多年后回想,那都不叫事。

跌倒不可怕,关键是不要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

23、不要迷信几十稿方案可选,方案越多,越会迷惑老板的决定。最好的思路是两种,传统型和创新型,大部分最终结果要么是两者融合,要么就是传统型,选方案,老板目的不是考验你有多少个创意,重要是你是否用心。

脑力激荡时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各种实现的可能性,再根据各种约束条件挑选出相对合适的方案。非标的方案不是按传统型和创新型来划分,而是按自动化程度高低来划分更合理。

24、工程师最好的设计永远在下一个。不是因为低调,而是每次设计都会积累很多失败的经验,让你不得不反省犯过的错,如果真要问到是否有完美的方案,没有,因为每次设计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命中注定,没有完美。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要有追求完美的心态,切忌“差不多”。

25、享受生活,享受设计,一直是悖论。现实是员工通宵加班画图中感悟生活。

工作和生活会有冲突,但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不要在应该拼搏的年龄过分追求安逸的生活。

26、中国有一种独特的机械设计门类,叫看样本,选型号的非标设计。没样本,工程师基本就不会设计了,我们俗称搭积木设计。因为此需求占据市场七成以上客户。工程师也基本养成在此需求面生存的绝活。

非标设计 其实就是搭积木,但你必须积累足够多的积木。选型号只是非标设计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不是全部。

27、有一种从业门槛叫“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因此助长了大批应届毕业生流离失所,前两年无所适从,或者只能学历造假、或者先就业后择业、或者无偿入职。

作为企业设定自己的挑选人才的标准无可厚非,是根据岗位的标准和要求来制定的。相信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

28、1个小时刷机械类帖子,不如静下心分析一个计算。短平快信息不断刷频,打破了传统记忆阅读的习惯,跳跃性的劲爆帖子,越发容易削弱深入挖掘的耐性,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基本就是囫囵吞枣。

来源:solidworks非标机械设计

40万+机械工程师都在看↓↓↓

关注上方公众号,回复关键词,免费领取海量资料!!

1. 回复【动图】领取10000+个机械动图及视频包

2. 回复【CAD】领取800GAutoCAD全套视频教程

3. 回复【UG】领取800G的UGNX全套视频教程

4. 回复【SW】领取800G的Solidworks全套教程

5. 回复【机械设计】领取800G(非标)机械设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