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五一节前后,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了一位“最牛打工妹”所缔造的商业神话:

自2022年3月她担任企业CEO起,企业营收额持续上升,在2023年末达到414.5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45亿元。

因她本人持有公司3.68%的股权,所以年薪近1500万的她,还将一次性分到1.49亿的红利。

这个令无数打工人艳羡的牛人,就是海底捞当下的二把手杨利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出来您可能难以置信,这个在餐饮界叱咤风云、创造神话的女子,其实只有小学学历。

从餐厅大堂打工妹,到行业龙头企业CEO,杨利娟的人生逆袭,也并非全靠努力那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杨丽娟出生在四川省简阳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家庭条件实在有限,杨利娟的学生时代早早便结束。

1994年,彼时还只有16岁杨丽娟,已经在简阳的一家餐饮店做起了服务员,补贴家用。

因为手脚利落,人又机灵, 杨利娟很受老板器重,每月的工资能开到120元。

要知道,在90年代中期,简阳当地大部分服务员的平均工资也就100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某天,一位常来店里吃饭的客人很有诚意地询问杨利娟,愿不愿意到自己的火锅店打工,他每月可以出160元的工资。

涨薪30%,对于任何一个打工人来说,这无疑很有吸引力。

但杨利娟却觉得,当下的老板对自己很好,突然跳槽有些对不住人家,便婉拒了客人的邀请。

谁料客人不但没有生气,还向杨利娟承诺,无论什么时候想重新找工作了,随时可以去找他。

一年以后,杨利娟果然主动去找了那个客人。

原来,彼时杨利娟的老板已经到广东开店去了,由于家里人不希望她到那么远的地方打工,所以她也没有随老板一起去,当下是失业状态。

最终,老顾客信守承诺,杨利娟被顺利录用。

而这位赏识杨利娟的新老板,正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后来鼎鼎大名的张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说张勇,也算是个经商奇人。

1971年出生的张勇也是简阳人,技校中专毕业后在一个工厂做了6年的电焊工。

也正因如此,创业成功后的张勇也经常自称只有初中学历。

1994年,张勇与女友舒萍及另两位好友共同创办了国内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店面就设在简阳市一家临街建筑的二楼,最初只有4张桌子。

海底捞这个名称,源于四川麻将俗语“海底捞月”,意为赢了最后一张牌。

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店面,发展却非常迅速,很快开起了连锁。

店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了扩大自主经营权,张勇还购买了2位好友手里的股份,女友舒萍也很支持他的想法,张勇自此成了海底捞品牌唯一的决策者。

后来有业内人士分析,张勇这次创业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得益于两点:

一是简阳和成都市毗邻,不需要为客源发愁;

二是张勇确实吸取了前几次创业失败的教训,在经营上下了一番工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海底捞以后,杨利娟很快发现,张勇给到的高薪没那么好拿。

的确,这里的员工薪水比其他店老板开得高,但劳动量也比其他店里大,老板的要求也很高。

真正让杨利娟决定今后要以海底捞为家、全身心为企业奉献的契机,还要追溯到入职第一年的冬天。

快到年底时,杨利娟的母亲愁容满面地找到了店里,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家里又有向哥哥讨债的人堵住了门,还把值点钱的东西都拿走了。

母亲还说,如果年前还拿不出800元钱还给债主,那是无论如何也过不去这个年的。

原来,杨利娟的哥哥曾经自己创业办厂,因经营不善,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下了许多外债,聪明伶俐的杨利娟之所以早早辍学打工,也是为了帮助家里还债。

800元,那是自己近5个月的工资呀!

平时每月的工资一到手,杨利娟第一时间就送到家里了,现在到哪儿去弄这笔钱呢?

正当她内心无比焦灼、绝望之际,老板张勇听到了母女的对话,让店里的会计先支付给杨利娟800元钱,以解杨家的燃眉之急。

杨利娟心想,反正自己在这儿工作,以后从自己的工资里扣就行了。

到了年终,店里给每个员工发奖金时,店员们都高兴地去会计室领,只有杨利娟默默做着手里的工作,不敢前去领钱。

她不知道,自己的资金够不够抵自家预支的那800元钱。

最后,当会计亲自把她应得的奖金一分不少的送来时,杨利娟才得知,张勇压根没打算让她还那800元钱,也没有扣她的奖金,更没有抵扣她工资的意思。

从那一刻起,泪流满面的杨利娟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忠于老板,全心全意把工作做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心要报答张勇老板的杨利娟,其实在此后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也遇到过无数次崩溃到痛哭甚至想做逃兵的时候。

但张勇总是鼓励她说,你还年轻,只要努力没有学不会的技能。

张勇是一个能解员工燃眉之急的大方老板,也是一个有野心的老板,从创业之初,他就知道,自己不会满足于把海底捞在简阳这样的小城做大做强。

总有一天,他要建立自己的“火锅帝国”。

因此,张勇对员工的要求不是一般地高,而是非常具有前瞻性。

每个员工除了要在上班时间完成自己高强度的工作外,下班以后,还要学习电脑操作,考机动车驾照,每天写工作日记,看书增加文化素养。

这些要求,大部分员工执行的并不彻底,或者心存不满,但杨利娟始终怀着一种报恩尽忠的心理,一直坚决执行。

每月发了工资后,许多同事去买化妆品和衣服,她除了给家里送钱,就是一头扎进书店看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着自身的聪明伶俐,也凭着知恩图报的一腔热血,在短短三年时间内,杨利娟完成了从基层服务员到领班再到门店经理的跃升。

1998年,张勇经过深思熟虑,委派杨利娟到西安开疆拓土。

这可是海底捞第一次在外省设立门店,而当时的杨利娟虚岁才19。

1999年,西安的海底捞门店正式营业时,西安当地的员工并不看好这个年轻的女性经理,何况,强龙不压地头蛇,他们心中的轻慢可想而知。

开餐饮店,难免会遇到三教九流的人,一些人在酒后也可能借着由头闹事。

有一回,几个当地混混在店里闹事,杨利娟劝说无效后果断报了警。

可警察到来前的那段时间,闹事的人竟然纠集了几十个当地人拿着棍棒,试图冲击店面。

四川辣妹子杨利娟站在员工们最前面,临危不惧地大声喊:

“我是店里负责人,有什么话冲我说……”

正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警察终于赶到,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自那以后,员工们对杨利娟有了敬畏之心,当地员工也领教了这个年轻四川辣妹子的硬气和胆识。

大家齐了心之后,杨利娟又亲自带领员工们上街贴宣传广告、拉客源,还和后厨师傅研究出了适合当地人口味的清油麻辣锅底。

众所周知,海底捞在近些年里脱颖而出的秘诀之一,是极致周到的服务,而这也要归功于杨利娟的策划。

每当节假日生意火爆,客人需要排位等待就餐时,杨利娟会安排店员给客人提供免费的美甲、擦鞋等服务,客人还可享受免费的果盘和零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客人就餐时,会有服务员帮助剥虾、挑鱼刺,就餐的间隙,客人还可以观看到拉面、变脸等表演,甚至中途上趟洗手间,都会有人帮忙递擦手纸……

周到的服务,迎合当地人口味的菜品,逐渐征服了古城西安的老百姓,到海底捞请客庆生,成了极有面子的事。

西安的海底捞店火起来后,杨利娟成功跻身为管理精英。

再往后,海底捞到其它省份开拓疆土,后来又到海外开拓国际市场,再到公司上市,杨利娟无一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海底捞上市时,已经在海底捞干了23年的杨利娟凭借过往骄人的业绩,出任公司首席运营官。

这一年,张勇夫妇在胡润富豪榜上的排名是第34位。

功成名就会让人意气风发,但过分自信也容易决策失误。

2020年疫情肆虐中华大地,许多餐饮大佬在日益残酷的现实下被迫断舍离,但张勇却做出了逆势扩张的决策,新开了几百家门店。

2020年底,海底捞的净利润由原来的23亿缩水到3亿,2021年底,海底捞亏损了40多亿。

巨大重创之下,海底捞不得不推出“啄木鸟计划”,而这个计划的执行人,就是杨利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把计划真正落实到位,2022年3月1日,杨利娟被任命为公司CEO。

可以说,杨利娟这个CEO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海底捞的核心制度,曾一度被称为餐饮界的“九阴真经”,那就是师徒制加抽成制。

简言之,做店长的师父提拔一名徒弟去做新店店长,新店的营业收入和师父的收入挂钩。

这样,做师父的会全力培植做店长的徒弟,徒弟的好业绩会增加师父的收入。

如果徒弟再带了徒弟,那么最初的师父也分到徒孙店里的红利。

但这项政策在海底捞迅速扩张的时候,却暴露出非常严重的弊端:

做师父的争相推荐自己的徒弟上岗,因为内卷激烈,导致店长能力不足,店面的设置和选址不够科学……

杨利娟上任CEO后,本着为企业负责的原则,认真测算了各个门店的客流量、财务数据、以及周边门店的密度,根据综合评估结果铁面无私、大刀阔斧地进行了闭店、裁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关闭了358家门店,裁减了近4万名员工之后,杨利娟又开始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

服务周到、菜品精致曾经是海底捞引以为傲的优势,可疫情过后,讲究性价比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

除了想方设法拉客源之外,杨利娟也在开发亲民菜品、降低菜品价格上下功夫。

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里,海底捞先后更新了300多款菜品。

这一系列措施,加上不断回暖的餐饮业形势,海底捞的人气逐渐回升,店面的翻台率也逐渐向好。

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杨利娟还适时地重启了一些曾经关闭的门店。

2023年11月,海底捞员工大跳“科目三”在网上意外走红,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各种形式的自媒体,纷纷加入传播大军。

一时间,海底捞再展雄风,吸引了无数网友纷纷前去锦上添花,热度更上一层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底捞逆风翻盘,这里面自然有餐饮业大形势变化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源于杨利娟的力挽狂澜和借势推波助澜。

曾有业内人士撰文锐评杨利娟的经营理念,可谓一针见血:

“作为草根出身的CEO,杨利娟挽救海底捞的底层逻辑并不高深,某种程度上可谓简单粗暴,但不得不承认,确实有效。”

毫无疑问,杨利娟是一个坚韧、执着,懂得知恩图报的人。

也正因看中这一点,当年张勇慷慨相助的800元,不仅解救了一个家庭,还在如今挽救了自己的事业,堪称其人生中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

也许,海底捞以后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杨利娟肯定还会为它殚精竭虑,为了曾经的伯乐老板张勇,也为了她自己。

作者:柳岸花茗

编辑: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