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各位否听说过“军委办事组”这一机构?这一机构存在于上世纪那段特殊岁月之中,虽然从成立到撤销,只有短短四年时间,但其设立时,所赋予的职权却很大,一度代替军队的最高机构行使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该小组地位高、权力大,那这个小组的成员选择就非常关键了,除了组长人选需要深思熟虑之外,其他小组成员的资历也得过硬,否则,怎么能服众?

小组刚刚成立时,由吴法宪负责,没过一个月,组长就由周总理提议,换成了代总参谋长杨成武兼任,1969年之后,总参谋长黄永胜也兼任过组长两年,级别的确不低。

小组成员多数来自鼎鼎大名的四野,但也有其它部队的将领。小组成员中有两位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将军较为引人注目,值得关注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是李德生,与毛主席曾经用过的“李德胜”这一名字只有一字之差,因而曾受到毛主席的关注。但李德生并不是因名字而得福,而是其实实在在有两把刷子,李德生后来官至副国级,许多原来他的上司反而成为其部下了。

李德生参加革命很早,12岁就为红军收集情报了,之后跟随大部队走过草地,参加过抗日战争,曾千里跃进大别山,是位老资格的革命者,立下过赫赫战功。抗战时因亲自侦查,带领部下端掉了日本鬼子的一座炮楼而被广泛报道,那时候,毛主席就知道他的名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德生还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亲自带领官军冲在第一线。建国后,李德生先后在军队、地方工作过,经验丰富。李德生的革命理论基础也很过硬,其在军队中提炼出切实可行的军事教学法,被毛主席、叶帅等领导高度评价并积极推广。

因为李德生的理论和实践两手都很硬,所以,被党和国家领导人选中加入军事小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另一位少将叫刘贤权,他能够进入到小组,还是毛主席亲自点将!开国将领上千人,毛主席能记住刘贤权的名字,肯定有其特殊的过人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贤权也是老农军战士了,经历过土地革命、抗战、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在部队担任过指导员、政治部主任、政委等职务,也曾担任过军长、司令员等职务,可谓是全能了。

在军中流传着刘贤权的轶事,他不喜欢当官,对是否升职不是很感兴趣,就是喜欢打仗,为此,刘贤权还曾找到过罗帅,让罗帅给他调换职务。

不是说刘贤权对领导的任命不满意,是刘贤权两天不摸枪,手里就痒痒,三天不杀敌,心里就痒痒。罗帅清楚刘贤权的性格,就不让他当主任,直接当军队司令员去剿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贤权还是大名鼎鼎的“万岁军”的第四任军长,要知道,这支军队在朝鲜战场,那可是受到过彭老总亲自嘉奖的,作家魏巍那篇很出名的文章,素材也是源自这支军队。

六十年代初,刘贤权担任青海省书记处书记,在当时非常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刘贤权稳稳当当地将一起本来影响面会很大的武斗巧妙化解于无声之中,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毛主席也是看中了刘贤权这点非常出众的处事能力,从而将其破格提拔,得以年纪轻轻就进入到小组工作。

刘贤权一直保持着谦逊低调的工作方式,行事光明磊落,始终保持非常高的党性和觉悟,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没有落下任何把柄,平平安安度过了那段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