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社科人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是我们须臾不可放松的大事。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高度,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效能,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现代化,科学防范和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与维护人民健康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文 :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效能

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数字政府研究院副院长 张铤

图片 |网络

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能力。早发现、早预警是防范和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前提。要切实增强公共卫生风险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构建一体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打通应急管理、卫生、工信、科技、公安和交通等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信息共享机制,发挥一体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政务数据资源的应有价值。

优化疾病防控体系,增强重大传染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效能,关键在于提高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要坚持预防为主,将疾病预防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补短板、堵漏洞,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尤其是要加强基层防控重大传染病能力建设,筑牢基层防控重大传染病的基础。要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治未病”的能力。要加快疾控体系改革,疾控体系要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应急处置、公共卫生监督等功能,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依法分级、分类施策,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健全医疗救治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治能力。医疗救治体系是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最后防线。要健全政府主导、公益性主导、公立医院主导的医疗救治体系,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医疗救治能力。具体而言,其一,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传染病诊疗和救治网络,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逐步提高资源配置和服务均衡性。其二,要加强医疗物资储备,优化重要医疗物资产能保障和布局,尤其是要加强传染病医治药物、医疗设备等应急救治医疗资源的储备。其三,加强联防联控的体系建设,有效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救援,构筑起保护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有力屏障。其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传染病防治体系。此外,要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健全应急医疗救助机制,构建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的系列制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制度保障。让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才能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效能,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管理能力现代化。具体而言,要完善中国特色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体系,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和法治监督体系。要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公共卫生危机结束后依法防控行政执法督察纠偏机制,重点解决基层部门和人员简单执法、粗暴执法问题。要做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让公众了解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增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法治观念。总之,要发挥法治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治理效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的公共卫生安全保障。

[本文系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抗疫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研究”(21GXSZ019YB)研究成果]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99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