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1月1日,旭辉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停止向美元债券的债权人兑付本息,并表示将停止偿还该公司所有美元债券的本金和利息。这意味着旭辉集团正式宣告暴雷。

暴雷后的旭辉地产,虽然不断的收缩战线、调整组织架构,而且也大幅度的进行过降薪裁员,但是依然难挡旭辉的颓势。

2023年11月30日晚间,旭辉控股发布公告称,林峰由于健康原因辞任公司执行董事、行政总裁及授权代表。同时,汝海林获委任为旭辉控股行政总裁及授权代表。

这里有几点值得关注:

1、林老板辞任总裁职务,法定代表人、董事及总经理也发生变更。

2、一众高管随之离职,功成身退。

3、进入代建领域,试图变换赛道,逆天改命。

话说旭辉地产的一众高管离职,包括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海民、集团副总裁潘道原、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闫强、集团投资拓展中心副总经理窦义粟、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江苏区域总裁王凤友、郑州事业部总经理郑治胜等等。

时间点几乎都在2022年年末,也就是在旭辉地产暴雷的前后时间。

这叫“功成身退”。

01

旭辉代建业务虽然成立于2021年,但是当时并没有太过重视,直到2022年旭辉内外交困下,旭辉建管才开始规模化运作,被寄予了较高的期望。

旭辉代建业务,先是把商管业务进行了整合,其次又把地产板块的人员,不断的拉入代建板块。

例如:

1、刘煜:旭辉建管高级副总裁兼业务发展部负责人,原旭辉地产广州事业部总经理

2、胡翔:原旭辉建管副总经理;曾任职旭辉江苏区域副总裁及广西事业部总经理

3、王正:旭辉建管营销管理部负责人;曾任职旭辉上海区域副总裁

4、施玲伟:旭辉建管财务部负责人;曾任职旭辉浙江区域财务总监

5、胡红阳:旭辉建管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曾任旭辉上海区域集团人力行政总经理

6、王文进:旭辉建管运营管理中心负责人;曾任职旭辉商开运营工程管理部总经理

7、陈晓旻:旭辉建管上海区域总经理,曾任职旭辉南通城市公司总经理

8、江涛:旭辉建管陕西公司总经理,曾任职旭辉西北区域副总经理

9、陈超:旭辉建管河北公司总经理,曾任职旭辉石家庄公司总经理

此外,为了大力拓展全国各地的代建业务,每个地区的相应高管也兼任了代建职位。也算是高管资源的充分挖掘。
例如:

王淼:旭辉集团东南区域集团副总裁兼东南区域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杭州公司总经理,兼旭辉建管浙江公司总经理。

李业宏:旭辉集团华南区域集团助理总裁,兼任旭辉建管华南公司总经理

这也看得出旭辉集团想通过代建的赛道,另起炉灶,重新再次发展。

02

旭辉地产在暴雷之前算得上是地产界的“三好学生”,有良好的社会口碑、产品溢价性、较为全面的上下游产业链以及全国化的布局。

基于此,旭辉从成立到现在,才短短2年多时间,旭辉建管累计在管项目已超过100个,分布在全国40余个重点城市。

这个业绩在代建行业算响当当的。

这些项目能够签约,除了旭辉自身的影响力外,也和旭辉集团及各地的高管息息相关,这些高管利用自身的人脉资源,不断的为旭辉拉来合作伙伴。

但是旭辉也有自己的难点:

1、政府平台主要担心道德风险:比如它跟出险企业合作,怎么交代,怎么审计,能不能保持好的管理状态;

2、民营企业主要担心旭辉出险,品牌不值钱了怎么操盘。

3、代建行业的新兵蛋子,会比绿城管理做得好吗?

4、旭辉建管先后换了三任总裁及一众高管,稳定性不够。

03

旭辉建管虽然看着表面光鲜,但实际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就如旭辉建管内部人说的:旭辉因为暴雷的原因,资金极度紧张,而作为代建方,有些土地方要求代建公司带资入场,这恰恰是旭辉的软肋

如果旭辉有资金注入,也不至于因无法偿还债务而暴雷了。

既然旭辉无法提供资金支持,旭辉就需要找到合适的资方:要么是纯财务投资的资方,要么是负责建设的总包。

于是,就出现了2个股东方:土地方、资金方。

这样的情况会造成另外一个局面:既是股东方,又是负责建设的乙方。

例如:

土地方是甲方,总包方作为资金方,既是股东方也是负责建设的乙方。

而旭辉作为代建方,要服务好土地方——甲方,在监管施工建设方的同时又得看总包的脸色。

这也是旭辉建管有些员工吐槽的地方:旭辉的代建让人心累。

所有,有些项目,旭辉不是乙方,而是丙方

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丙方的旭辉,如何管理好工程质量?如何能够监管作为股东方的总包单位?

旭辉集团这两年日子确实不好过,地产业务不断收缩,中高层人员走了一波又一波。代建业务也不尽人意,虽然项目数量增加了不少,但是有些项目却是夹心饼干,做起来不容易。

而且2023年底,旭辉建管也裁了一波人员。

因此,旭辉想要再次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