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我国进行过七次人口普查,分别1953年、1965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

2000年以后的人口普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11月1日,之前的人口普查,截止日期为当年的7月1日。

为何会有这样的调整?这是因为7月正是高温高湿的农忙季节,要对全国所有人口进行一次统计,或对全国10%的人口进行面对面调查,温度和时间都极大的挑战。

2000年以后,人口普查的截止时间调整为11月1日,是最恰当的时候。有网友会问,为何不选择冬季春节之前最空闲的时间?因为大雪封山,北方很多区域交通并不方便。

据以上信息,你可以知道,人口统计本身,是一件困难度很大的事情,人口普查时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是相当惊人。

有鉴于此,自1990年开始,我国人口调查采用每逢0的年份100%普查、每逢5的年份1%人口抽查、每年5‰人口抽查的方式。

人口普查搜集的指标有很多种,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指标。

人口普查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是搞清楚当年全国到底有多少人,以及全国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

其中后者的数据,即分年龄段人口数据,为了更直观了解,通常会转化为数据可视化图表(大多时候为区别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以供更多人了解和从数据中得到分布规律。

我们从分开渠道收集了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的分年龄段人口数据,绘制成区分性别的人口金字塔图,观察人口结构在过去三十年间的变化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般来说,人口年龄金字塔图,可以有扩张型(年轻型)、静止型(成年型)和收缩型(老年型)三种。

从分布看,三者的界限是比较模糊的,但总体的趋势是:年轻人越多的人口结构,越趋向于扩张型;反之,老年人越多的人口结构,更趋向于收缩型。

从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看,1990年,我国人口结构处于典型的扩张型阶段,即年轻人多,老年人少。

在更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之下,2000年我国人口结构,快速向收缩型转变,这个十年间出生人口数量,明显少于上一个十年。

2010年,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但到了2020年,这种趋势有所缓解,这个十年出生的人口数量,稍好于前一个十年,与1980年-1990年年间出生人口数量相当。

但此时我国人口结构,已经是典型的收缩型人口结构,分布数量最多的年龄段,在30岁-60岁区间,跟1990年分布数量最多的年龄段在0-30岁区间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有意思的是,在这种收缩型人口结构下,多种职业设置年龄门槛、限制35岁以上就业人员进入的做法,正在大行其道。

这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的职场现象。