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quare collection

造物|拾趣|美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一根风筝线,他们能放飞整个世界

中国人对飞翔的向往由来已久。

相传,

两千年前墨子已经做出了可以飞起来的木鸟,

而后鲁班做出竹子的风筝
直到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才逐步有了各式各样的纸鸢。

发展至今,

中国风筝已有“京燕”“津奇”“鲁蝶”“南响”

四大流派,

而曹雪芹风筝在“京燕”中又别具一格,

发展出自己的特点。

2024年4月小伊在山东潍坊举办的

“2024年第41届国际风筝节”

上再次见到缪伯刚老师,

他兴高采烈地与我们分享:

“这次我将风筝送上了更高的舞台。”

“精神状态遥遥领先”的80后,

把一只传统文化风筝,

演变成一种疏解压力、释放情绪的

生活方式形态的新标签。

与其说

这是一场“脑洞大开”的比赛,

还不如说,

是生活的另外一种打开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光四溢,

按下生活的“暂停键”,

贴上全新的标签,

逃离城市的繁忙与喧嚣。

如果你错过了放风筝的好时节,也可以走进缪伯刚老师在奉化的曹雪芹风筝博物馆,那里藏着风筝的世界梦。

新文化的注入

这种 「新」与「旧」的创新结合,让传统文化技艺在现代环境中,推陈出新,焕发新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曹雪芹风筝手工坊

扶摇直上趁东风

地址:南菜园街12号北京大观园内芦雪庵

浙江宁波博物馆

曹雪芹风筝博物馆

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缪家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了20年的风筝,他给风筝建了一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做了20年的风筝,他给风筝建了一座博物馆

点击进入“一方造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quare collection

一方造物

PART.01

从书里走出来的

“曹雪芹风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缪伯刚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雪芹风筝第四代传承人

 做了20年的风筝,他给风筝建了一座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做了20年的风筝,他给风筝建了一座博物馆

在缪伯刚6岁时,爸爸亲手给他做了一个小风筝,他对这个能飞上天的神奇玩具爱不释手。长大后的缪伯刚一直热衷于风筝,曾多次因为做风筝获奖。考入中央民族大学后,进入艺术系学习,命运的巧合拉开帷幕,在北京老美院的一次风筝艺术展上,缪伯刚结识了曹雪芹风筝第二代传人,到2002年缪伯刚正式敬茶拜师,开始学艺之路,从此师承孔祥泽之子孔令民,正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曹雪芹风筝的第四代传承人。

学艺的过程中,缪伯刚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更感受到师爷、 师父作为老匠人对风筝制作技艺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守护的这份执着。年轻的他,希望能吸纳新鲜事物,让老手艺也有新生机。他要求自己“进门做个手艺人,出门做个生意人”,吸纳各类现代营销方式,推出以风筝为IP的文创产品,线下在北京大观园“芦雪庭”建起曹雪芹风筝工坊,还在奉化建起了曹雪芹风筝博物馆。

“曹雪芹风筝经典图样都在表达吉祥、圆满的寓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蝉福齐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半瘦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合(肥燕)》

缪伯刚介绍说:“我们的风筝是燕子家族,

男子壮硕阳刚,

所以用肥燕喻男,

女子纤细苗条,

所以用瘦燕喻女,

两只燕子并肩、比翼喻夫妻,

圆头圆脑的雏燕,喻胖娃娃。

把这些形象放在一起便是一家和美,

其乐融融。

还有以蝉为主题的一鸣惊人,

以鱼和莲花为主题的连年有余,

以猫和蝴蝶为主题的耄耋长寿,

以蝙蝠和寿桃为主题的五福捧寿,

还有一些以历史戏曲人物故事为主题的风筝,

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翼双飞》

缪伯刚制作的传统题材风筝

《比翼飞》

其中写道:

“比翼双燕子,同命相依依。

雄羽映青彩,雌衣跃紫辉。

相期白首约,互证丹心誓。”

在缪伯刚的工作室里有一件作品格外引人瞩目,叫作“比翼双飞”,由缪伯刚历经十余天,亲自绘制完成。

这件风筝画工醇厚、制作精美,

两只小燕子一前一后,

一雄一雌,叠加在一起,

表现出深深的爱意。

作品中心画两个尚未绽放的并蒂牡丹花蕾,

意为“互证丹心”“同心共踩连理枝”;

两只燕子头上各画一绺白边,

两臂绘有盛开的牡丹,

意为“相伴一生,富贵到白头” 。

在上手绘制时,

制作人清楚知道雄燕用青色,

雌燕用紫色,

双燕额头要各画一绺白边,

寓意相守到白头,

胸部饰以一朵并蒂牡丹,

结构不会出错,

又给不同的创作者,

留有创作余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贵有余》

缪伯刚制作的传统题材风筝

曹雪芹不仅创作了《红楼梦》,还著有工艺美术巨制《废艺斋集稿》,其中《南鹞北鸢考工志》一卷以歌诀和图谱形式详述了扎糊风筝的技艺。

富贵有余

为缪伯刚制作的传统题材风筝代表作之一。

小燕子嘴中叼着一条金鱼,

“鱼”与“余”同音,

喻富贵有余之象。

年年有余,寓意着财富和富足。

在中国文化中,鱼象征着丰富和吉祥,

与“余”(富裕)谐音,

寓意着每年都有富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quare collection

一方造物

PART.02

堂前梦里燕

飞向更大更远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雪芹风筝有句话,

“中国曹雪芹,世界风筝梦”。

当轻盈的风筝成为文化的缩影,

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符号,

也就有了沉甸甸的寓意。

当风筝成为一份可以送到千家万户的礼物时,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

精美的风筝文创总会换来少年与老翁的会心一笑。

缪伯刚曾听师爷孔祥泽提起过,

南鹞北鸢考工志》记载,

「扎糊技艺」是“越到后面越精彩”,

其中有个梁山伯祝英台的人物风筝,

把好几种扎糊法融合在一起,

绘法奇绝,现在已不知何处去寻......

听过这样的故事,

他就更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正因如此,

缪伯刚对自己的定位是传承人更是主理人,

他希望自己能把曹雪芹风筝这门技艺当作一个百年品牌来运营,

因此他要求自己动静皆宜,

动起来,要玩儿得转互联网,

谈得拢IP合作;

静下来,

要能关上门继续踏踏实实精进手艺、创作精品、教授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任何人走进这个门 ,只要愿意学,都可以学这门手艺,我都愿意毫无保留地教授。”缪伯刚对收徒的态度格外开放,他说, “曹雪芹当年之所以要写这本《南鹞北鸢考工志》,之所以在其中如此详细地记录风筝的制作方法,就是为了帮助那些贫苦无依的弱者、那些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伤残人士,让这些人都可以有机会通过学会这门手艺来自食其力、自力更生。我相信曹雪芹当时可能就已经有了共同富裕的愿望,而现在我们传承手艺,也当毫无保留。”

提到手艺的传承与创新,缪伯刚动情地说:“曹雪芹风筝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从我们传承的角度来讲,技艺要守护,但很多东西在改变。我带着曹雪芹风筝走过很多地方,也把曹雪芹风筝作为国礼送给过很多国家领导人,很多明星、奥运冠军也非常喜欢我们的风筝。我们用心、用力、用情,就是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守护好、传承好、发扬好,用我们象征真善美的艺术作品,去回馈社会,因为艺术本身就应该是属于大众、属于社会的。”

吉庆有余

风筝冰箱贴

此款冰箱贴,选取曹雪芹风筝中颇具代表的软拍子《吉庆有余》:两条锦鲤并列在一起,寓意吉庆有余,铜钱是喜钱代表喜从天降,财源滚滚年年有余。

乌龙戏珠风筝

冰箱贴

以烤漆填色工艺,重现曹氏风筝中四款颇具代表性的作品:设色明丽 ,做工精细 ,寓意财富搏击、吉祥富贵;一派祥瑞,守望众生,五龙同出,暗合龙五之意,象征镇宅招米、长命百岁、健康长寿。

手作体验

DIY套装

想要体验自己制作和绘画风筝的乐趣,这一盒就够了。内含风筝制作工具和绘制草图,做工精良,制作考究,最受欢迎的是以蝙蝠和寿桃为主题的《福寿双全》、以蝉为主题的《一鸣惊人》和以五只蝙蝠为主题的《五福临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square collection

一方造物

PART.03

扎、糊、绘、放

曹雪芹风筝的精髓

曹雪芹风筝的制作工艺考究精细,

而描述起来又极为精简易懂。

骨架是风筝的筋骨所在,所以做风筝选材很重要,曹雪芹风筝选用的都是毛竹或南方的竹子,从山上砍下来的竹子不能直接用,而要先放置在室内合适的温度下自然晾干,至少要放两三年。南方冬天雪后的毛竹为最上品,不但韧性好,还不易生虫,可以保存的时间也更长。

纸张的选择也极为重要,宣纸、绢布、无纺布都可以,而缪伯刚偏爱用无纺布,这是因为多重比较之下,他觉得无纺布这种材质“密度高、重量轻,放个十年二十年也不会变脆,我们手工坊那个我师爷留下的一鸣惊人的风筝就是无纺布做的,40年过去了,布面上的蝉还是栩栩如生,现在提上线,还能飞”。

劈、刮、扎

劈:晾干后的竹子,要用刀子先劈开,要根据想要做的风筝的大小,把竹子劈成合适的长度和宽度。

刮:这一步主要是处理毛竹表面的竹青,用刮的方式把竹青刮干净,令竹条平整光滑。

扎:用火将竹条烤过后,弯出想要的形状,然后等竹子冷却之后就会定型,再把不同部分的竹条组装起来并用棉线固定。扎骨架时两边的长短、薄厚、软硬以及受风、泄风的面积都要对称,遵守“中正平直”的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糊、绘、放

糊:将纸面贴在骨架外面,为了保证准确粘贴,在糊燕子的软翅时要用线牵着膀档,糊好后再剪断,“保稳全靠纸不松”。这样糊好的风筝平整、随形,飞起来也不会有褶皱。

绘:绘花彩,类似于绘画,又不同于绘画,在风筝上作画场景有限,全靠勾描设色表达出主题,绘制出活灵活现的形象。在所有制作的工序中,绘彩最为考验画功和耐力。

放:放飞是检验风筝好坏的标准。曹氏风筝讲究情趣,要神形兼备,不光造型要像,放起来也要有动态。当风筝翱翔于蓝天时,要有一定的远观美感,在空中要有一定的动态效果才算是成功。不论是很大的风筝,还是极小的风筝,都必须能放起来。

“曹雪芹风筝到我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

从我们传承的角度来讲,

技艺要守护,但很多东西在改变。

我带着曹雪芹风筝走过很多地方,

也把曹雪芹风筝作为国礼送给过很多国家元首,

很多明星、奥运冠军也非常喜欢我们的风筝。

我们用心、用力、用情,

就是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传承好,发扬好,发展好,

用我们象征真善美的艺术作品,

去回馈社会,

因为艺术本身就应该是属于大众、属于社会的。”

———缪伯刚

点击进入“一方Square”

“曹雪芹风筝“全线有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监制/陶玲

采访、撰文/ 贾楠、张知依

摄影/马俨

统筹/Jasmine

部分供图/缪伯刚

视频来源/缪伯刚提供

场地/北京大观园曹雪芹风筝手工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